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产业扶贫是帮助贫困群众甩“穷帽、去“穷根的根本路径,是精准扶贫的关键所在,也是从“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重要表达。今年以来,鄠邑区农业局为全面抓好产业扶贫工作,确保全区具有产业开展意愿和开展能力的建档立卡户实现稳定产业增收。根据我区实际,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生产开展为根底、以科技为支撑、以政策为保障,充分调动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专业合作社等带贫主体支持农户增收致富积极性,通过龙头企业园区带动的“公司+基地+建档立卡户的形式,以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的“专业合作社+建档立卡户的形式,采取“捆绑式参与、“链条式带动、“工程式推进、“整合式投入,加强政策和效劳保障,进一步健全
2、利益联结机制,全力推进产业扶贫,为建档立卡户增收搭建平台。结合日常产业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入户走访、座谈情况,现将调研报告汇报如下: 一、根本概况 鄠邑区辖13个镇街、1个景区管理局,1282平方公里,240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8万亩,总人口57.7万人,其中乡村人口36.5925万人。全区现有省定贫困村51个、市级重点村33个两者重复11个,未脱贫贫困村11个,在册贫困户2329户6282人,今年方案退出贫困户1627户,贫困发生率为1.3%。产业兴那么乡村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我区坚持新时代农业农村开展思路,立足地域特色优势,构建大产业扶贫格局, -1业扶贫路径,进一步培育壮大
3、各具特色的脱贫支柱产业,拓宽贫困户增收产业体系,实现对全区2329户贫困户全覆盖。 二明晰产业开展路径1.秦岭北麓沿山地区产业脱贫 1产业扶持内容。主要开展景区旅游、乡村民宿旅游、中蜂产业,同时大力推进秦岭北麓葡萄产业开展,建立一二三产融合开展新模式。一是通过引导对贫困户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改造室内外整体环境,配备厨房、住宿用品等措施,落实帮扶方案;二是通过农家乐、民宿产业带动农产品销售拓宽贫困户就业渠道,到达增收目的;三是引进中蜂养殖龙头企业,向贫困户提供蜂箱、蜂王,三年技术跟踪效劳,产品兜底销售,打造中蜂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链;四是通过葡萄品种改进、创新栽培模式、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
4、投入品使用控制、有机质提升等集成技术,帮助贫困户实现优质绿色生产。 2产业扶持对象。重点扶持景区理局、草堂镇、石井镇、蒋村镇等镇贫困户536户1319人。 2.中部平原地区产业脱贫 1产业扶持内容。开展以设施大棚西瓜、蔬菜、草莓、苗木花卉、特色养殖业为主的增收产业。一是对苗木购置、新技术推广、管护、根底建设等方面进行扶持;二是通过对贫困户提供种苗、实用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制定产业开展方案等措施,提高贫困人口技能素质,增强其脱贫致富能力。 -3部门发放金融贴息扶贫贷款5万元入股工商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园区,确保帮扶贫困户入股分红享受上不封顶,使贫困户实现稳定分红增收。同时,鼓励工商企业、农业龙头企
5、业园区、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贫困村驻村工作队、联户帮扶干部、街办包村干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协助贫困户与入股的龙头企业园区签订产业脱贫股权合同或协议,保证贫困户享受到股权分红。目前,已落实帮扶企业26家,吸纳入户资金1735万元,方案每年分红138万元,覆盖贫困户1735户。 3.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贫困户+产业工程资金扶持模式。 按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贫困户+产业工程资金扶持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鼓励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学习种养殖产业技术和市场知识,为贫困户提供种苗种畜、技能培训、动物防疫等效劳给予特殊帮助,区政府将给予合
6、作社建设标准化种植和养殖基地、开展山林经济、开发乡村旅游等产业工程资金扶持。带动10-15户以上给予10-20万元产业工程建设资金扶持;带动15-20户给予20-30万元产业工程建设资金扶持;带动20户以上给予30-50万元产业工程建设资金扶持。 同时,鼓励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入社务工,获得工资性收入。贫困村驻村工作队、 -5前置条件和硬性约束,按照下达资金量每10万元带动1户贫困户的标准向每户贫困户分红2022元,带动贫困户户数在编制工程实施方案及工程验收拨款时予以落实,每户贫困户只能享受一次农业工程扶贫带动。同时引导现代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标准化养殖场通过
7、订单生产、土地托管、股权合作、吸纳就业等方式,与贫困户形成稳定的产业带动关系,建立帮扶共赢机制。 6.其它模式。 各镇景区管理局、街办可根据辖区产业开展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其他产业脱贫模式。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户产业开展,以上模式可叠加享受。 四统筹标准使用资金 1.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主要用于对贫困户开展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及其它增收产业所需的设施等费用的补助。 2.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不可使用的方面包括。不能用于家庭个人直接生活性消费,固定性建设,非产业开展的其它用途。 3.贫困户产业帮扶资金,可多批次、多时间段根据贫困户家庭个人实际情况使用。 4.产业扶贫资金的管理。各镇景区管理局、街办
8、是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的主体,对辖区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平安运行和使用负总责。 5.各镇景区管理局、街办可以根据辖区经济开展实际情况,整合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统筹安排能帮助贫困户增收的工程,建立贫困户联帮机制,带动贫困户共同开展。 -73.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技术效劳保障。一是持续做好产业扶贫110效劳,组建11支技术效劳队,实行产业培训网格化管理模式,对全区51个省级贫困村、33个市级重点村产业布局情况,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技术巡回培训及指导工作,实现了产业脱贫全方位跟踪帮扶。截止目前,产业扶贫110技能效劳共接诊群众问询19次318人次。二是投入产业技能培
