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体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体育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1.体育服务业占比偏低。20 xx 年,全市体育服务业总产出 4.04 亿元,增加值 1.73 亿元,比上年增长 1 2.1%。其中,体育业基础条件扎实 黄山拥有 4D 级国际机场,国家干线铁路和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拥有星级以上宾馆 80 家,还有数以千计的乡村旅馆,床位多达 10 万张。市内各类体育设施完善,经过多次改造升级的市体育馆,拥有标准化的比赛场地及观众座位 3000 余个;市游泳馆是全省一流的融全民健身、文化娱乐、休闲旅游、训练办赛为一体的综合性水上运动场馆,被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命名为“国家游泳队黄山市训练
2、基地”;市全民健身馆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江心洲体育文化公园即将建成使用。三、加快发展黄山市体育产业的路径思考(一)突出发展品牌赛事产业 充分利用黄山对外影响,打响体育赛事品牌。坚持“品牌引领,融合发展”战略,推动体育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延长体育产业链,扩大体育消费。争取每年举办 510 次全国性和国际性体育赛事活动,进一步打响黄山国际山地车节、黄山国际登山大会等赛事品牌;积极打造“环黄山”国际公路自行车赛,新安江龙舟赛等新品牌赛事;开 发区县赛事活动资源,创立“一县一品牌”的特色赛事活动。吸引赛事管理人才、职业经理和经纪人参与赛事,提高赛事 运作的专业化水平。依法开发赛事专有名称、
3、标识等无形资产,鼓励企业以冠名、特许、专营等合作方式赞助体育赛事。(二)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产业 充分利用黄山优越的地理条件,一流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 田园风光,科学规划,加大投入,积极推动体育健身休闲与 旅游产业深度结合,努力把黄山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户外健 身休闲市场。依托徽州古道,“百村千幢”古村落,百佳摄 影点,积极规划户外运动营地建设和线路设计,开发徒步、骑行、登山、攀岩等系列产品,丰富户外运动内容和形式。重点规划建设好黟县户外运动基地,太平湖、新安江水上运 动基地,东黄山户外拓展训练基地,黄山雨润高尔夫球场等 户外运动和体育休闲基地,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运动休闲集 聚地。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业,
4、重点开发运动休闲,竞赛表演 为一体的体育旅游路线和产品,积极打造徽州自行车骑行绿道,民俗体育嘉年华等精品体育旅游项目。积极培育国际登 山节、国际山地车节等品牌赛事观赛旅游和体育休闲主题旅游,将黄山打造成全国著名的体育旅游目的地。(三)优先发展健身休闲产业 坚持以发展体育自身功能和价值为核心,大力培育健身休 闲服务业。广泛宣传,培养群众科学的体育健身意识,引导 大众体育消费。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健身休闲项目,以优质的服务业促进体育消费。同时,鼓励和扶持全民健身 领域的各类经营服务项目,引导社会资金投资健身服务业。促进健身娱乐、体育培训等健身服务业的发展。着力培育健 身服务业品牌形象,引导健
5、身服务业规范健康发展。(四)继续发展体育本体产业 积极探索体育场馆管理新模式,在坚持公益性的基础上,提升市场化运作和多元化经营能力,扩大体育场馆平台的开 发利用,提高运营质量和效益。鼓励和支持体育场馆培育体 育赛事、健身休闲、体育培训和体育旅游,形成集健身、训练、竞赛、休闲、培训为一体的体育中心,逐步实现从服务 营销到品牌营销的转变。进一步扩大体育彩票销量,实现体 彩销售五年翻一番。(五)积极发展体育社团组织 积极发展城乡基层体育健身组织,加强体育总会、单项体 育协会、行业体育协会、各类人群体育协会等体育社团组织 建设,推动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向基层延伸,向各领域扩展,积极探索体育社团组织分类管理
6、的新模式,使体育社团组织 逐步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组织者、赛事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体育文化的重要传播者、体育交流的重要实施者,充分发挥 好体育社团的“桥梁、纽带、助手”作用,推动黄山体育更好更快发展。四、加快发展黄山市体育产业的有关建议(一)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制定全市体育产业发展规 划,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必须与各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旅游 规划、全民健身规划、乡村旅游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体 育重大项目建设规划等其他规划相衔接,充分发挥规划的先 导作用。(二)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 建议市及区县设立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市级引导资金 每年不少于 300 万元。采取项目补贴和奖励等方式,对符合 政
7、府重点扶持方向的体育产业项目给予扶持,培育具有国内 外影响力的体育品牌产品。(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放宽市场准入政策,大力发展非公有制体育企业。落实税 收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个人和其他社会力量通过公益性社会团体,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向体育赛事活动、体育精品项目、公益性质体育设施等捐赠,符合税法有关规 定的,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四)建立健全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 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业合法经营的管理机制,建立体育、旅游、宣传、财税等多部门协作机制。加强各级各类体育社 会团体,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完善监督管理机制,规范体育市场主体行为,维护市场秩序,促进体育市场规范发展。建立完善体育产业统计工作机制和体育产业信息发布制度。(五)加快培育专业人才 建立体育产业人才、智力和项目相结合的柔性引进机制和体育产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快引进和培养高素质体育产业人才。发展体育中介组织,建立和完善体育经纪人制度,促进体育中介发展。尽快建立一支有技能、懂经营的体育产业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