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校为地方三农效劳,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情况汇报情况报告 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 我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是保证本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先后在绿色食品、制药技术、旅游管理等专业中开展了产学合作教育,在培养特色高职人才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形成了“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实训就业相关联、岗位就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专业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开展。学院现设有管理、财经、计算机、养殖、绿色食品、制药、机电等7大专业群体,现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一个,省级教试点专业两个。 一、发挥优势,面向“
2、三农,效劳地方,设置农科类专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学院领导首先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了面向“三农、效劳地方,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省委省政府“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和黑龙江农业主辅换位的开展战略,依托自身的科技优势和教育优势,设置了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园林花卉、园艺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畜牧兽医、绿色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既培养了高职学生,也开展农业科技效劳和培训,形成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的新“三农特色。 (一)依托农业科技优势,建立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训练学生技能,示范给农民看 以产业化经营方式建立校内农科专业实训基地,依托科技优势在基地建立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展示现代
3、农业技术,使教学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同步提高。学院先后投入近300万元建立起了集良种繁育区、设施农业区、农科教综合实训楼、畜牧养殖基地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示范区。美国提子及蟠桃在我院温室栽培引种成功,棚室无公害蔬菜、新奇特蔬菜生产吸引了周边农民前来学习参观。花卉、园林绿化苗木、果树苗生产等除为学院绿化提供苗木外,每年还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绿化苗木。农科教综合实训楼,内有保鲜库,可进行各种果蔬的贮藏保鲜,进行反季节销售,可显著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组织培养室,进行马铃薯脱毒薯生产和草莓、蝴蝶兰组织培养等生产工程,每年可向社会提供马铃薯脱毒薯2023万公斤,并为周边提供大量的草莓脱毒苗。畜牧
4、养殖基地,包括奶牛场、种蜂场、畜牧兽医指导站。奶牛场有奶牛40头,每天提供鲜奶500公斤。种蜂场除满足教学需要外,在XX市地区还起到了养蜂技术示范作用,提高了XX市400多养蜂户共4万多箱蜂的管理技术,使经济效益每年增加20多万元。畜牧兽医指导站除为教学提供实训基地外,更多地为社会提供养殖及疫病防治技术效劳,使周边2023多个大型养殖场和近百家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近20万元。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各项生产技术水平完全适应目前农村的现实,农民学得来、用得上,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二)送科技下乡,传授实用技术,带着农民干,吸引农村生源 坚持为农业、农民、农村效劳的宗旨,组织教师采取科技承包、技术合作、
5、咨询指导等形式送科技下乡,为当地经济建设效劳,先后对我省东南部地区六个县(市)的30个乡镇中的200多个村屯进行科技效劳,同时也吸引了农村生源进入我校。 1.科技承包。以水稻专家李钟学老师为组长的水稻组从1991年起在宁安、穆棱等地连续2023年承担了省丰收方案集团承包任务。在基层连续举办了67期培训班,培训农民技术员6370多人,并坚持经常下乡指导水稻生产。水稻组在指导农民生产的同时,选育适于本地区栽培的优质稻新品种,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获得成功,适合高寒地区栽培的早熟优质水稻新品种“农粳1号于2022年初通过品种审定。承包组获集团承包一等奖五次、三等奖一次,获农业丰收方案一等奖一次、二等
6、奖八次、三等奖一次。 养殖系在宁安、海林、东宁、密山等市县及851农场举办养牛、养猪及养蜂技术培训班15期,共培训202300多人。养殖系还以技术合作方式参加XX县区创办的国家级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以XX省养蜂协会温春咨询效劳站的身份为当地进行养蜂技术咨询效劳,每年召开协会年会,以会代训近百人。畜牧兽医站负责周边地区养牛、养猪、养羊户的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治,辐射面为学院周边三县11个乡镇近百个饲养户、2023个饲养场。 2.技术指导。绿色农业系还组织成立了咨询指导组,每年确定2023个乡镇为技术效劳点,从整地到秋收,按季节定期到现场进行查看指导,并设立了咨询效劳 。同时也分期分批的组织学
7、生到效劳点进行实习。 3.科技三下乡。连续多年参加当地市委市政府和省农委组织的科技三下乡活动,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效劳,内容包括大田农作物丰产技术、马铃薯及草莓等脱毒苗组织培养技术、新菜特菜种植技术、高寒地区提高养蜂效益技术、绿色食品生产规程、农村政策法规咨询、蔬菜保鲜技术、优良树种繁育技术、家畜饲养防疫技术等。屡次被省市有关部门评为科技三下乡先进集体。 4.参与地方共建活动。积极参与XX市温春镇党委开展的“建、争、带活动:建立和延伸农村效劳区;争当为“三农效劳先进党委;带动农村加快奔小康的进程。学院参与此项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效劳指导,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明白人
8、、流通领域的经济人。帮扶对象是温春镇的新立村、共荣村。通过参与活动,已使两村在经济建设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也为学院进行职业教育建立了实训基地。 (三)为农民搞经营咨询,帮助农民赚 以经济贸易系和财务管理系为主导,深入农村,开展农业经营、法律咨询、经济核算等方面的效劳,指导农民开展经营活动,帮助农民理财赚钱。 (四)实施“村村大学生方案,培养农村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 为了落实黑教高202232023号文件和黑教联20223号文件精神,搞好“村村大学生培养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科层次乡土人才,我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改革,根本形成了以实用技术和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
