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乡镇依法治理调研报告范文.doc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593464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乡镇依法治理调研报告范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乡镇依法治理调研报告范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乡镇依法治理调研报告范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乡镇依法治理调研报告范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乡镇依法治理调研报告范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3年乡镇依法治理调研报告范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乡镇依法治理调研报告 依法治理是推进依法治国根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一项根底性工作,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农村基层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根据州、县依法治理工作要求,我们对全镇依法治理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根本情况及主要做法 镇位于县境中部,幅员55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290米,是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中心,自古以来就是川、甘、青三省交界的商贸集散地,交通便利,人口流动性大,人员结构复杂。也是我县社会综合治理的“晴雨表。全镇辖7个村和1个社区,常住人口2万余人,近年来,镇全面落实县委政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以平安

2、创立为抓手,以维护社会稳定为根本,从强化“预防为主、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入手,全镇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治安局势保持平稳,经济运行更加安全,群众生活更加安宁, 1、理清思路,着力打造特色依法治理体系。 在社会管理创新开展以来,我镇紧紧围绕全力打造“平安和谐镇的总体目标,探索开展社会治理工作方法,围绕流动人口管理、网格化效劳管理、“四好村建设等重点工作。进一步加强村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健全村社区治安防范网络,建立一站式效劳体系,为全镇社会稳定和经济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2、落实到位,进一步加强网格化效劳管理工作。 一是网络建设到位。为65个网格的网格员配备了手持终端机,依托网格化平台及时

3、分流处置网上矛盾和群众诉求。每年处理各类群众诉求和矛盾4000余件;二是政策宣讲到位。我镇依托片区网格站组建了由镇干部、村干部和网格员组成的9支双语宣传分队,近年来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230余份,入户、分网宣传教育300余场次。从而引领群众明是理、辨是非、定立场,自觉抵抗破坏团结和谐稳定局面的蛊惑宣传,培育群众感恩报国意识,筑牢群众维护和谐稳定开展的思想根底,提升了镇整体治安防控水平;三是精神障碍患人管控到位。我镇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控,全镇登记在册精神病人10名,已经全部录入网格化效劳管理系统。并对其落实了对接管控和月走访。 3、探索创新,加强流动人口效劳管理。 一是进一步落实“以房管人

4、。推行出租房“旅店评星管理模式,强化了前段管控,切实做到了“人来登记,人走注销。近年来,共登记出租房流动人口信息3万余条;二是进一步延伸“以证管人。围绕流动人口最关注的就业、就学、就医的三大问题,在政策许可范围内解决流动人口的实际困难,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努力增强流动人口的认同感和归宿感;三是进一步细化责任深化“以工管人。实行用工单位负责制,强化“谁用工谁负责意识,据建筑工地、旅店、茶楼、娱乐场所等用工单位雇用大量外来务工人员的情况,落实以用工单位为主要抓手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四是进一步完善“以网管人。细分网格并配备95名专职网管员,落实网格员绩效考核制度、定期走访、定人管理,做到流动人员

5、底数清、情况明。 4、精心谋划,探索矛盾纠纷调解新机制。 一是建立和完善“3个2工作方法。即“两个中心、“两条线、“两级组织。“两个中心即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和民生诉求处理中心,由党委书记任主任,各包村工作组组长和各村社区支部书记、主任等为成员参与的。“两条线即纵向和横向信息收集线,纵向收集线由镇、村社区人组成,横收集线由片区网格员和挂包帮单位组成。“两级组织即建立健全镇、村社区两级人民调解委会。及时了解群众的想法和愿望,及时解决群众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二是标准民间调解组织。将民间调解组织的标准纳入“两约,并对标准民间调解未纳入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修订制订工作实行年度综合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加强催促推

6、进力度。 5、提高认识,健全社会治理机制。 一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在重大项目及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和事项上,我镇广泛吸纳社会各界的合理化意见和建议,做到有重大风险的不出台,大多数群众不支持的项目不立项,大局部群众没有沟通协调到位的工程不开工,确保各项决策科学民主;二是建立“三级联动机制。以村居民有威望的人员、党员、网格员等,组成矛盾纠纷化解小组,依托镇、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镇群众诉求处理中心、,形成矛盾排查调解的“三级联动机制;三是建立多位一体的安全防范机制。以“四好村、“七无村创立为契机,整合各村青年民兵、网格员、协理员、青年党员等力量,组建了一支30人的独立应急排、9支95人的红袖套治安巡

