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于2023月8日至13日、2023月16日至20日,市人大常委会陈永源、张建光副主任分别带着调研组,赴建瓯、浦城等六县(市)开展农民增收情况调研。调研期间,共下到6个乡、村、5个农产品加工企业;随机走访了解了30多户农户家庭收入情况;听取了顺昌、邵武、建瓯、浦城、松溪、政和六县(市)政府及涉农部门领导的情况介绍;综合分析了市统计局、农调队农民增收问题的有关资料。现在,我受调研组的委托,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促进农民增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根据调查了解,2023年19月全市农业生产持续平稳增长,农林
2、牧渔业总产值20236.4亿元,增长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89元,比增241.1元,增长9.1%,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幅位居全省第三位,连续五年在全省前列。特别是今年遭受“6.3特大洪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仍保持稳定增长。一是农业生产平稳增长,种植业上持续增收。19月份农业产值44.49亿元,比增7.44%。主要农作物生产平稳增长。粮食生产根本稳定,茶叶、烟叶、水果增产增收,蔬菜稳产增收,食用菌稳步增长,效益显著。同时,不断建立和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大力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提高了农产品质量和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为农民增收开辟了开展空间。二是完成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林农生产积
3、极性提高,投入增加,促进了林业收入持续增收,林业效益明显,同比增长8.7%。三是主导产业集群开展加快,工业带动农业取得进展。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木竹加工,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开展实施意见,两大产业集群开展加快,促进农产品的加工,带动了农民在一产业的收入,并增加了劳动力就业岗位。四是加快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资性收入大幅度增加。19月我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796.8元,同比增加97.2元,增长13.9%,对现金收入的奉献率达39.1%。五是坚持和完善“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为主要内容的南平机制以及农村“八大员队伍效劳体系建设,提高了为农民效劳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开展。六是认真
4、落实中央省上惠农支农政策和措施,发挥了政策效应。如落实了粮食、种子、农机等补贴,农民种粮效益提高;农村税费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开展,增加了收益。 二、主要困难与问题一是农民人均收入基数较低。几年来,我市农民人均收入的增幅都在全省前列,但由于我市农民人均收入基数低,与我省经济兴旺地区相比,仍相比照拟落后。19月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89元,比全省平均数3613元少724元,低20%,差距比上年同期扩大1.2个百分点,与兄弟地市相比只有福州的65.6%、厦门的47.4%、泉州的60.2%、漳州的68.7%、莆田的67.6%,与同属山区的三明相比少468元,比XX市少386元,
5、只比宁德多258元,仅位居第八位。二是农业投入缺乏。尤其是对农业根底设施建设投入缺乏,近几年我市连续遭受洪灾影响,加之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普遍存在带“病运行。如:建瓯全市各类水利工程4395处,20230%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目前虽已修复80%,但大多是临时性的修复。邵武全市水毁水利工程1200处,目前修复的仅300处,资金缺口大。三是非农收入比重较低。19月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889元中,来自家庭经营收入1919.05元,占66.4,其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为l597.3元,占现金收入的55.3%,来自二、三产业收入仅为311.75元,占现金收入的2023.7%。工资性收入796.8元,占
6、现金收入的27.5%。 12 三、对我市促进农民增收的几点建议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为契机,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全面落实党的农业农村政策和措施,坚持以开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健康开展,提高农业组织化产业化经营水平。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利于使千家万户农民与千变万化的市场联接起来,提高生产效率和规模效益。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年7月1日)生效为契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合作经济组织的认识,激发和引导农民参与合作的积极性。鼓励加工、流通企业以及农民兴办专业合
7、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如继续推进林业改革不断深化,根据林事规律的特点,尊重林农的意愿,引导林农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的路子,兴办林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提高林业效益;加强对茶叶、笋竹、畜牧业等产业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指导和扶持。加强示范引导,培育合作典型。要总结完善顺昌柑桔、建阳葡萄、建瓯蔬菜、邵武、延平猪业等协会的经验和做法,加以推广,促进产业化组织化经营,增加收入。通过抓示范典型,以点带面,真正起到建一个组织,兴一方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的作用。要加强标准化建设,积极引导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依照法律,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标准运作,增强活力。同时,要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把开
8、展龙头企业作为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实施工程带动战略,引导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为龙头企业提供政策优惠、效劳优质,环境宽松的开展环境。组织引导龙头企业在企业、基地、农户间有效地建立起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形成有竞争力、凝聚力和约束力的经济利益体,实现企农“双赢。 2、进一步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与培训机制,提高从业技能和就业率。实践说明,转移农村充裕劳动力,增加工资性收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要推广xx县经验,整合现有劳动就业效劳机构,形xx县、乡、村三级效劳网络,建立农村劳动力个人档案和企业用工信息,为有序转移就业提
9、供有效效劳。要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农民非农从业技能,推广xx县订单式就业技能培训做法,搞好供需对接,一头对接新增劳动力,一头对接企业用工需求,解决培训和就业脱节问题。同时,整合培训资源,不断提高培训效率。加快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就近就地转移劳动力。继续实施“一户一就业方案,突出对农业资源缺乏的乡村、贫困家庭以及失地农民转移就业的指导、效劳和扶持。 3、加强农业根底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要加大农业根底设施建设的投入,在搞好农村水利“六百工程的同时,针对自然灾害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紧紧围绕提高农业抗灾减灾和综合生产能力,扎实开展农田水利根本建设。要抓紧水毁工程修复和抗旱
10、水源工程建设,着力抓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和中小河道治理,尽快恢复和提高防汛抗旱能力。加快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抓好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努力扩大农业灌溉面积。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在自身财力有限,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按轻重缓急统筹安排,优先保证水利等农业根底设施的投入,同时,要加强工程的跟踪监管。要建立社会投入机制,调动社会力量支持农业根底设施建设,尤其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以各种形式参与农业根底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此外,还要充分发挥资源比较优势,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区域布局,建设优势产业带,开展优质高效生态平安农业。继续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建设和科技特派员、农民技术员队伍的管理,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做好科技效劳,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12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