9、训工程资金50万元,采取农业系统技术单位与委托第三方培训机构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开展“十百千万产业脱贫户技能培训、贫困村产业开展培训、四个一乡土人次培训及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目前共举办技能培训36期2138人次。 4.加强“四个一乡土人才培育。在51个省级贫困村、33个市级重点村,按照“四个一每个贫困村培育一名产业引领村干部、一名互助合作带头人、一名农林技术骨干、一名农产品流通效劳人标准培育产业领军人才,共计291人,实现51个省级贫困村、33个市级重点村开展脱贫主导产业有人领、技术需求有人教、互助合作有人带、市场销售有人跑的良好局面。 三、典型经验 一是全力聚焦12345,用好六个一工作法。为坚
10、决打赢“十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这场硬仗,鄠邑区农业局提出了“十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12345目标,即:“1“收入过线:建档立卡户通过产业带动,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各类收入总和必须过线,增收户年人均收入必须到达3600元,示范户年人均收入必须到达5000元;“2“一业一技:建档 -9行了“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与85户产业开展户建立了利益联结关系,按照新时代农业、新产业开展理念,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不断促进贫困户产业开展增收;西安渭河家禽育种带动景区管理局辖区内70户中蜂养殖户开展中蜂产业,并签订了产品收购包销协议,全面解决了农户产品卖难问题;西安东山果品专业
11、合作社引入“党建+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与蒋村镇青三移民新村联姻,采取“三带一帮扶贫模式,即:务工带动、入股带动、销售带动、全程跟踪帮扶,东山合作社创新扶贫模式,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另外,玉蝉镇孙家硙村采用“民营企业+帮扶企业+贫困户模式,建立了“花草种植和“净菜检测加工两个产业链;余下镇灵山寺村成功创立了300亩温室果蔬产业园。通过不断打造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树立样本示范,切实发挥了先进导向作用,引导更多的社会企业和贫困户投入到产业脱贫攻坚战中。 三是抓技能培训,提高农户经营能力。为全面提升建档立卡户中有产业开展意愿及产业开展能力的户产业经营水平,不断提升群众致富能力,确保产业脱贫户
12、实现稳定增收产业工程。区农业局派遣11支产业脱贫技术效劳队,实行产业培训网格化管理模式,持续发挥产业脱贫技术效劳110指挥体系作用,对全区51个省级贫困村、33个市级重点村产业布局情况,开展“一对一、“点对点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产业技术巡回培训及指导工作,实现了产业脱贫全方位跟踪帮扶。今年投入财政专项资金50万元,采取农业系统技术单位与委托第三方培训机构相结合的方式, -11宿旅游、中蜂产业、葡萄产业、设施大棚西瓜、蔬菜、草莓、苗木花卉、特色养殖业、休闲农业,打造无公害蔬菜基地等特色产业,栽下产业这棵“摇钱树,确保农民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 2.产业脱贫是脱贫攻坚的必由之路,也是精准脱贫的必
13、然选择。 坚持以工程扶持为主要手段,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把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贫困农户、脱贫资金有机结合起来,使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工程实施和资金周转的有效载体,促进产业脱贫工作市场化。坚持“扶持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就是扶持农民贫困户的理念,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创新“企业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工程资金扶持的产业化脱贫体系,推动经营主体和贫困农户双赢,才能进一步提高XX县区产业脱贫成效, 3.产业脱贫需要多部门联动。 产业脱贫不单单是农业部门的工作,涉及农业局、财政局、金融办、经贸局等相关部门,必须建立产业脱贫联席会议制度,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共同推进产业脱
14、贫工作。 4.“三变改革是产业脱贫的希望之路。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集体产权越明晰的村,“三变改革根底越好;积极进行“三变改革探索,已经有一定变革根底的村,农民经济收入普遍高于未进行三变改革探索的村;产业工程越成熟、越大的村,在 一、 二、三产业融合方面越全面,融合程度越深;“三 -13紧围绕培育产业、促农增收核心,引导贫困群众转变传统种植模式,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开展特色优势种植业,增加群众收入。 2.用活土地资源。有条件的村可以探索实施土地股份合作社。将没有劳动能力进行耕种的农户土地集中起来,采取入股、租赁、转包、互换、托管等多种农村土地流转的形式给有劳动能力的龙头企业、农业园区进行产
15、业开展。 3.延伸产业链条。要积极扶持开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单项产业集中连片开展到500亩以上的区域或附近要相应建成加工企业,同时要采取加大扶贫贴息贷款发放数额和覆盖面及落实有关税费优惠政策等措施,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建成一批大型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解决老百姓“卖难和“贱卖的问题。 4.打造亮点抓好示范带动。要在产业扶贫建设中,选择3个以上增收工程明显,覆盖面广,群众易接受的种、养、加工工程,作为特色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做强做大,做出成效。培育10家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园区参与扶持,辐射带动开展100户以上增收示范户,带动1000户以上有产业开展需求的贫困户脱贫增收。 5.强化技术支撑。加强与农业院校及相关科研单位联系建立科研基地,请他们派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撑,开展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和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同时围绕各个地方的产业开展 -15 第二篇:乡镇产业扶贫调研报告乡镇产业扶贫调研报告 乡镇产业扶贫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