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系(院)名称: 文法学院 专业班级: 2023广编一班 学生姓名: 孙锦华 学 号: 2023年5月 关于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调研报告 :本次调查主要以XX市周边乡镇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对现阶段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研。通过此次调研,分析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着重分析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存在问题的根源,并尝试性地提出了一些关于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征程中农田水利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建议,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新农村农田水利建设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农田水利建设 调研 建议 引言 近年来,从重庆、成都大
2、旱到202223年的河南、山东等华北地区大旱,到202223年的西南五省区大旱,其频率似乎越来越快。频繁大范围干旱暴露出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存在大问题。华北、黄淮等地降雨持续偏少,河南、山东、山西、河北、江苏、安徽等省出现不同程度旱情。 202223年12月21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重点研究了加快水利改革开展问题。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开展的决定以农村水利建设为主要内容。“文件提出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农村水利根底设施建设;治理农村水资源面源污染问题;加强大江大河、大江大河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水库的加固、除险等主题,规定土地出让金
3、的2023%将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农田水利根本建设是农业生产的命脉,充分发挥农田水利设施的作用,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保障,截至2023年5月2023日,全国有17个省市遭受严重旱情,作物受旱面积达1.55亿亩,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第一章绪论 1.1概述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威望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逐渐到达了小康水平,过上了幸福、富裕、和谐的生活。近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土地深化改革和“三农政策推行,积极的利民、保民、惠农政策走进农村,农村开展展现良好势头,农村建设不断得到完善,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健康指数稳步上升。 但
4、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前进步伐。因此,此次调查研究将重点放在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问题,选取XX市周边乡镇为调查对象,分析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并进一步深入研究,查找问题根源,尝试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建议。 1.2农田水利建设的内容 农田水利建设是指为开展农业生产效劳的水利事业。根本任务是通过水利工程技术措施,改变不利于农业生产开展的自然条件,为农业高产高效效劳。农田水利建设就是通过兴修为农田效劳的水利设施,包括灌溉、排水、除涝和防治盐、渍灾害等,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定的根本农田。 1.3农田水利建设的意义 水利是现
5、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开展不可替代的根底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根底性和战略性。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农田水利建设任重而道远,意义深远。 第二章农村农田水利建设的现状 2.1根底水利设施重视程度不够 一方面,国家每年的水利投入都给了大工程、大工程,对给予农民帮助最大的“小工程、小工程投入不够。在资金投入和水利建设方面,水利部门往往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更加关注的是大型水利设施的建设和城市、工业用水的保障,对于农业用水缺乏投入。而地方政府同样因为农田水利投资创造的gdp太低而不愿意把钱花在这方面,而把
6、更多的资金用来招商引资,建工厂、建商品房。 另一方面,农民自己也不愿意单独去投入,粮食是“望天收,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需要政府与农民共同行动。目前为止,很多农村的沟、塘、渠、堰都是在三四十年前建起来的。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后,取消了原有的“两工(农村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使得原本依靠“两工体系提供和维护的原有农田水利设施进一步被荒废。农田水利设施运行和维护相应机制的缺乏,也使得农村水利公共投入的缺失。 2.2根底水利设施薄弱 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是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起来的,工程建成时就存在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再经过几十年运行,现在大局部都到
7、了工程设计年限,进入更新、改造时期,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严重。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半数以上的耕地没有灌排设施,产量低而不稳,农田水利工程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严重等问题,近40%的水库病险问题严重,近40%的灌溉设施已经损坏,近80%的灌溉耕地只能抗御一般性干旱灾害。 2.3根底水利设施资金投入缺乏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村根本建设投资的减少与加快农村经济开展的客观需求反差加大,局部地方乡镇政府脱离农村客观现实进行的各种各样的超前建设和达标活动等,逐渐加大了乡镇政府的财政负担。基层政府不能够有效地将有限的公共资源用于当地民众和当地经济开展最需要的根底设施,地方政府(或政府官
8、员)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愿进行花费资金多、短期显性效益不明显的农村根底设施建设,导致农田水利等农村根底设施格局扭曲甚至主体缺位,影响了农村水利建设工程的实施。 同时,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打工对促使劳动力市场化,提高农民现金收入的发挥了积 极作用,农民不愿意在低效益的农田上投入更多的资金修建水利设施,导致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持续下降。 2.4农村水利根底设施管理难 一方面,我国农村地区特征差异很大,农民的需求差异不同。缺乏在组织与制度上与当地开展情况相适应的规划安排,农民和政府之间缺乏一个可以表达农民真实意愿和心声的“桥梁。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不能很好的参与工程的管理,农民的声音在农田水利根底设施建
