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优化人才结构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601758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优化人才结构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优化人才结构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优化人才结构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优化人才结构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优化人才结构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3年优化人才结构的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优化人才结构的调研报告 人才结构优化 什么是人才结构优化 人才结构优化是指从组织的战略开展目标与任务出发,认识和把握人才群体结构的变化规律,建立一个较为理想的人才群体结构,更好地发挥人才群体的作用,使人才群体内各种有关因素形成最正确组合.或者说,是对群体要素和系统的组织配合方式的不合理性与失调的地方进行调整,以提高群体的整体功能.对组成人才群体结构的子结构进行综合思考,形成一个多维的最正确组合,这种最正确构成应该符合3条标准: 1)适应组织开展战略的需要,有利于形成组织的核心竞争能力; 2)能够充分发挥群体内各因素的作用,充分调动组织内各类人才的积极性; 3)能够发挥整体效能,使人才群体共同开

2、展. 人才结构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落实教育优先开展战略,采取各种措施,开发人才资源,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健康成长,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但,我国人才队伍现状同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我国人口资源虽然丰富,但劳动力总体素质不高,高素质人才相对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开展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一个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我国人才资源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有几个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1.人才的行业分布不合理。 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都应当配置高素质的人才。问题在于我国人才配置在党政群及事业单位等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多,而配置在工

3、商企业的少,农业领域的技术人才更少。美国企业从事研究开发的科学家与工程师占其总量的80%,而我国在企业工作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还不到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40%。 2.专业结构不合理。 教育、卫生、经济、会计四类专业技术人员,占了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70%,传统的机械、冶金、建筑等曾经走俏而今需求已达饱和状态的传统专业人才,在市场上供大于求的现象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专业人才需求量急剧增加,供给明显缺乏,处于国民经济根底的农业专业人才更是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开展需求。从第 二、三产业来看,高素质的、职业化的企业家和经营管理人才、精通国际经济和法律的

4、复合型管理人才短缺。 3.人才年龄结构、层次结构不合理。 专业技术人员中高、中、初级职称的人才应有合理的比例搭配。我国当前,高级人才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5.5%,且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年龄构成偏高,高级职称的人中一半以上是50岁以上,老化问题严重。 4.高级技工在技工中的比例偏低。 我国过去技术工人实行八级工制,后来国家对技术工人级别作了调整,将其分为初级技工、中级技工、高级技工、技师、高级技师%个等级。来自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说明,目前我国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7000万人。从这个数字看,我国似乎不缺少技术工人。但是,在技术工人的队伍中,初级工占60%左右,中级

5、工占35%,高级工仅为3.5%,这3.5%与兴旺国家高级工占40%的水平相差甚远+技工断档现象还反映在技术工人的年龄结构上。我国机械行业的产业工人中,平均年龄为42.1岁,其中高级技师平均年龄48.9岁,50岁以上的占了将近一半;技师平均年龄45.6岁,50岁以上的占1/3高级技工平均年龄41.3岁,其中40岁以上的占57.5%。中国参加世贸组织后,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分工,我们的比较优势在制造业,而我们的高级技工实在太少+技术工人素质不高导致我们企业产品的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每年损失达2022亿元。 5.人才的地域分布不均衡。 在“非均衡的中国经济身旁,同时还存在一

6、个“非均衡的中国人才现象。从过去的“孔雀东南飞到“一江春水向东流,人才流动的地域性特征明显,这加大了地域间人才分布的不平衡。全国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85%集中在东中部地区。从区域经济的协调开展无疑需要比较多的人才,而实际情况是,不兴旺地区人才的流失较为严重。从城镇体系来看,大局部人才分布在大中城市,小城市,小城镇XX县区乡专业技术人才贫乏。造成不合理人才结构的原因分析 1.受“官本位思想的影响。 中国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传统的、封建主义的“学而优那么仕和“官本位思想观念根深蒂固,愿进“官场不愿进“市场的价值取向,极大地限制了人才生存开展空间,似乎读书人只有当官、当干部的

7、路一条,这就不能不影响到许多人才千方百计往吃“皇粮的党政机关单位挤。 2.受传统的人事管理体制的束缚,人才流动受到诸多限制。 人才部门、单位所有壁垒没有打破,人才地域、身份限制较为严格,单位没有充分的用人自主权,人才没有充分的自主择业权,尤其是一些用人单位往往把人才当作“单位人而不是“社会资源,采取一些行政手 段限制人才流动,使人才难以在社会上找到适合自己特长和专业技能的岗位。 3.市场环境不够宽松。 一是受经济开展的制约,人才资源配置和空间较为狭窄。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尤其在开展非国有经济和第三产业上不够理想,新增就业岗位和人才施展才华的时机不多,人才资源配置空间就不大。二是公开、平等、竞争、

