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云冈石窟调查报告云冈石窟调查报告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22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一、景区简介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
2、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那么以精雕细琢,装饰华美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华美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典范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表达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开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穿。二、建造历史 北魏,云冈石窟的开凿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
3、续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此后的东魏、北齐、隋及初唐,平城改为云中郡恒安镇治。唐代,据金皇统七年(1147年)曹衍撰大金西京武州山重修大石窟寺碑记载:“贞观十五年(641年),守臣重建“;唐慧祥撰古清凉传卷上(古今胜迹三)记载,当时有一位俨禅师“每在恒安修理孝文石窟故像以咸亨四年(673年)终于石室“。初唐以后,平城呈现萧条景象,云冈石窟的建设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有大项工程。辽金,辽兴宗、道宗时期,辽皇室曾对武州山石窟寺进行过延续十年之久的大规模修整。修建了石窟前接木构窟檐的通乐、灵岩、鲸崇、镇国、护国、天宫、崇福、童子、华严、兜率十座大寺,并对一千余尊佛像进行了整修。
4、辽保大二年(1122年)金兵攻占大同,“寺遭焚劫,灵岩栋宇,扫地无遗“(大金西京重修华严寺碑)。金皇统三年至六年(1143-1146年),住持法师禀慧重修“灵岩大阁“(今第三窟外的阁楼),“自是,山门气象,翕然复完矣。“(金碑)。元代,武州山石窟寺庙院尚存。明代,大同云冈再度荒废。云冈之称始于明嘉靖年间,明末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起义军路经大同,留部将张天琳驻守后清军入关攻占大同,云冈寺院再遭兵燹,沦为灰烬。清代,清顺治八年(1651年)云冈寺院得以重修。现存第5、6窟的木构窟檐和寺院即为此时重建。1696年,康熙皇帝于冬日回銮巡幸云冈寺并御书匾额“庄严法相“。清乾隆年间云冈石窟亦曾有
5、修葺。近代,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云冈石窟的主要洞窟和窟前木结构建筑(第5、6、7窟)均保存完好。1952年设置专门保护机构,石窟文物得以妥善保护,并对公众开放。三、 开展时期 云冈石窟佛教艺术按石窟形制、造像内容和样式的开展,可分为早期、中期、晚期三个阶段。早期石窟:即今第1620窟,亦称为昙曜五窟。根据魏书释老志(卷114)记载:“和平初,师贤卒。昙曜代之,更名沙门统。初,昙曜于复法之明年,自中山被命赴京,值帝出,见于路,御马前衔曜衣,时人以为马识善人,帝后奉以师礼。昙曜白帝,於京城西武州塞,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饰奇伟,冠于一世。“文中记述的开
6、窟五所,就是当时著名的高僧昙曜就选择了钟灵毓秀的武州山,开凿了雄伟壮观的昙曜五窟,揭开了云冈石窟开凿的序幕。第1620窟即帝王象征的昙曜五窟。平面为马蹄形,穹隆顶,外壁满雕千佛。主要造像为三世佛,佛像高大,面相丰圆,高鼻深目,双肩齐挺,显示出一种劲健、浑厚、质朴的造像作风。其雕刻技艺继承并开展了汉代的优秀传统,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罗、秣菟罗艺术的精华,创造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中期石窟:是云冈石窟雕凿的鼎盛阶段,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这一时期(471-494年),是北魏迁洛以前的孝文时期,是北魏最稳定、最兴盛的时期,云
7、冈石窟是集中了全国的优秀人才,以其国力为保证,进而雕凿出更为繁华精美的云冈石窟大窟大像。到孝文帝迁都前,皇家经营的所有大窟大像均已完成,历时40余年。中期洞窟平面多呈方形或长方形,有的洞窟雕中心塔柱,或具前后室,壁面布局上下重层,左右分段,窟顶多有平棊藻井。造像题材内容多样化,突出了释迦、弥勒佛的地位,流行释迦、多宝二佛并坐像,出现了护法天神、伎乐天、供养人行列以及佛本行、本生、因缘和维摩诘故事等。佛像面相丰圆适中,特别是褒衣博带式的佛像盛行,出现了许多新的题材和造像组合,侧重于护法形象和各种装饰。中期石窟也是积极于改革创新的时期,掀起了佛教石窟艺术中国化的过程。这多种因素的综合,也就产生了所
8、谓华美堂皇的太和风格,主要特点是汉化趋势开展迅速,石窟艺术中国化在这一时期起步并完成,这个时期即云冈中期石窟,它所呈现的内容繁复、雕饰精美的雕刻艺术特点大异于早期石窟,雕刻造型追求工整华美,从洞窟形制到雕刻内容和风格均有明显的汉化特征。晚期石窟:北魏迁都洛阳后(494年),云冈石窟大规模的开凿活动虽然停止了,但凿窟造像之风在中下层阶层蔓延起来,亲贵、中下层官吏以及邑人信众充分利用平城旧有的技艺在云冈开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这种小窟小龛的镌建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平城作为北都仍是北魏佛教要地。这时大窟减少,中、小型窟龛从东往西布满崖面。主要分布在第20窟以西,还包括第4窟、14窟
9、、15窟和11窟以西崖面上的小龛,约有200余座中小型洞窟。洞窟大多以单窟形式出现,不再成组。造像题材多为释迦多宝或上为弥勒,下为释迦。佛像和菩萨面形消瘦、长颈、肩窄且下削,这种造像为北魏晚期推行“汉化“改革,出现的一种清新典雅“秀骨清像“的艺术形象,成为北魏后期佛教造像显著特点。这一特征和风格在龙门石窟北魏窟亦有表现,对中国石窟寺艺术的开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四、获奖荣誉 2023 中国最正确旅游品牌景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休闲旅游景区。2022 被中国旅游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优秀旅游景区。2022 被大同市委宣传部、大同报社等多家单位评为“大同市十大城市名片首位;2022 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
10、等级评定委员会评为全国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2 被全国民族文化旅游十大品牌组委会评为“2022年度全国民族文化旅游十大品牌五十强 2022 被亚太旅游协会等多家单位评为“中国魅力景区 2022 大同市劳动竞赛委员会为云冈石窟记消防平安“集体一等功 2022 被中国旅游电视协会评为“2022年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地方 2022 被首届中国旅游胜地品牌推广峰会评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2022 被中共大同市委、大同市人民政府评为“市级文明单位标兵 2022 被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山西省文物保护模范单位 2022 被中国新闻社评价中心评为“中国最具人气十大风景名胜区 2022 云冈石窟研究院
11、被山西省人事局、山西省档案局评为“十五期间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 2022 被大同市政府授予平安生产先进工作单位 2022 被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评为20022003年度山西省文明景区 2004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 2002 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2002 被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山西省“十佳文明景区 2001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 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点)五、小结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根底上开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