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加快行业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doc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629253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加快行业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加快行业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年加快行业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年加快行业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3年加快行业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2023年加快行业创新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加快行业创新体系建设 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行业创新体系建设 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单霁翔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会议。首先,我谨代表国家文物局,向获得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的获奖单位与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从事文物保护科技工作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文物保护科技工作的各级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开展观为指导,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研究部署“十二五时期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任务,推动文物保护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开展。 一、积极践行科学开展观,文物保护科技工作实现跨越式开展

2、 2023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开展规划纲要2023-2023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要求。五年来,文物保护领域深刻领会这一重大决策,认真落实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和中长期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积极践行科学开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实现了文物保护科技工作的跨越式开展,行业创新体系初步形成,成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局部。 一科研工作有序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喜人“十一五时期,文物、博物馆行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按照2023年全国文物保护科技工作会议的要求和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开展“十一五规划2023-202

3、3年的整体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在科技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一批文物保护科技项目纳入国家科技方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文化遗产保护关键技术研究“大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古代建筑保护技术及传统工艺科学化研究“石质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相关文物保护关键技术研究“指南针方案中国古代创造创造的价值挖掘与展示等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和面上项目得以先后实施。通过联合攻关,在系统揭示文化遗产价值、探究中华文明形成与早期开展的特征与规律、现代科学技术在考古领域中的应用、大遗址的保护与管理、馆藏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与材料、馆藏文物保存环境的监测与控制、传统工艺

4、技术科学化、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文物保护集成装备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成果,文物保护科技水平显著提高,假设干制约文物事业开展的重点、难点和瓶颈问题得到了解决。以国家科技支撑方案为例,首批启动的4个项目共15个课题已经全部通过结项验收。据统计,项目共产生新技术工艺21项,新产品、新材料、新装置36项,获得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179项,制订技术标准40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01名,发表文章513篇,出版专著15本。 这些科研项目所取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研发、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应用技术研究、古代建筑油饰彩画保护及传统工艺科学化研究等多个

5、课题的研究成果获得了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许多科技成果在第三次文物普查、长城资源调查、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大遗址保护工程、灾后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可移动文物保护、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改善、博物馆展示提升等重大工程和重点工作中得以应用,有效提升了文物保护的科技含量,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此同时,在一些文物保护工程中,科研工作也得到了加强,如白鹤梁题刻原址水下保护工程、“南海号整体打捞及保护项目等,体现了很高的科技水平,充分显现了科研在重大工程项目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效发挥了科学技术对文物保护工程的重要支撑作用。 二科研组织日益优化,行业科技实力大幅提升“十一五期间,文物保护领域以重大

6、科技项目为纽带,大力整合社会优质科技资源,科研组织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根底条件明显改善,科研团队建设成效显著,多元化、结构化的科研组织体系和开展模式根本形成。 一是国家级科研机构实力增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以文化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实现了改所建院,并成立了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创新活力和创新动力不断提高,已经建设成为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人才优势较为明显的国家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古代壁画保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揭牌成立,标志着文物保护科研机构正式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心在有关省份设立了工作站,有效扩大了科技成果的辐射范围。依托文博单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分4批设

7、立的17家行业重点科研基地,成为整合文物保护及其他相关领域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人才、开展科技攻关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二是科研机构数量快速增长。文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设立的区域性、专题性的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已开展到80余家,实验室近500个。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各级文博单位积极加强文物保护科技实验室的建设,一些始建于文博单位内部的保护实验室纷纷独立出来,成立专门的文物保护科技中心。行业外也开始加强文物保护科研机构的建设,如一些高校把设立文物保护研究方向纳入学科体系建设规划,作为开展新兴交叉学科的重要举措,并利用“211工程、“985工程的建设经费成立独立院系和专门研究机构,成为支撑文物

8、保护科技开展的重要新生力量。 三是合作组织多元化开展。创新联盟建设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国家文物局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签订了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区域创新联盟浙江省共建协议,有效整合和发挥了中央与地方在政策、组织和技术等方面的优势;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专业技术创新联盟签约运行,实现了研发链条各环节间的优势互补。与中国科协开展了战略合作,利用其全国专业技术协会的资源优势,推动了文物保护科技研究和科学普及。此外,国家文物局正在与中国科学院探索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将针对文物保护的重大需求,着力打造考古调查开掘、古代建筑保护、大遗址保护、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馆藏文物保护、博物馆环境控制、文化遗产展示应用等7大技术创新平台,

