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614818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2023年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全市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开展的根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开展的根底。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打造“黄土生态城市,落实“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级的开展战略,近期,有关部门深入全市八县(区)及局部乡镇、村组,就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做法与成效xx市属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较为严重。近年来,各县(区)都能把加强和保护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开展的突出位置,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的思路,认真实施重点林业工程,全面加强流域综合治理,积极开展生态产业,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综

2、合效益日益显现。 (一)加快林业工程建设,地表植被得到有效恢复。调研中了解到,各县(区)把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等重点林业工程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造林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林地、绿地面积大幅度增加。xx县作为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份之一,1998年以来,按照“北治风沙,南保水土,全县抓经济林建设的思路,累计完成林业工程建设面积96.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4.8%提高到现在的7.3%,有效地阻止了沙化危害,防止了水土流失。xx县、正宁、合水、华池等子午岭林缘县区,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将重点林业工程建设与城乡绿化、绿色通道建

3、设结合起来实施,森林覆盖率分别到达33.1%、42.7%、56.9%和26.78%,地表植被得到有效恢复,生态环境日趋好转。xx区规划实施的集生态防护、植绿纪念、观光旅游于一体的6600亩多功能防护林,已完成建设202300亩,2023年有望全面完成。该防护林建成后,将有效地改善董志工业区生态环境,成为XX县区一道绿色的天然屏障。 (二)加强重点流域治理,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如何提高可利用水资源的利用率、提高蓄水和植被水源修养能力,有效防止或减少水土流失,是我们这次调研的一个重要方面。调研过程中了解过,各县(区)高度重视水保生态建设工作,积极实施国债水保、生态修复、小流域治理、坝系建设等水保

4、生态建设工程,竭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xx区按照“塬、坡、沟三道防线综合治理的模式,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2023平方公里,治理程度到达41.1%。xx县近年来共争取落实各类水保工程资金820231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13平方公里,治理程度到达46.8%。xx县刘堡子坝系建设,共控制水土流失面积42平方公里,平整土地22023亩,使下游1800多亩耕地得到有效保护,并解决了9个行政村8000多人、2400多头家畜的饮水问题,流域治理效果显现。xx县孟坝镇沈咀村水土保持治理工程,采取群众投劳整地、承包造林的模式,积极推广裸根油松造林技术,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

5、3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程度由治理前的26.6%提高到59.9%,区域内生态环境和生产根底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逐步显现。 (三)积极推行以封山禁牧为主的各项管护措施,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重在建设,贵在管理。各县(区)在通过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耕作措施不断加强植被恢复和流域治理的同时,全面实行封山禁牧,强化行政综合管理,有效杜绝了点上治理、面上破坏,局部治理、整体破坏的现象,使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得到了有效保护。xx县因地制宜,适时作出了封山禁牧、舍饲养畜的决定,探索走出了一条“人工种草、牛羊进圈、高效循环的生态牧业路子,通过近年来人工种草、养殖设施建设和封禁管护等一系列措

6、施的落实,现已实现整村禁牧,为促进生态植被恢复奠定了根底。xx县组建了18个护林大队,在全县选聘了294名专职护林员,构建起了县、乡、村、个人四级护林网络;建立了生态林管护补偿机制,对全县34.8万亩生态林进行常年管护,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的健康开展和生态的平安。xx县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依法加大了对油煤XX县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先后查处水保违法案件43起,累计征收水土流失补偿费34万元,有效地维护和稳固了生态治理成果。 (四)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和绿色产业开发步伐,生态建设得到有效稳固。大力开展生态型循环经济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一条科学开展路子。要使生态环境建设稳得住、能致

7、富、不反弹,就必须建立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后续产业,走可持续开展路子。调研中了解到,各县(区)都能把生态环境建设与加快培育后续产业、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紧密结合,将生态建设与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新能源开发等产业组合成了一个互为前提和根底的大循环系统,使资源得到了最正确配置,到达了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xx县将生态环境建设与主导产业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提出了“立草为业、引草入田,草当粮种、羊当猪养,草田轮作、良性开展的农业结构调整新思路和草畜“双二百万奋斗目标,全力打造草业大县和畜牧强县,目前已保存多年生牧草170万亩,不但使草畜产业开发实现了新跨越,而且增加了草地面积,起到了防风固沙

8、、固水保土的生态效益。xx县针对局部群众生火做饭靠柴禾、林木砍伐现象时有发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现状,将生态环境建设与新能源开发结合起来,适时提出了舍饲养畜、建设沼气、开展果菜的思路,大力实施以“一建三改两配套(建一个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配套暖棚养畜,配套太阳能热水器)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工程,目前已建成沼气池1831座,改灶1133个,配套太阳能500个,建卫生厕所1850座,改畜禽圈舍1560座,“畜沼果(菜)模式的农村生态家园初具规模,实现了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五)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试点改革,农民生态建设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各县(区)以集体林权制度试点改革为契机,不断深化林业产权

9、制度改革,创新开展机制,破解开展难题,有效激发了群众“兴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试点乡镇根本实现了“农民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目标。xx县作为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初步探索走出了“四种林改模式(家庭承包经营型、股份合作经营型、集体民主管理型、完善“三定合同型),为林权制度改革提供了好的经验。目前,全县参与林改的12个乡镇71个行政村416个自然村,根本完成主体改革任务。xx县武沟乡作为市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乡,已和农户签定了承包合同,进入确权发证阶段。xx县怀安乡作为县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乡,目前全乡8个行政村44个村民小组已完成勘界确权面积12.9万亩,根本明晰了产

