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北齐响堂山隶书刻经风格及来源分析.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629911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北齐响堂山隶书刻经风格及来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北齐响堂山隶书刻经风格及来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北齐响堂山隶书刻经风格及来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天道酬勤北齐响堂山隶书刻经风格及来源分析:响堂山石窟,现存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保存大量刻经,尤以北齐时期为主。在我国现存的南北朝石窟刻经中,保存最为完好,内容也最为丰富。在这其中,书体以隶书为主,另有少量楷书。响堂山隶书刻经最大的特点是以楷法写隶,用笔方圆兼顾,无较大起伏,笔势稳健少开张,是楷隶相融合的精神实质。本文归纳梳理响堂山所存隶书刻经的概况,并分析其书法特色及风格来源。关键词:北齐;响堂山;刻经;风格响堂山石窟位于距离邯郸市35公里处的峰峰市区,有南、北、小三处。自北齐年间开始凿刻,属于北齐皇家开凿的大型石窟,后隋、唐、宋、明各朝代均有续凿。现南北响堂山共有16座石窟,共6万余字经

2、文。响堂山石窟中的刻经,是全国最早的大面积刻经,开启了我国佛教刻经文化之先河,另外也是我国佛教刻经的先导。经考证,响堂山石窟共有刻经即刻字处共36处,大多为北齐时期,共24处。其中,楷书刻经2处,分别为位于北响堂石窟刻经洞窟后室前壁拱门的两侧墙壁上无量义经德行品和位于南响堂石窟山门外东南山坡的佛龛群中央的大空王佛。隶书刻经及刻字处共22处,根据其风格,可分为五类。1、第一种是北齐社会相对“正统的隶书书风,瘦劲精整,笔画平正,隽秀飘逸,起笔保存魏碑的一些方笔,结体偶有篆书结构。这类隶书有八处,分别是:南响堂第一窟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窟妙法莲华经;北响堂刻经洞佛说维摩诘经、佛说弥勒成佛经、胜鬘经、

3、佛说孛经;北响堂半山腰处狮子吼菩萨品;北响堂大业洞口右侧无量寿经偈。这八部经属于同一种类型,传承了汉隶经典隶书的写法。笔力清刚毅健、清丽自然,结构紧密,章法轻松、行列明晰。隶书以“精而密为美,这些特点在此都有所表达。这类隶书字型宽扁、结构紧凑而又舒张,用笔含蓄利落,章法行列清晰、字距略大于行距,符合隶书“精而密的审美要求,是东汉成熟隶书开展的余绪。从其结体、用笔、不难看出成熟汉隶的影子。这几部经文中,也有些许楷书意味,但整体数量不多、意味也不算很强。故究其来源,是以隶书为根底,在书丹过程中或有意、或无意偶尔掺杂楷书意味。2、第二种和第一种相似,以方笔为主,瘦硬平正,但字径要略大于第一种,字型更

4、为宽博,收放关系略小于第一种,整体风格更为严谨,甚至有些呆板。这类隶书有两处,分别是北响堂双佛洞两侧的十二部经名和大圣十号。相较于第一类清秀俊逸的风格,这类相对要宽博豪放一些。整体来说,字距行距都比拟小,章法茂密紧凑,气势较为开张。笔画还是以方笔为主,较少有弧度变化,少转多折,相对呆板一些。结构上,字型偏方,收放关系不够明显,较为程式化,艺术性不如第一类。另,这两部经总字数不多,但当中有不少楷书笔法,还有不少篆书的字法。这两处刻经字径明显大于第一种,缩小收放比例,字的主笔与非主笔之间的宽窄比照拟小,整体风格就比第一类偏浑厚粗暴。但整体看,用笔、结体及章法都是吸取成熟汉隶的精华。加之篆书笔画、结

5、体及装饰性意味的增加,可以看做是汉隶的延续及丰富。3、第三种结构和第一种相似,但风格不同。笔画圆笔较多,略带楷意,较为丰腴饱满,字形舒张。这类隶书有三处,为南响堂第二窟文殊般假设经及海会菩萨品;南响堂第四、五窟外上方文殊般假设经下节卷;北响堂刻经洞外唐邕写经碑。这类隶书较前两类,用笔明显以圆笔为主,方圆兼顾,笔势流畅婉转,丰而不肥,硬而不瘦,字内粗细比照也相对明显,收放比照明显,字势很舒展,多有意蕴深厚的重捺画。这一类中,尤以唐邕写经碑为主,包含很多楷法及篆法,是北齐隶书复兴时较为有代表特点的一类隶书。这类隶书的来源,当以汉隶之体势为根底,又吸收了北朝楷书的营养,楷法写隶兼以篆法,是楷隶篆相融

6、合的精神实质,有较高的艺术价值。4、第四种楷意十分重,这类共有四处,为南响堂第二窟摩诃般假设波罗蜜经 卷第廿七 法尚品第八十九、十六佛名号;南响堂第六窟外上方大般涅槃经节文、北响堂刻经洞廊柱上佛说佛名经。这类隶书相较前三种,楷意更强,字型大多取宽扁形态,横势很开张,字内空间相对舒朗、不似楷书般紧密,是典型的隶书形态。在用笔上,楷书笔画明显较多,甚至一些长横画有楷书一般“上拱的势态,但在“撇、“捺“钩等笔画上,又是隶书“一波三折、“撇收含蓄的特征。从章法来看,大小错落更明显,其余都是在一整面的空间里寻找章法的变化,更多了一种拙朴、不拘、随性的感觉。笔者认为,这类隶书虽为隶书体态,但已融入较多楷书

7、写法,单纯的将其定义为隶书,不如说其是隶楷过度阶段的融合书体,它的来源可以说是将楷隶两种特点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这不仅是响堂山这类刻经独有的风貌,在隶楷过渡时期、北齐隶书复兴時期,这种都是较为常见的。5、第五种是字径较大的字,不在洞窟内,风格相对粗暴豪放,气势恢宏,略带楷意。这类共有五处,为南响堂石窟山门外大空王佛;北响堂双佛洞左侧大空王佛、三佛名号;北响堂双佛洞上方宝火佛、无垢佛。这几处刻字字径均较大,故整体风格和前几处有较大差异。字型虽都较大,但字内空间比拟紧凑。三佛名号共9字,字距大于行距,字大小较统一,字内仍有篆法,三个“佛字写法都有一定的差异。后几处佛号皆为单行刊刻,但字的变化大小变

8、化很丰富,尤其南响堂山大空王佛的“佛字,最后一笔长度相当于字主体局部的两倍,其中仍有楷意。整体来看,这类隶书楷意只表达在一少局部结体与笔法上,整体楷书意味并不如第四类隶书足,其来源当为在隶书扁平宽博的结体上融入一少局部楷书笔画及结体特点,以丰富其趣味。响堂山北齐时期的刻经,处于魏楷成熟之后向唐楷的过渡阶段,加之时代复古思潮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隶书风貌。整体来说,响堂山的刻经在隶书的根底上大胆地吸收了很多楷法,取其自然方正之特点,去欹侧与茂密、夸大平正及舒朗。包括用笔、结体,突破原有凝固的规那么,形成了独特的风貌。这不仅仅是响堂山所有,同时期很多刻经都是如此。这不仅仅是对前朝的继承,同时也对隋唐时期楷书的形成奠定了一定的根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