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区第三产业开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碧江区第三产业的根本现状,找准制约开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区政协商贸流通组组织政协委员对第三产业开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通过摸底调查、实施问卷、走访座谈、实地调研等形式开展工作。委员们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第三产业开展的现状 (一)经济总量保持持续增长,第三产业增比进位快 2023年,全区地方生产总值(gdp)769495万元,比2023年(下称同比)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411万元,同比增长8.8%;第二产业增加值284440万元,同比增长15.5%;第三产业增加值420236
2、44万元,同比增长19.9%,增加值位居全市首位。 (二)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奉献显现 2023年,我区第一产业比重由202223年17.7%降至2023年9.8%;第二产业比重由202223年的32.97%增加到2023年的36.96%;第三产业递幅最大,比重由202223年的49.3%增加到2023年的53.2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结构比由2023年的13.6:36:50.4调整为9.8:37:53.2;三次产业对经济的拉动分别为:0.8、0.7、2023.7个百分点;对gdp的奉献率分别为4.8%、33.3%、61.9%。第三产业总税收51959万元(其中地税收
3、入24751万元),占区财政税收的56.94%,其中批发零售业纳地税1230万元,占地税收入4.97%;住宿餐饮业纳地税1260万元,占地税收入5.2023%;金融业纳地税2023万元,占地税收入8.15%;房地产纳地税13672万元,占地税收入55.23%,是纳地税最大的行业。我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1万余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6.47%,第三产业成为我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主要力量和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三类产业比重变化,是区委、区政府抓改革,调结构,促开展的结果。 (三)传统主导产业不衰,新兴产业正在崛起。 2023年来,区委、区政府先后实施了“兴工富区、强农稳区、旅游活区
4、、商贸兴区、环境立区和“三化同步、一业振兴战略,实现我区经济快速开展。2023年,我区传统第三产业已成多层次开展态势。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生产总值4202399万元,占gdp的5.3%;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生产总值为58017万元,占gdp的7.5%;金融业生产总值为35815万元,占gdp的4.7%;房地产业25240万元,占gdp的3.3%;文化旅游业正在兴起,产业总量占gdp的4-5%;其他效劳业生产总值217328万元,占gdp的28.2%,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效劳和软件业生产总值为26645万元,占区生产总值的3.5%。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事业等得到开展,新兴
5、产业如网购、居民效劳、家政等效劳业正在快速开展。从我区第三产业开展战略来看,开展文化旅游业、商贸业是我区的重头戏;其次是开展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等。 二、我区第三产业开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过渡依赖工业,对第三产业重视不够 一是过多重视工业,对第三产业关注少,至今我区没有出台促进第三产业开展的实施意见;二是第三产业投入资金少,扶持力度小;三是区委、区政府没有成立第三产业开展领导小组,对第三产业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形成合力去解决。四是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缓慢,传统三产比重过高,新兴产业比重较小。 (二)根底设施不完善、不配套 一是我区各旅游景点根底设施不完善、不配套。二是我区公路
6、网普遍存在技术等级低、路况差,农村客运能力不强;运输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是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和水路,铁路和航空运输线路少,运力缺乏等表现突出;站场建设规划滞后、布局不合理;场地狭小、功能缺失;投入较少、开展缓慢,乡镇客运站普遍存在等级偏低、设施简陋、功能单一。 (三)集散功能不完善,产业竞争力不强 一是交通集散和景区景点自身功能不配套,体制机制不完善,旅游市场开展缓慢。如九龙洞、梦幻锦江景区经营管理为政府主导,分别为市、区管理,自身造血功能缺乏;大明边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旅游工程建设推进慢。二是我区物流企业数量多,但规模小、功能单一,信息化程度不高;商贸业缺乏规模专业市场,商业中心区规模形成
7、不大,商业开展的特色聚集效应不明显,没有大型购物广场和商业集聚中心,整体竞争力弱,缺乏辐射带动力。 三、加快开展我区第三产业的建议 (一)转变开展理念,营造第三产业开展气氛 一是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第三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生产社会化程度和经济开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区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文化旅游业加速开展的重要时期,要充分认识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的战略地位及作用,按照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片区区域开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区第三产业的开展思路、目标和任务,把开展三产放到与一产、二产同等战略位置来抓,实现“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活三产目标,推动三产
8、有重点、有步骤的全面协调开展。二是成立区第三产业开展领导小组,由区长任组长,区四大班子分管联系领导任副组长,区商务、旅游、交通、住建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并建立长效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商务局,抽调专人办公,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和指导全区第三产业开展。三是夯实农业根底,稳固工业根底,农业对第三产业开展起到支撑作用,农业现代化水平的上下直接影响第三产业开展的速度与质量。要积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努力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为第三产业开展奠定根底。工业开展为第三产业开展注入资金,使其开展步入良性开展轨道。四是要加强管理,调整布局。进一步加强宏观管理,健全第三产业管理体制,按照因地制宜的原那么,着力开展