10、权,提高了农户植树造林的积极性。 二、困难与问题近年来,xx市生态环境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生态环境逐渐得到恢复,对促进经济社会开展和改善人居环境的作用开始显现,但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生态环境建设任务仍很艰巨。由于受自然条件、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县(区)林业建设和流域治理仍需一个较长时间的治理过程。据统计,xx县目前还有61.5万亩坡耕地,44.8万亩荒山、荒坡需要治理,且65%集中在北部乡镇,难度较大。xx县还有60万亩荒山荒坡没有得到治理,有20多万亩25度以上陡坡耕地需要退耕还林,有40多万亩原有林地需要更新。xx县尚有6365平方公里仍处于极强度

11、水土流失状态,有近百万亩坡耕地处于跑水、跑肥、跑土的“三跑田,亟需改造治理。加之,国家又对退耕还林等政策作了结构性调整,退耕任务大幅减少,与实际治理需求差距较大,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二是局部生态建设工程质量不高。局部县(区)在退耕还林工程中,为了提高苗木成活率,通过上级考核验收,多项选择种易活的生态树种,目前大局部面积粮款补助期限已到,但经济效益甚微,管护形势严峻。个别地方造林造择树种不科学,荒山地造刺槐,退耕地造山杏,“小老树现象严重,生态防护能力较低。个别淤地坝系建设受技术、资金制约,工程质量不高,存在一定的平安隐患。大局部县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造林苗木成活率普遍偏低,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

12、区块需要补植补造,生态建设工程质量不高。三是林牧矛盾比较突出。各县(区)虽都推行了封山禁牧政策,加大了生态管护力度,但由于xx市北部县仍处于一个半农半牧区,山区仍养有大量的羊畜,加之草畜产业开展缓慢,舍饲圈养措施不到位,产草量下降,草畜不平衡矛盾突出,局部偷牧现象时有发生,封山禁牧一度反弹,生态治理成果难以稳固。四是资源开采对环境影响较大。石油、煤炭、砂石开采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仍较突出,“先破坏、后治理的现象仍然存在,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尤其是石油开采对生态的影响较为严重,目前地企双方虽然落实了治理责任,但油田过去掠夺式、破坏性开采造成的生态损失一时半会难以修复,加之历年开发建设工程造成的水土

13、流失还没有得到彻底治理,严重影响着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五是生态工程建设和管护经费缺乏。局部国家投资工程,由于地方财政困难,配套资金难以落实,造成当地政府和群众负担过重。如梯田建设,国家每亩只补助400元,而实际每亩费用在800至1200元左右,群众自筹困难,治理与投入矛盾突出。水保工程除世行贷款工程外,其他工程国投局部仅占总投资的40%左右,投入严重缺乏,影响着治理效益的发挥。另外,生态建设工程管护经费没有保障,国家无专项投资,地方无财政支持,工程建设成果稳固存在较大问题。尤其是坝系工程管护,由于受经费限制,随着时间推移成为险坝、危坝,造成了多修一座工程,多一座隐患,多一份包袱。 三、建议与对

14、策1、完善政策措施,实现生态环境建设制度化。尽快制定出台全市生态环境建设开展总体规划,健全完善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流域治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具体实施方法,争取落实中央和省上有关扶持政策,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制度建设,用政策措施标准生态环境建设,用政策措施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用政策措施引领生态环境的进一步开展。当前,在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上,应突出抓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一是在石油、煤炭资源开采环境保护上,应争取落实陕北现有的政策,“在原油总产量中提出一定比例的经费,由当地政府统一规划,在油田开发造成生态破坏严重的区域内,进行大规模的连片治理,切实加大油区环境治理力度,实现地企共赢互利。二是在退耕还林补助上

15、,争取适当延长补助年限,最好能延长到15年左右,以此保护退耕农户的生计不出问题,保证退耕还林治理成果在补助到期后不反弹,保证退耕还林工程的可持续开展。 2、加大资金投入,实现生态环境建设投入多元化。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公益事业,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仅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走多元化投入路子。应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工程投资,尽最大可能地将我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列入上级工程盘子;制定优惠政策,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和域外投资参与生态环境建设;调整和转变收费资金使用方向,将本区域内相关的林业、水利、环保等规费收入真正用到生态建设当中去;结合石油、煤炭资源开发实际,适当提

16、高环境治理费征收标准,解决生态环境治理经费短缺的问题;各级政府每年也应拿出一定的资金,用于生态建设中的一些技术推广、示范试验、后续管理等工作。 3、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生态环境建设科学化。生态环境建设是系统化复杂工程,涉及林业、水保、工业、农业等各个领域,必须尊重科学、依靠科技,实现治理环境科学化,才能实现标本兼治,全面恢复生态功能。在造林绿化上,要按照适地适树的原那么,以林种、树种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低产林改造为突破口,全面提高造林质量,积极推广应用造林新技术,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森林资源管护上,加大封山禁牧力度,认真搞好中幼林抚育,严格执行林地征占使用和林木采伐限额制度,保持森林资源的连续性,提高林业可持续开展水平;在小流域综合治理上,将山、水、林、田、路结合起来,捆绑工程,综合治理,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在农村能源建设上,突出节能、环保、利民,注重推广民用沼气、生物燃气炉等农村新能源技术;在资源开发的环境管理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