1、刺客聂隐娘观后感及人物分析 刺客生涯原始梦 -刺客聂隐娘观后感及人物分析 私下认为是刺客聂隐娘极好的电影,虽说电影被一减再减,候导更是惜字如金。所以整部电影下来,普通观众自然也只记得漫长的空镜头,美轮美奂的风景。有的中途离场、有的呼呼大睡,有的骂骂咧咧。观影后,听至一妹子说言,还不如在厕所听一个多小时的音乐。这确实是需要无比的善意去领悟,去观摩的好片。一改武侠古装电影的常态,讲述安史之乱后,唐王朝那段逝去的往事。事实上,它并不是在故事,舒淇饰演女主的窈七(聂隐娘)总共所说的话不超过20句,它并非是对白就能参透的电影。取而代之的各种的留白,各种长镜头、空镜头,婆娑斑斓的树影、空明静谧的夜空、山雾
2、缭绕的朦胧、华灯初上的美好,所有场景都没得那么不可方物,似在梦中,抑或仙境。但倘假设你只记得那些美妙绝伦的风景,那么你不仅没有理会导演的一片至诚,更完全没有懂得该片的精髓。 该片并非豫让、专诸、聂政似的士为知己者死,不同于惯性思维的打打杀杀的江湖儿女,也异与徐克的快意恩仇,区别于张艺谋空洞的大场景片,差异于陈凯歌的大篇似说理的说教片。候导用非常人的方式,慢慢悠讲述那个时代,那段故事。 从一开场,就明白此片的评价一定会是两个极端,懂它的人自然心领神会,不懂它的人理所嗤之以鼻。似在秉灯夜读一本古籍,艰涩难懂的字里行间中,却流露生动形象的面容。于是乎越读越上瘾,越读越能参透。而候导像是另外一个王维,
3、并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是景中有言,情中有言,惜字如金中却是字字珠玑,如假设不动脑,欲破其中奥秘自然是无可能的。 言归正传,回到片中。此片有一样重要的物件,一直贯穿始终,揭示着剧情的开展和人物的命运。没错,就是玉玦。所谓玉玦,较之于完玉,是有缺口的玉。所谓玦字,似有分别。而整个电影,也大致有决绝、分割、毅然离去之意。剧中人命运也非自我可以掌控,无一不是活在那个时代的一种无可奈何,心里各番矛盾,命运如此多舛,不得不和过去辞别、决绝。此玉玦既是点睛之笔,也是剧情开展的暗示。下面进行人物分析: 势力一: 唐势力: 角色分析一:嘉诚公主 来理理主线,故事发生在晚唐,也是那个盛世大唐在经历安史之乱后,
4、外强中干,中央权力削弱,藩镇崛起,其中最强的藩镇当属张震饰演的田季安,所在魏博。唐为了缓解与魏博的关系,运用千古以来和亲制度,外嫁嘉诚公主于魏博,平一时之乱,获一方太平,解朝廷危机。然而,公主自然是不愿意的。从影片中,舒淇她妈(嘉诚公主的录事官),在给隐娘讲公主之死时,讲出公主初期不愿意去,唐王就将轿子换成金轿子,公主不得已去了魏博,不得以与之前唐王朝的生活了断,留下两对玉玦作为信物,一块赠与隐娘,一块赠与田季安,意为两人永结其好。并遣散带来的随从和奴仆,还其自由。可见公主的意志蛮坚决,用一人之躯,换国之太平。在这里,不得不提下青鸾舞镜的典故,青鸾三年不鸣,悬镜照之,青鸾见影悲鸣,终宵舞镜,亡
5、。公主何尝不是那青鸾,只身一人来到魏博,孤独而没有同类,孤立而左右无援。她唯能尽一己之力,安国之太平。但对于魏博,她又是矛盾的,在此后,其胞姐嘉信公主(道姑,舒淇她师傅)决定刺杀魏博主公,嘉诚拦下。当然这段影片中,未能表达。 角色分析二:聂隐娘(小名:窈七,舒淇饰) 自小与张震所饰的田季安,魏博主公青梅竹马,有婚约,但于田季安之母,处于政治利益考虑,棒打鸳鸯,悔其婚约,致使田季安娶洛州刺史元谊之女(田元氏,魏博主母)。隐娘失常,被送之道姑嘉信公主处,方才保命,成为刺客。舒淇所饰的隐娘并非豫让、专诸版的士为知己者死,而是,基于局势,舍一人之命,保大唐基业。为此,道姑给她的任务杀堂兄,也就是旧情人
6、田季安,魏博自当大乱。 作为刺客,精准的剑术理当是首位。在片头以黑白两色的形式,呈现出隐娘往日刺杀场景,一刀毙命。 事实上,隐娘看似外表冷酷不清,不苟言笑却是一个多情之人。在刺杀大僚时,见小儿可爱,未忍下手。可以看出隐娘还是有情,有恻隐之心,也注定之后会刺杀田季安失败,注定和师傅决绝。 在道姑布置完刺杀田季安任务之后,隐娘返家。母亲说到嘉诚公主的死时,蒙面而哭。作为刺客理所应当不应有任何感情,对于田季安,对于公主,她还是爱着的。三次去魏博试探田季安,每一次都要得手之际,弃而不杀,也甚至于后来救田季安宠妾-瑚姬。她是善的,还是那个曾经在田季安病危之际,立于角落,寸步不离的窈七。为此,她并没有完成
