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写好督查报告的经验交流材料 刚刚,大家都谈了很多督查通报拟草的见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习惯。本来刚拿到题目,我也在想,找些参考资料看看,比方前些天秘书长安排xx发在群里的写好督查报告的几点体会文章。以及秘书之友杂志中一些关于如何拟草综合文字的材料,但细细看下来,大同小异,每篇都离不开积累根底资料、充分占有材料、写出新意,写出领导想要了解的真实情况等等。我就想,他们总结的都很理论,下面,我想结合自己近几年工作实际,分享实践方面心得,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份报告、一份材料只有它可读性,有效用性,才有价值,我们每天辛苦劳作,都希望自己提供出来的文稿是有价值的。那么如何才能有价值,才能具有
2、可读性,才能有血有肉有感情。 首先,保兴奋,有感情。不瞒大家说,我觉得督查工作非常有趣,每件督查事项都不重茬。还记得处室有同事这么说过我“你看,一来事,把明清兴奋的。可能是之前5年多按部就班的审理卷宗、每周每月做着重复的事情,在这边呢,我看到了完全不同的工作方式,每一不同督查事项,都引起我浓厚的兴趣。所以每次写督查报告,我根本都处于兴奋状态,正是这种兴奋,保持了写出来的报告是有灵性的,有感情的。 其次,牢根底,有内容。说到根底,也就是根本功,我自己一直都在用心学、努力做,定期收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讲话、各类通报文稿,以及不同场合使用的材料,小到一份通知,大到几十页的讲话等等,我都不时的分析研究
3、,对每份材料大体的构思模式做到心中有数。此外,还有一个技巧,就是对领导修改稿进行研读,那是一个快速提升的途径,同时,也可防止领导就重复的事项对你的文稿进行修改,可以省点心。这样在接到督查任务时,细心收集根本情况后,对固定模式加以填充,就做到材料有肉。 第三,改三稿,有成色。交到我手里的材料,我习惯于三稿再报审。一般情况下,接到工作任务后,我都在进行督查的同时,思考初稿内容,并在笔记本上做一些零星的记录,写下督查时脑袋中的词汇、词组,然后在第一时间形成初稿,这种初稿,通常都很粗糙,不耐看,但这里关键在一个快字,让自己心中对工作任务的完成有个50%的预期。完成初稿后,我一般半天之内不会再看这份材料,而是做其他事让自己忘记这份材料。半天后,我进行第二稿,即修改完善稿件,对框架内容、标题等进行打磨,这一次,文稿往往会增色不少,同时,也使自己的满意度提升到90%左右。最后第三稿,一般是常规性的校对,防止一些打字过程中的低级错误。 我引用前不久读过的一篇文章的标题好学以致远,勤写以达意与大家共勉,谢谢大家。 第2页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