9、第三产业,确定开展方向,调整布局和结构。五是抓好规划,做好二产、三产同时推进。随着我区工业企业的不断扩大,二产的开展速度加快,政府应着力抓好三产的整体规划,做到三产与二产同步推进。 (二)出台相关政策,促进第三产业快速开展 一是我区尽快出台第三产业开展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2023年原县级xx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商贸流通业开展的意见,按照不同产业的划分在税收减免、征地、用电、用水、融资等方面制定出台操作性强的政策措施。在制定第三产业开展扶持政策和具体实施方法的根底上,充分发挥扶持性政策的导向性作用,适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和扶持范围,积极推进传统效劳业优化升级,重点推动现代效劳业和生产性效劳业
10、加快开展,鼓励三产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二是加大要素投入。将政府性投资向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根底产业和骨干工程倾斜,对直接为生产生活效劳且投资少、见效快的行业,鼓励社会投入;设立第三产业开展引导资金和专项开展基金。 (三)完善文化旅游集散功能,推进第三产业持续开展 以文化旅游业为支柱产业,把我区打造成集生态文化、佛教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为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一是建设川硐XX县区旅游集散中心,形成“旅游集散、咨询效劳、旅游展示、旅游街、 网效劳功能。进一步完善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于一体旅游效劳功能,与相关旅游企业建立租车、游览、住宿、餐馆、购物
11、等业务合作关系,打造集游客交通集散、旅游信息咨询、旅游接待效劳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公共效劳平台,积极为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效劳,推动商旅互动。二是成立碧江区旅游开展委员会;组建具有法人资格的国投旅游集团公司、旅游开发股份;整合中南门、锦江及其他旅游资源,采取政企合作开发旅游产业;制定碧江区促进文化旅游开展暂行方法、关于旅行社组团到碧江区旅游景区门票优惠及奖励政策。三是加大推进旅游工程建设。加快九龙洞风景名胜区、六龙山环形公路等根底设施建设,重点做好旅游特色乡镇,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开发建设。坚持政府主导,以国投公司为主体,民营企业入股的形式,以锦江为核心品牌,重点打造锦江旅游开发、东山中南门古城旅游
12、工程,打造旅游目的地。将梦幻锦江与九龙洞、大明边城用“一票通捆绑在一起,打造我区城市旅游黄金线。四是促进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重点扶持一批特色鲜明、实力较强、成长较快的企业开展壮大,加大科技含量高,形成企业集群工程建设,发挥工程带动作用。抓好民族风情园文化创意品牌和大型品牌会展,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和带动作用。深度开发我区外乡特色的文化产品,使文化产品中注入“红色文化、科教基地等。 (四)抓好标准管理,提高第三产业开展水平 加强规划管理,促进我区商贸布局调整。按照“城内大商场,城中特色街,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总布局,重点强化对各条特色街规划、指导、管理,使网点设置趋于合理。一是通过物流协会整合物
13、流资源,大力开展第三方物流企业,形成纵向联系、横向沟通的工作网络。二是加快市场升级改造。重点打造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现代特色市场,推动商品市场从商品集散地向物流配送中心开展,加快传统农贸市场向连锁生鲜食品超市升级。重点是加快推进蔬菜批发市场、水果批发市场建设,加快汽车产业园、川硐XX县区五福新城和灯塔工业物流园区建设,打造xx区商业特色街,提升中心区的功能和辐射力。建议延伸大十字至小十字步行街到北门口,增加便水门至五完小步行街,建立休闲特色街,着力改造大十字和小十字购物中心。加大“万村千乡的乡镇网点建设,逐步培育多层次的商业结构级次和竞争有序的商品流通市场。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和新兴网购业务。完善
14、商业特色街购物、旅游、观光、休闲的综合效劳功能,建立朱砂原始矿石、六龙山竹笋等特色旅游产品大型批发市场,推进旅游商品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三是大力开展住宿餐饮。按照“催生一批,培育一批,做强一批的思路,建设特色饮食休闲娱乐一条街,形成多风味、多品种的餐饮品牌(如碧江“一锅羊等),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的需求。推动茶楼、酒吧、咖啡馆、自助ktv等休闲效劳业的开展。四是增强社区效劳功能,推动新兴产业快速开展。开展多项效劳功能的社区商业效劳中心和连锁便利店,推动社区效劳业的连锁化、品牌化经营。推动新兴计算机、维修业、家政、信息咨询等效劳业有序开展。 改善供求结构,保障房地产健康有序开展。一是定期与房
15、开企业交流沟通,帮助企业摸透市场趋向,多开发中低价位楼盘。鼓励房开企业运用兼并重组、联合经营、股东置换等方式做大做强。按照“武陵之都,仁义之城的定位,加大市场、商场、商务公寓等商业地产开发建设力度,使房地产业与经济社会开展相适应。二是进一步标准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工作。建议成立市区两级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办公室,作为住建部门二级局,负责抓好拆迁工作,承担具体法律责任。建议以区委区政府名义起草征地补偿安置实施方案向市委市政府报告,由市委市政府行文,明确房屋征收补偿安置管理体制和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标准。三是完善住房保障监管制度,确保保障性住房惠及贫困群众。推动出台全区住房保障标准制度,切实查处骗购、骗租、家
16、庭收入增加未退保障性住房情况,制止房屋转租合租。四是建议向市政府请示将市住建局物业管理职能委托区住建局履行。按照物业法、XX省物业管理条例有关规定,采取试行招投标方式,选聘符合资质物管公司,助推小区住宅管理向社会化、专业化物业管理转变。 创新工作思路,建立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一是尽快解决和平乡等交通瓶颈,为第三产业开展提供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县乡道改造补助资金和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逐步解决中长期交通开展问题。二是积极与上级交通主管部门争取相关工程立项审批和完成工程报批评审工作。将城乡建设与城镇化进程融入交通运输业“十二五开展规划,加强工程储藏,以工程带动城镇化开展。以县道、乡道建设和危桥改造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提高通达深度、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