8、择优的用人机制还未真正建立。三是受人文环境影响,人才资源市场配置缺乏浓厚的社会气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气氛还没有真正形成,有才不识才、识才不用才、用才不重才的现象较为普遍,从而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和本领。 4.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 由于社会保障机制在我国的建立刚刚起步,不够完善,从而使流动人才后顾之忧没有解决,致使社会上流动的人才,特别是中大专毕业生想往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挤;而机关事业单位滞留的人才又不愿向社会流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才结构优化。 5.惟文凭论的社会气氛影响。 在目前惟文凭论的社会气氛和分配机制下,当工人意味着社会地位低被人看不起。近年来一些国有企业经济效益下滑,

9、工人下岗,对技术工人的需要大幅减少,城市里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希望孩子上大学,尤其是上非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学,考不上大学宁愿读“民办大学也不愿进技校,从而使技工人才断档。 6.教育改革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长足开展,但总体上看,教育现代化水平还比较低,人才培养工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开展的要求。目前的高校虽然也搞学分制,学生有了一些选择,但学生不得不围着学历文凭转,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也就难以成为择业和创业的主体,这样的学生毕业后学非所用、待业或下岗缺乏为奇。 调整和优化人才资源结构的对策 人才既然是一种珍贵的资源,就有一个优化配置和有效开发利用的问题。调整和优化人才资源的结构,须从

10、下述方面努力: 1.谋长虑远,紧扣经济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十五期间,我国要继续加强农业根底地位,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开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平安农业作为核心,把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根本目标。应大力开发农村乡土人才资源,加强和稳定农业人才队伍。应把中等职业教育的开展重点放到农村去,把中等职业教育的扩大当成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切入点,一方面培养和造就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队伍,另一方面提高已经进城和准备进 城的农民的文化素质及技术操作能力。适应我国国内供给与需求格局变动和深化市场化的需要,抓住全球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我国将改造和提升原有的

11、制造业,开展新兴制造业,应围绕制造业振兴,通过企业培训和开展高等、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在人才结构调整中,应适应积极开展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要求,通过高等教育和其他途径,加大高新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还应适应效劳业开展趋势,努力增加第三产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高效劳行业的科技含量。现代化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要开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教育,培养和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加强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党政人才队伍建设,使人才在产业、地区、城乡间的分布趋于合理,使各类人才的专业、年龄结构和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

12、才的比例趋于合理。 2.建立和完善人才的竞争、鼓励和选择机制。 竞争和鼓励能够激发人才的创新欲望,激活人才的创新潜能。竞争可以实现人才的优胜劣汰,保持人才队伍的良性循环。要用好的机制和好的作风选人。打破选人用人中论资排辈的观念和做法,不拘一格,用人所长。既要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又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既重视国有企事业单位的人才,也要把民营科技企业、受聘于外资企业的专门人才纳入视野。人才鼓励机制的核心在于适当拉开不同层次人才的收入差距,克服事实上存在的平均主义。应通过建立现代工资制度,逐步形成以市场工资、业绩工资、岗位工资为内容的多元化工资分配模式;通

13、过实行人才的优质优价,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通过实行技术成果作价入股、技术转让收入提成、技术成果转化利润分成等形式鼓励科技人员取得合法收入,从而较大幅度地提高高级人才的收入。对于高级人才的认定和分配其收入,不搞终身制。应加速实现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制度,逐步实现个人自主申报、社会量化评审、单位自主聘任。对于根底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可市场化专业与不可市场化专业等不同学科领域要因地制宜,设定考核评价的周期、指标、标准,采用不同的收入分配机制,到达收入与奉献相称,以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3.着力培育市场体系,改革和创新管理体制。 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努力形成广纳群贤、

14、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落实用人单位的自主权,增强企业科技创新和吸纳人才的主体地位。打破人才的部门、单位壁垒,加快开展人才市场。一是应完善布局,发挥区域性人才市场、根底性人才市场、专业性人才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市场、高新技术人才市场和农村人才市场的作用;二是提高人才市场的信息化、社会化效劳水平,实现人才市场由集市型向信息网络型转变;三是加强人才市场管理,建立健全人才市场许可证制度和年审制度, 制定人才中介效劳标准和评价指标,促进人才中介效劳标准化。在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根底作用,逐步促进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由择业,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同时,国家也应当在市场失灵的领域采取多种措施配置

15、人才资源,以调节各地区、行业和部门以及国内外人才流动的不平衡状况。 4.营造会聚人才、用好人才并使他们建功立业的优良环境。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必须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环境包括“硬和“软两个方面。硬环境主要指人才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软环境主要指学术气氛、人际关系等等。要尽可能地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营造民主活泼的学术气氛、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要关心、保护、理解、信赖人才,从而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凝聚人才,为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和发挥才能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以鼓励他们为祖国和人民多做奉献。 5.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要适应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要,就必须改变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行业部门办学校、学科偏窄、学校规模偏小、力量分散的状况,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要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课程体系。高等学校要适应社会开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改变考试评价制度,开展创业教育,以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素质教育,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力,造就数以千万计合格的专门人才。在积极开展高等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教育和在职培训,建成结构比较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