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伤亡事故报告制度及报告程序 为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劳动保护工作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加强党和政府对劳动保护工作的领导,各级劳动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必须及时、准确地掌握职工伤亡事故的情况。并在此根底上,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找出事故发生的规律,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防止重复事故发生,以保证平安生产,搞好劳动保护工作。 一、伤亡事故报告制度 伤亡事故报告制度是掌握伤亡事故信息,统计分析事故发生规律和采取预防措施的必要手段。国务院1956年5月25日公布的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中对事故定义、事故分类、报告程序、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调查处理和审批程序等都有明确而具体的规定
2、。它要求企业的各级领导都认真执行伤亡事故报告制度,对管辖范围内的职工伤亡事故进行报告、登记、调查、处理和统计分析工作。而且,不管事故大小都须按有关规定认真进行登记、统计和调查分析处理,对每起伤亡事故都应采取“三不放过的态度,即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有关人员和群众没有吸取教训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以真正到达减少伤亡事故、保护职工生命平安和身体健康的目的。 几十年来的实践经验证明,伤亡事故报告制度是同伤亡事故作斗争的一项有力武器,对推动我国劳动保护工作的开展起了积极作用。它可使人们从事故的报告、统计、分析中根本上掌握企业职工伤亡情况,反映各个时期劳动保护工作的根底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事故
3、统计分析中,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规律,从而明确劳动保护工作的重点。如有些地区根据一定时期的伤亡事故统计,发现电气平安、锅炉平安等是造成伤亡事故的关键。因此,通过专业检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这些成效又反映在事故减少的统计数字中,从而鼓舞了工作信心,进一步推动劳动保护工作的开展。另外,通过对事故的调查和处理,使广阔职工群众接受教育,吸取教训,提高认识,从而加强了贯彻执行劳动保护工作方针、政策、法规和制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使企业管理工作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因此,伤亡事故报告制度是实现平安生产、加强劳动保护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措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为适应形式的开展,进一步完善伤亡事故报告制度。国
4、务院又分别于1989年1月3日和1991年5月1日发布了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此外,国家技术监督局还于1986年5月31日公布了GB6441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那么和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这些规定和标准对伤亡事故的统计范围、方法、事故含义、报告程序、填报手续、事故类别和原因等都作了较1956年的规程更具体、更详细的规定和说明,故较原规程更完善。 二、伤亡事故报告程序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中对伤亡事故报告程序有明确要求: 职工发生负伤事故导致本人工作中断时,负伤人员或者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应立即报告工段长,工段长应立即报告车间主任,后者那么
5、须于下班前将事故向厂长报告。 发生多人伤害事故、重伤事故或死亡事故时,负伤人员或最先发现人应立即报告工段长,工段长应立即报告车间主任,车间主任应立即报告厂长和工会基层委员会;厂长应立即将事故概况(包括事故发生时间,伤亡者姓名、年龄、工种和职称、伤害程度死亡、残废、负伤,事故经过和发生原因)用电报、 或其他快速方法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当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和工会组织。 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接到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除向当地党政领导转报外,还应立即按系统用电报、 或其他快速方法逐级上报。死亡事故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重大死亡事故报至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劳动部门。 对于特别重大伤亡事故的报告程序,特别重大伤亡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中也有明确规定。 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应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的死亡、重伤事故数字汇总统计,送省、市、自治区计委统计部门,与生产数字一起,用 电报上报国家计委。 省、市、自治区劳动部门和国务院各部、委,于每月终了后20日内,应填好职工伤亡事故月报表送劳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