9、全面提升文物保护领域的科技创新实力。 四是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系统内文物保护科技人员的数量较以往大幅增长,高素质的科研人才比例快速提升,一些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得了国家级和省部级科技奖励;系统外科研人员大量涌入,文物保护科技人才队伍得以充实壮大。一批行业领军人物脱颖而出,一些科技专家进入国际科技组织的领导层。同时,以优秀创新人才为主体的科研团队建设初见成效,逐步成为推动文物保护科技进步的核心力量。 五是国际科技合作进一步深化。我国已与30余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科技交流与合作。通过文物保护修复人员培训、科技考古、壁画保护、石质文物保护、陶质彩绘文物保护、金属文物保护、纸质文物保护等合作

10、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我国文物保护科技水平。如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所、日本东京文化财研究所的合作,故宫博物院与日本凸版印刷公司的合作,陕西省多家单位开展的中德合作项目,以及我国与意大利的人员培训合作项目等,在文物保护理念的开展、人才的培养、装备的升级和科研水平的提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通过继续参加国际拯救柬埔寨吴哥古迹行动,完成周萨神庙的修复工程,开展蒙古博格达汗宫修缮工程等援助项目,扩大了我国文物保护科技的国际影响。 三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环境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文物保护科技管理工作逐步形成了“依靠法规强化管理、依靠规划引导管理、依靠标准标准管理和依靠技术手段辅助管理的科技管

11、理模式。 在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的根底上,进一步明确了科技司的职能,国家文物保护科技的行政管理得以加强。行业科技管理制度体系初步形成,一系列涵盖行业科研课题、科研基地、科技成果、科研奖励和专家管理等方面的标准性文件及指导意见先后出台,科研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在重大科技项目管理中引入了第三方评估咨询制度,探索并实践了科技评估咨询活动由“自然人行为向“法人行为的转变,实现了科技项目管理制度的重大创新。 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39项根底性的文物保护技术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相继公布,成为促进文物保护领域科技成果应用和标准保护工作的重要依据;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文化遗

12、产领域走向国际化,建立文化遗产保护国际标准化组织成为我国标准化工作国际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此外,信息技术成为辅助管理的重要技术手段,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平台、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平台和文化遗产保护科技备选项目库的陆续开通运行,提高了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总结“十一五时期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打破封闭、实现开放。“十五末期,在深入分析文物保护科技的开展形势后,国家文物局做出了全面实施开放合作的战略决策,文物保护科技工作开始大规模地向系统外、行业外以及国际社会开放。五年来,文物保护领域依托各级、各类科研项目以及机构、平台建设,整合了大量社会优质科技资源,文物保护科技工作由原有的系统内行为,转

13、变为全社会的共同行为,促进了文物保护行业科技研发能力的快速提升。国际合作项目的实施,迅速扩大了我国文物保护领域的国际视野,在理念开展、技术提升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我国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向国际先进行列迈进。 二是把握机遇,争取投入。“十一五期间,文物保护领域紧紧把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开展的重要机遇,在国家加强社会开展领域工作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历史背景下,积极做好重大项目凝练和项目库建设。在科技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点项目得以立项实施,使文物保护科技经费大幅增长,科技根底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为科技成果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物质资

14、源保障。 三是以点带面、重点培育。为解决文物保护科技领域人才匮乏、根底设施建设薄弱、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落后、地域开展不均衡等一系列问题,国家文物局从全局性和战略性的角度出发,以行业重点科研基地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政策、资金和项目等方面的有效扶持,科研基地的数量不断增加、实力不断增强,成为文物事业开展的中坚力量和领军力量,为“十一五时期文物保护科技的跨越式开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是统筹兼顾,提高绩效。“十一五时期,面对长期存在的资源瓶颈问题,文物保护领域在科技投入总量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发挥了重大专项、各级文物保护项目的资源配置作用,将技术研发、装备升级、人才培养、机构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统筹考虑,尽

15、可能地提高资源投入绩效。经过五年的探索实践,这一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加快了文物保护领域科技实力的提升效率。 二、正确判断开展形势,深刻认识各种机遇与挑战“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攻坚阶段。在这一时期,党中央特别强调要以科学开展为主题,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开展方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文化的大开展大繁荣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出了更高、更为迫切的要求。文化遗产作为见证历史与社会开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不可再生的物质资源,作为调结构、促开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开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将在未来经济社会

16、开展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新技术革命的开展势头较以往更加迅猛,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继续推动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影响着经济社会的开展观。各国都把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投入,加快科技开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为核心的国家开展战略,提出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在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强调了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在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文物保护科技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开展机遇期,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快速开展、大规模城乡建设也给文物保护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