7、逻队、一支17人的摩托应急排、一支14人的女子民兵红袖套劝导排。标准化储藏40套防爆器械、防护用具、消防器材等应急物资,并按照“民警+民兵+红袖套队伍+综合执法大队+网格员联勤协防模式,坚持对人员流动量大、易发生案事件的重点地段、复杂场所进行全时段、全方位巡逻;四是建立情报信息预警机制。为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提高镇党委、政府效劳群众的能力,建立情报信息预警机制,建立了一支由网格员、村社区干部等组成的专兼职情报信息队伍,对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情况信息,群众对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建议、意见的情况进行收集研判。 6、以人为本,构建多位一体的刑释解教人员帮教模式。 探索多位一体的帮教工作模式,对

8、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实行“1+n的帮教模式。即一名刑释解教人员由一名司法所工作人员、一名网格员、一名社区村干部、一名镇干部和一名刑释解教人员的亲属实行帮教帮教,严格落实帮教责任,搭建联系平台,并向其发放爱心联系卡,加强了刑释解教人员与沟通和交流,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依法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我镇在社会治理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许多新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依法治理观念还需进一步转变。一是观念转变难。因受地域环境、自然条件、生产方式等方面的制约,经济开展滞后。社会发育程度低,社会建设相对滞后,城乡社会开展很不平衡。二是认识不到位。对如何加强社会

9、治理,如何解决社会治理中的深层次问题缺乏深入细致研究,缺乏有效的治理对策。对强化社会治理和提升公共效劳效能缺乏足够的认识。 2、化解社会矛盾体制需进一步创新。因我镇地处藏区,群众全民信教,由于长期受宗教和寺院影响较深,有着较为浓厚的宗教情结。不同程度上强化了狭隘的民族、宗族、家族意识,局部矛盾纠纷调解中还存在信佛不信法的现象。 3、依法治理方式还需进一步完善。一是法律支撑有待完善。面对社会形态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社会治理多元主体性的新情况、新形势,急需建立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加以保障,确保依法治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合法性。二是组织构架有待完善。人员配备不太合理,人员力量和工作任务不相适应是当前依法

10、治理存在的最突出问题。特别是在乡镇依法治理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根本上都由乡镇工作人员兼职承当。在人员缺乏、力量薄弱的情况下,应付日常工作往往都非常吃力,加之重点乡镇维稳工作,无限的责任和工作量导致乡镇工作人员要承当巨大的工作压力。 4、法治宣传教育还需进一步加强。在采药季节,我镇大多数青壮年外出采药,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妇小,加之基层司法所人员严重缺乏,导致法治宣传力量薄弱,进村入户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困难,致使普法教育组织难,效果不佳。外出采药人员由于没有夜校等法治宣传教育载体作为依托,对他们的普法教育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手段,这一群体仍是普法宣传教育的“盲点。 三、工作建议和对策 1、开拓思路,

11、与时俱进。进一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全会有关依法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相关精神以及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进一步转变观念、提升认识,认真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阔群众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不待我紧迫感,凝神聚力、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2、精心谋划,补齐“短板。一是建议整合资源。建立统一高效、标准运行、层级明确、职责明晰的基层社会治理大平台、大体系、大系统,实现百姓进一门能办事,入一网办成事。二是标准依法治理工作人员编制。通过调配行政编制,增核事业编制等用工形式,保障乡镇依法治理人员的专职化、连续性和长期性,确保依法治理工作有人抓有人管。三是健全依法治理工作体系。

12、打破传统治理模式模式,推动依法治理结构垂直式向扁平化开展,逐步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效劳化和一体化,建立完善各类群防群治体系,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社情民意的收集处理,确保社情民意“零盲点,矛盾纠纷“零激化,效劳“零距离。 3、强化引导,共治共享。一是加强引导,注重舆论导向。把“民主法治创立活动与“七无村创立结合起来,适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对身边的正反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鼓励引导作用,营造良好的舆论气氛。二是广泛开展,提高参与度。推动全社会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形成强大的社会合力,增强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法治观念,形成全社会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气氛;突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民生导向,致力于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渗透力。三是畅通渠道,着力解决民生诉求。要畅通民生信息和群众诉求反映渠道,建立信息反应处理机制和民生诉求处理机制,提升基层组织的回应力和公信力。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