9、。 1.针对“村村大学生的特点,构建具有“村大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农村生产实际,组织农业技术推广专家、农业科研专家、农业行政管理专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组成相关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农村实用人才需求调研和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调研,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到达培养的学生在农村真正能够“用得上,留得住。 2.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实行两年六学期弹性教学制度。在制订村村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对农村各季节情况进行了调查,按学生的要求制订了两年六学期弹性教学制度。每年分三个学期授课,在农忙季节学生到农村进行实践和社会调查,其余时间回学院学习。 3.优选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
10、兼职教师授课,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我们采取了与牡丹江农业科研所横向联合、资源共享,发挥技术和教学的双重优势。经过整合壮大了师资队伍。专业教师由20人增加到40人,本年牡丹江农科所有五位副研究员承但“村村大学生班的专业课教学任务,把先进实用技术直接带入课程,深受农民大学生的欢迎。 4.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调整专业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村村大学生专业课教学内容的特色是以实用技术为主体,采取纵横交错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以实用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如果树栽培分为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各类内容每周2学时平行教学,每类内容作为一项技术实行纵向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果树课程先概论、后各论的课程体系;作物
11、栽培技术、经济作物和蔬菜栽培技术在授课过程中也打破了传统的课程体系,按生产季节安排课程内容,使学生学得会、用得上,在学生回家实训期间即可指导生产。在专业课教学方法上采用实践操作为主,课堂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如蔬菜育苗、定植、管理等都是在田间授课。 5.建立专业师生合作课题组,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村村大学生培养中的作用。针对农村大学生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绿色农业系和养殖系利用学院高科技示范区,在村村大学生中建立了十三个专业教师与学生合作课题组,如元葱栽培技术组、棚室蔬菜生产技术组、马铃薯脱毒技术组、良种繁育技术组、花卉养护技术组、蔬
12、菜保鲜技术组、家畜繁育改良技术组、奶牛生产技术组、家畜饲料配方及加工技术组、家畜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组等。 6.跟踪效劳。跟踪效劳是我院一惯的做法,对村村大学生的跟踪效劳在入学后就开始了。局部学员家里或村里正在养猪、禽、牛、羊等。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利用双休日的时间,专业教师就亲自到现场解决问题进行指导。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二是培养了学生效劳农村、扶持农民的意识。 二、产学研互动,灵活设置专业,培养“零适应期高职人才 (一)对准市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只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和企业需求为参照基准,经过不断优化和完善,才能到达培养目标
13、的要求。为了搞好专业设置与开发,我院首先成立了由专业所属的行业专家、企业实际工作人员和专业课程教师组成的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学校新专业设置和老专业改造出谋划策。在专业设置中,必须始终坚持专业设置的组织方式固定、能力构成明确、有特定的职业入门资格和较强的社会职业组织性、系统化的职业知识、能提供独立的效劳、具有专门的职业道德等标准。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为了保证培养“零适应期人才,从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开始就要深入研究如何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验实训模式等问题,保证“零适应期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广泛而深入的人才需求调研和岗位工作调研,了解企业对岗位人才知识和
14、能力的要求,确定各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构建各专业人才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使二者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而形成“零适应期人才培养方案。 (二)产教结合,创办制药类专业,培养特色药业人才 学院按着产教结合、实业兴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大力开展校办制药产业,促进药类专业的建设与开展,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特色道路。 1、围绕专业办产业 依靠专业优势来开展校办产业,以校办产业创造的经济实力和实践教学条件支持学院教育事业开展,是我院对产教结合、依托专业兴办产业的一贯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院从60年代末,依托畜牧兽医专业
15、,利用药理实验室创立大输液药品制剂室起步,到2022年与北京双鹤药业强强联合,组建牡丹江温春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春鹤药业),开创了以校办企业春鹤药业为主体,以印刷厂和纸箱厂为辅助的校办产业群。作为校办产业主体的春鹤药业,现已开展成为拥有资产近亿万元、占地4万平方米、厂房2万平方米、员工700名、药品生产线8条的中型企业。 2、办好产业促专业 (1)依托校办制药产业兴办制药类专业 我院依托校办产业群体的技术和实训条件优势,创办制药类专业,成为学院教育开展的新的增长点。从1998年创立化学制药工艺专业开始,到2022年为止先后创立了制药技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中草药资源、执业药师、药品营销等6个专业9个专门化方向。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300人,中职在校生260人。制药类专业已经成为我院具有良好开展前景的热门专业。 (2)依托产业优势,安排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校依靠校办产业的技术优势和实训条件,组织制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采取了前校后厂、岗位试就业与岗前实训一体化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培养社会紧缺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制药类专业实行“双元制教学。制药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在校办企业实习、顶岗实训,可以受到制药技术所有环节的标准化操作训练,全方位提高应职能力。实习生在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