7、师傅的任务,也在后来和道姑决裂。导演巧妙地用一黑一白两种穿着,师傅各有一方的画面暗示了一切。 隐娘的最终结局还算不错,放下了所谓杀一人拯救天下的大任,护送磨镜少年去了新罗。(由于,电影版本删除太多,不再分析磨镜少年)由出世到归隐,完美表达刺客生涯原是梦. 角色分析三:嘉信公主 对于这个角色,我本不想分析。但鉴于和嘉诚公主有个比照,我把结论和嘉诚公主的分析都放这。嘉信和嘉诚公主就势力而已,都是属于唐朝势力。但两人性格不同,在面对相同的大背景之下,有着两极端的选择。嘉诚如之前所言,选择舍一人而成全万人。而嘉信那么是认为杀一人可以安天下。于是,派出隐娘刺杀田季安。结果是嘉诚公主用一人之力,维系着唐王
8、朝和魏博的稳定。嘉信把隐娘当做杀人工具,但以失败告终。剧中仅先断其爱,然后杀之明显就能看出嘉信的心狠。 势力二: 魏博势力: 角色分析一:田季安(张震饰) 最大藩镇魏博节度使,刚愎懦弱,看似愚蠢无救,却不失奸诈狡猾。因为庶出,为了稳定自我地位,当上魏博主公,抛弃儿时伴侣,迎娶洛州刺史之女为正妻。其实,田季安的处境可以说的算是四面楚歌,危机四伏。一方面,唐王朝这边,大权旁落,对于藩镇魏博,欲除之。但势力衰微,那么拉拢魏博,派公主和亲,安插势力党羽可见一斑。另一方面,年轻的藩镇势力中,爱恨交加、虎视眈眈。此外,在魏博势力中,田季安的正妻更不是省油的灯。当年,元氏投靠田氏家族,是有政治野心的,时刻想
9、取田氏,而代之。(这点,田元氏处有分析)在如此危险的处境中,田季安自然不会好过,虽说没有任何政治远见和主公气度,但田季安也不是蠢主,能够准确的识别出田兴装病,将其贬官发配。以三年之前的活埋事件为由,派隐娘他爹护送。半夜跑去田元氏处,言之三年活埋旧事不能重演,巧妙的暗示了田兴在路上,让田元氏(精精儿)与隐娘互相搏杀,以取渔翁之利。 角色分析二:瑚姬 瑚姬,田季安之妾,能歌善舞,为田季安所宠爱。一度觉得瑚姬并没有看起来的单纯,面对一个刚愎自用的男人,一步不慎便可惹怒他,失去宠爱。而瑚姬偏偏处理的相当到位,面对隐娘来还玉玦时,田季安说出和隐娘的种种过往。瑚姬只是慢慢靠在田季安的肩上,淡淡一句为窈七不
10、平,明明是高情商的表现。换成普通女人,心爱之人说与往日恋人之事,并对此还有念想,大多数女人定会变得面目可憎,哭天告地,高呼你不爱我之类的经典桥段。然而瑚姬并没有,巧妙藏下自己的小心思,站在男方的立场,更让自己变成楚楚可怜。难怪,田季安会宠信于她。在此之后,有身孕的瑚姬用鸡血伪冒月事,试图瞒天过海,躲过田元氏一族的迫害。这一点点上看来,瑚姬也懂内廷中田元氏势力巨大,选择明哲保身。事后被田元氏的纸人事件所伤,险些致命,也多亏隐娘救下。只奈后面无人可靠,无枝可依,只能靠无能的田季安,下场定会很惨。 势力三: 魏博势力: 外来势力,姻亲势力 角色分析:田元氏 田元氏,一个识大体,懂全局的野心家,并且是
11、一个顶尖高手(精精儿)从最初的嫁到魏博家田氏家中,就一直在暗中积累力量,欲取而代之田氏。女人得不到不夫君的宠爱,选择谋权,也并非易事。虽说,田元氏的手段和策略并不高明,但对付一个田季安、瑚姬什么的绰绰有余。田元氏深知田季安不爱自己,所以每次田季安来,都会叫上孩子们一块,与夫君共享天伦,试图用孩子牵制住夫君,也到达成效。当得之瑚姬怀孕,欲用侍鬼之术纸人杀人。东窗事发,田季安前来问罪时,随有子护,母以子贵,仍面不改色。田季安无奈不能为瑚姬报仇,唯有拿剑乱砍一通,气愤而归。田元氏只是淡定坐下,叫奴仆清扫残局。其实,她早就知道,这个男人奈何不了她,自己儿子已经成为世子和夫君临朝听政。更何况田季安那种懦弱的性格,事情也不了了之。也只能逮捕用纸人做法的空空儿,背后元凶逍遥法外。从对纸人事件的调查中,可以发现魏博前主公,为空空儿的纸人所杀,如此看来,该女真可谓处心积虑,不断靠近权力中心,真正接手魏博指日可待。 事实上无论是哪种势力都不逃脱不了大背景,人的命运往往是不能完全自主选择的。只能说在现有的位置上,权衡利弊,做到最优选择,无愧于心。对于隐娘,归隐无疑是最正确之选,情不知所往,就留在此处。回首相望时,此番皆梦而已。由于,写作仓促,不当之处还望海涵。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