9、设中得不到很好的表达,反映不出农民的需求。 另一方面,农田水利“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普遍存在,由于大局部水利工程运行时限长,管护机制不健全,加之自然灾害破坏等因素影响,许多设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损,且得不到及时修复。 2.5农村饮水平安形势严峻 由于多地河湖水污染问题比较严重且治理不易,目前我国农村有近3亿人饮水不平安,高氟、高砷、苦咸等水质问题严重影响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全国4万多个乡镇中有1/3缺乏符合标准的供水设施。 2.6农村水利建设制度缺失 税费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以来,农村的农田水利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水利建设制度的缺失使得农村水利根底设施缺少有效的保护,导致水利设施遭破坏和偷
10、盗情况严重,而人民群众对于水利设施保护的意识淡薄,水利设施管理资金的缺乏,更是大大减少了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 第三章农村水利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3.1着力提高对水利根底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 地方政府应转变政府职能,由经济主导型向公共效劳性政府转变,由关心地方gdp总量向关心地方民生转变,强化政府在公共效劳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不断完善公共效劳体系,提高公共效劳质量,促进效劳均等化,要着重解决当前广阔农民最关心、最直接、最有效果的民生问题。 一要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应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平安放在首位。二要抓好水利建设,把人民群众直接受益的饮水平安问题作为水利建设的优先领域。三要严格水利管理,
11、把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需求和合法权益防灾突出位置。水利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地方乡镇政府应提高对水利建设的认识,增强为人民效劳的宗旨观念,强化公仆意识,把着力做好民生工作,多做造福于民的好事。 3.2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 一是要大兴农田水利建设。政府应在金融支持的根底上,购置水利设备以及钢材、水泥等水利建设所需,鼓励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统一规划的根底上,按照多筹多补、多干多补原那么,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兴修农田水利的积极性。 二是要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政府应认识好自己主导地位,抓紧制定工程性缺水问题的解决方案,切实解决好工程性缺水问题。 三是要提高防汛抗
12、旱应急能力。政府应加强水利资金和水利物质筹备,制定防汛抗旱应急方案。同时,农民也应做好水利物质和设备准备,提高防汛抗旱能力。 四是要推进农村饮水平安建设。推进农村饮水平安建设,应加大对饮水平安设施的资金和劳务投入,扩大饮水平安流动范围,促进更多农民饮水平安和受益。 3.3全面加快水利根底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注入水利投资资金,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积极推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二是合理开发水能资源。根据地下水资源情况,拟定地下水资源开发幅度,限制大量开发和浪费水资源工程的投资,合理开发水资源,保护水资源。 四是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政府应做好水文气象预报,加强水文气象监
13、测, 加大水利科技支撑和水利知识宣传。 3.4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一是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政府应大幅度增加中央及地方财政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水利建设基金政策,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增加收入规模。 二是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支持农业开展银行积极开展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 三是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政府应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通过直接、间接的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资、融资渠道,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建设。 3.5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一是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探测水资源储量,对于一些用水量大,浪费严重的工厂,应控制其用水总量,开展水循环经济,合理利用水资源。
14、 二是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水资源易污染,往往造成资源短缺,因此应提高居民节水意识,减少水资源浪费,催促用水量较大的企业、工厂限期整改和技术创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三是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应根据当地沟、塘、河、湖的纳污、净污能力,制定排污限制制度,确定净化排污指标,确保水功能区水源的循环更新能力,稳定水资源环境。 四是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政府应完善相关管理,落实管理责任人或单位,制定考核制度,对管理责任人或单位进行定期考核,对于考核合格的单位或个人进行奖励,设立相关惩罚机制,严抓水资源管理。 3.6不断创新水利开展体制机制 一是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立足实际,不断完善水资源管
15、理体制,加强水资源管理的制度保障。 二是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抓紧落实水利工程工程的建设和管理,不断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确保水利工程效劳于民。 三是健全基层水利效劳体系。建立健全基层效劳体系,进一步完善的水利根底设施的管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水利管理一体化。 四是积极推进水价改革。积极推进水价改革,通过市场经济手段合理调整水资源配置,持续推动农村经济开展。 3.7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一是落实各级党委和政策的责任。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阔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推行依法治水。实施治水依靠法律,法律推进治水,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治水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加强水利队伍建设。落实资金保障,壮大水利队伍建设,培养水利建设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