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分析.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623404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分析 一、现状分析 全省农村劳动力总量为4800多万人,农村充裕劳动力为3200多万人,目前仍有600多万农村充裕劳动力需要进一步开发转移。 1.转移就业取得新成就。截至2023年2023月底,XX省实现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90万人,其中75.6万人省内就近就业,占新增转移就业总数的84; 14.4万人输出省外,占新增转移就业总数的16。截至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到达2660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523万人,占转移就业总量的57.26;省外输出1137万人,占转移就业总量的42.74。省内转移就业人员累计超过省外输出386万人。从表1看出,近五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

2、就业省内外人数变化情况看,一是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在逐年增加,在人力资源方面支撑了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产业集聚区开展及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是自2023年起,省内转移就业人数开始首次超过省外,出现了拐点。说明XX省经济的快速开展,吸引农村劳动力省内就地就近就业;三是政府需要为转移就业人员解决就业、社会保障、权益维护以及子女教育、住房等公共效劳方面的任务更加繁重。 2.人员结构出现新变化。据统计,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中,男女比例由1.41变为1.31,女性外出务工比例略有增加。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转移就业总人数的49%,50岁以下的占88%。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转移就业总数的

3、60%。参加过技能培训的占转移就业总数的43。目前,全省技能培训的任务还很繁重。 3.非农产业人员呈现新特点。据统计,目前省内转移就业1523万人,其中约48跨市县转移就业,52在本县域内就地就近就业;省外就业1137万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长三角350万人,珠三角350万人,京津地区200万人,东南沿海20230万人,中西部地区20230多万人。他们主要集中在电子加工、服装加工、制造及建筑、效劳业等二、三产业中,分别占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人数的53.8%和35.9%。在非农产业的人员比重越来越大,但面临的和谐稳定任务越来越繁重。 4.自主创业呈现新局面。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积极落实创业优惠

4、政策,在资金、场地、信息、技术等方面为农民工创业提供了优质效劳,特别是近几年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以小额担保贷款为抓手,大力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农民工回乡创业人数逐年增多。从表2看出,目前XX省累计回乡创业人数达98.2万人,带动近330万人就地就近就业,回乡创业已成为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的重要途径,回乡创业农民工已成为农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的生力军。 5.劳务收入实现新增长。近些年来,XX省外出人员劳务收入持续提高,年均增长19左右。202223年全省劳务收入总量为1980亿元,人均8379元;2023年全省劳务收入总量为2340亿元,人均9493元;2023年全省劳务收入总量

5、为282023亿元,人均1202334元。(见图1)年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2左右,已成为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6.产业集聚区就业成为主阵地。近年来,由于产业集聚区的开展势头强劲,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现新局面。据统计,XX省产业集聚区就业人员中,60的从业人员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可见,产业集聚区的开展,已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阵地。 二、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基层效劳平台较为薄弱。目前XX省不少乡镇人力资源基层效劳平台在机构人员、设施配备、功能效劳、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明显缺乏,农民外出务工存在用工信息不共享、不对称的现象,不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效劳。二是XX省虽有60

6、0多万农村充裕劳动力,但多以年龄偏大、文化和技能偏低,且以45岁以上中年妇女和55岁以上男性群体为主,对他们进行转移就业开发难度较大。三是技能培训补贴标准低,效果质量不佳。由于培训补贴标准偏低,且兑付补贴资金程序复杂,再加上用工企业门槛不高,导致农民工参加培训和培训机构承担培训的积极性不强、培训效果质量不佳。四是农民工融入城市还存在体制机制性障碍。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制体制的存在,致使XX省农民工特别是长期在外居住务工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获得就业、社会保险、子女教育、住房保障、城市户口等城市根本公共效劳政策待遇方面,还存在许多体制性、机制性障碍。 三、对策与建议 (一)增强转移就业效劳,进一步稳

7、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着力开展好农民工就业、失业信息统计监测和形势分析研判,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创新农村劳动力效劳管理,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名制,实现XX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效劳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实现农村劳动力信息管理电子化、数据更新常态化、就业效劳人性化的“三化管理目标。 (二)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质量,努力实现农民工稳定就业和高质量就业。贯彻落实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方案,以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和用工企业培训为主,加大订单式培训、委托培训,努力使有培训需求和培训意愿的农民工都能得到技能培训和素质提高。同时切实提高培训质量,使农民工真正具有适应稳定就业

8、需要的技能。 (三)推进家庭效劳业体系建设,积极扩大农民工就业渠道。一是完善开展家庭效劳业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不断壮大家庭效劳业规模;二是落实开展家庭效劳业促进就业各项政策措施,支持家庭效劳业快速开展;三是建立健全开展家庭效劳业促进就业工作机制,强化对家庭效劳业的协调指导;四是深入开展创先评优活动,不断标准企业行为。 (四)健全农民工融入城市体制机制,为农民工就业和生活提供保障。一是加大转移就业资金投入,用于建设和完善转移就业根本公共效劳体系及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二是健全完善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农民工市民化。三是加强农民工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切实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第5页 共5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