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建议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604161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建议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建议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建议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建议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建议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建议调研报告范文 根据市政协统一部署,_县政协组织_籍的市政协委员,对影响和制约农民增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和具体分析。 一、影响和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问题 1、农业生活资料价格持续上涨。据调查,近年来化肥、农药、农膜、种子等农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与前年相比:化肥上涨30,农药上涨25.3,农膜上涨30,种子上涨11.1。就我县而言,由于农业投入品涨价,使农业生产的亩均本钱提高近40元,而去年农业税减免、粮食直补、农机具补贴等加在一起,农民每亩地得到的政策性增收只有34元,农民种粮所得到的政策性好处根本被生产资料涨价所抵消,加之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农民从农业中获得的

2、收入不增反降。 2、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从农业产业化方面看,_只有肉鸡、精制米两大主导产业形成了完整的龙型产业链,其它产业链条均较短;全省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5家,而_只有仁泰肉禽集团公司1家,龙头企业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多数基地虽然具备一定规模,但往往是大而不强,小而不精,影响了市场价格和经济效益。从品种和奉献率看,一般品种多,专业品种少,名优品种更少;初级产品多,加工产品少,精深加工产品更少,全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只有35,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对农民增收奉献率低。从农业外部拉动看,招商引资乏力,市场流通机制性矛盾和农业效劳体系建设的体制性矛盾比较突出,特色产业、优势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3、局部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下跌,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3、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近两年来,_通过实施“阳光工程,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快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化步伐。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仍然很突出。全县有农业人口30万人,农村劳动力13.8万人,其中充裕劳动力4.7万人,由于土地和产品产量有限,农民完全靠土地增加收入十分困难。 二、三产业欠兴旺也使农村劳动力就业受到限制,加之城市下岗职工增多,农民进城打工的时机相对变少,使大多数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农业的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造成农民增收难。 4、农业和农村的投资缺乏。资料显示,近三年我市用于农业基建投资均为150万元,仅占基建统筹资金的3,比法定

4、要求低27个百分点;科技三项费用用于农业的投入占总额的29左右,低于法定要求6个百分点。从我县看,近年来县、乡两级的财政困难,用于农业的投入很少。农田根底设施水平较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农业技术推广手段落后,农业成果不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导致农业生产水平降低,农业现代化进程减慢。 综上分析,从根本上解决我市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必须要有新思路、新举措,从而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步伐。 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几点建议 1、把推进政府转型作为根本。政府在农民增收过程中虽然起到不定期的推动作用,可是政府要明白自己不能为农户承担利益风险,因此政府不要对农民指手画脚,干预农民的生产经营,而是要把精

5、力放在为农民效劳上,全力打造效劳型政府。一要做好政策效劳。政策是导向,是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动力之源。政府就是要集中精力制定具有预见性、贴近农村实际、有效提高农民收入的政策,减少垄断对农民利益的剥夺与侵害,以政策促增收。二要做好资金效劳。没有投入就没有开展。政府要从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农民是促和谐的主体的高度出发,尽可能地增加农业投入,特别是增加农田根本设施、品种改良、农业新技术、农业品牌的投入,推进农村经济开展,促进农民增收。三要做好信息效劳。政府要通过多种渠道为农民提供市场、技术、劳务、销售等“一条龙信息效劳,不断扩大信息覆盖面,让农民用最低的本钱获取最丰富的信息,为农民选择致富工程提供参

6、考意见,引导农民闯市场,在牢牢把握市场主动权中增加收入。 2、把加速结构调整作为重点。要把农业开展放到整个国民经济开展中统筹考虑,把结构调整放到县域经济开展中统筹规划,把农民增收放到国民收入分配的总格局中统筹安排。目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增加农民收入,就是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安排和部署,强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开展特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积极扶持县域骨干企业,培育县乡支柱产业,引导农村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形成集群效应。同时,按照“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占三分之一、开展产业吸纳三分之一、扩大劳务输出实现域外就业三分之一的目标,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向周边地区、南方

7、兴旺地区和国外市场转移,开展农村劳务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3、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关键。政府有关部门特别是涉农部门,要按照培养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的新要求,强化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上下功夫,使农民真正拥有增收的本领。一是在教育培训内容上与时俱进。不管是技术还是品种,都要跟上时代节拍,不能几年甚至十几年一个本子、一套路子,与实际严重脱节,与开展背道而驰。二是在教育培训方式上灵活多样。要坚持电化教育、现场观摩、外出考察、相互交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综合运用,寓教于乐,让知识和本领装满农民的脑袋,让财富和实惠装满农民的口袋。三是在教育培训理念上不断创新。要构建农业实用技

8、术人才“金字塔,塔的底部是广阔农民,塔的中部是农村乡土人才和技术骨干,塔的顶部是专业技术人才和专家学者。政府在强化农民培训中,要引导农民树立科技是致富之源的理念,使农民的优秀分子变成能人,能人变成红人,红人变成领路人,最大限度地推进科技、工程进家庭,切实发挥科技在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 4、把完善开展模式作为载体。一要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重点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船舰型龙头企业,把千家万户的农民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民增收。从_实际看,要把培育“个十百千万手工艺品工程和扩大肉鸡深加工、水稻深加工、蔬菜深加工、玉米深加工、肉牛深加工等龙头企业作为重点,扩大辐射面

9、,增强对农户的拉动力,实现农民持续增收。二要完善“支部协会农户的管理模式。以_为例,要重点总结推广西佛镇小红旗村的棚菜、高力房镇乔坨村的网纹瓜、新开河镇康家村的花卉的经验,把税费改革后村党支部职能转变与更好地发挥堡垒作用结合起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构建辽宁中部城市经济隆起带的进程中,推进农村开展,促进农民增收。三要完善“两色规模品牌的产业模式。积极引导农民开展特色和绿色农业,不断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准入标准,在政府的效劳推动下,开展绿色产业,形成区域特色。同时,要全力抓好“聚源牌有机大米、“八角台牌小杂粮、“台绿牌网纹瓜等地方品牌的宣传、筹划和包装,争创国家名牌,实现有形效益与无形效益的统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第5页 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