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层反映社会保障制度调研报告 基层反映社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亟待解决 一、目前基层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局部社会保险尚未实现制度性全覆盖。随着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的健全,公务员和其他工作人员在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时机趋于平等,机关公务员同样会存在失业问题,但是失业保险未把公务员纳入其中。新出台的工伤保险条例虽然将覆盖范围扩大到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以及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组织,但还是未将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纳入其中。 (二)应保未保现象比较突出。养老、医疗、失业、工伤保险的参保对象中,行政事业单位招用的临时人员参保率较低,局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企业和个体企业
2、劳动者未参保,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难以按现行制度参保,尤其是效劳行业、个体工商户劳动者应保未保现象比较普遍。另外,与养老和医疗保险相比,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的参保率明显偏低。 (三)社会保障待遇有待提高。一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偏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根底养老金处于低水平状态,不能满足城乡老人的生活根本需求。二是各项根本医疗保险待遇有待提高。城镇职工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偏少,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偏低;新农合医疗制度根本目标定位还是以大病为主,但大病补偿比例偏低;新合疗和城镇居民医保慢性病补偿的病种较少,城乡居民患大病后的医疗负担仍然较重。三是城乡居民低保救助存在困难。城乡居
3、民低保金补助标准偏低,只能解决低保对象最根本的吃饭问题,而低保对象在就业、就医、子女上学、住房等方面的困难仍然十分突出。城市医疗救助“门槛费偏高,一些特困患者享受不到相关救助,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仍很突出。 (四)社会保险制度设计碎片化、管理条块化。从社会保险制度设计来看,现行的社会保险政策以城乡和职业为界限,将参保者划分为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三个根本群体,仅养老保险就包含了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等五个险种,根本医疗保险包含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三个险种,各个险种
4、的缴费标准、补贴标准和保障水平差异很大,给参保人员和业务经办带来诸多不便。从行政管理职能来看,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由省社会保障局垂直管理,社会救助由民政部门主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卫生部门主管,其他社会保险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管。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条块分割,政出多门,不仅导致重复建设,浪费人力物力,而且不利于有效监督资金运行状况。从社会保险手续转接来看,社会保险内部各项政策之间与相关政策之间缺乏衔接配套,社会保险异地转接政策还不完善,给参保者带来很多不便。 (五)基层社会保障公共效劳力量薄弱。社会保障相关机构人员编制缺乏,以XX县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为例,现有人均效劳人数为7917人,其
5、中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人均效劳参保人数最多,为13398人。各镇街社会保障专职工作人员普遍缺乏。信息化平台建设滞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化平台尚未建立,审核、汇总补偿数据全靠手工处理,影响了社会保险效劳的质量和效率。 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统筹城乡力度,实现优质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 建立城乡统筹的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健全和完善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统一设定个人缴费档次和缴费补贴标准,制定城乡有差异的根底养老金标准。按照“只叠加、不扣减、不冲销的原那么,逐步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与
6、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促进制度标准统一、操作便捷。 实现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制度性全覆盖。将城镇所有企事业单位及其职工、社会团体及其专职人员、民办社会组织及其职工纳入失业保险覆盖范围。将行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纳入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覆盖范围。 推进社保制度的人性化改革,实行更加宽松的参保政策。增加设置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相对较低的社会保险参保标准,降低社保的门槛,满足城市特困居民、长期失业人员,局部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外来务工人员等人群的低层次的参保需求,同时防止新参保企业负担骤增,减少扩面阻力。 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增强救助合力
7、,形成以生活救助为根底,以医疗、教育、住房等专项救助相配套,其他救助和社会帮扶为补充的工作格局。特别要注重对因灾害造成住房搬迁家庭、大病致贫家庭及特困家庭子女入学三大特困群体的救助,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逐步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最终实现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接轨。 积极探索各项保险制度衔接的有效措施。探索社会保险工程之间的衔接方法,做到社会保障不同工程覆盖面既不重复,又不落空。建立城乡一体化保障机制,使进城落户农民在社会保障、子女上学等方面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为农民进城落户扫清制度障碍。 (二)着力推进社保扩面,实现社会保障应保尽保 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本地报刊
8、、电台等新闻媒体展开大规模的政策宣传攻势,加强对社保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不留死角。要组织专门力量深入企业特别是到民营企业中去,耐心细致地宣讲法规,解惑释疑,面对面推动企业和职工参保。要充分发挥企业工会组织以及各种商会、协会的作用,开展宣传活动,提高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参保意识。 加大扩面征缴工作力度。要根据经济成份多元化和就业形式多样化的实际情况,把新兴行业、多种经济成份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纳入覆盖范围,以非公有制从业人员、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人员为扩面重点,实施扩面攻坚。对民营企业、特别是一些新建企业可以区别分类,先易后难,逐步纳入。对有一定规模、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
9、,要尽快纳入,一步到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市场化运营和管理,形成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对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覆盖。 (三)积极探索、健全机制,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逐步提高企业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养老金待遇。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根本养老金待遇,建立与经济开展、工资增长、物价水平相联系的正常调整机制。根据经济开展水平,适时提高城乡居民养老金标准。 提高各项医疗保险保障水平。逐步提高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在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通过实行门诊统筹,把多发病、常见病的诊疗纳入根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
10、扩大群众的受益面。稳步提高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报销水平和最高支付限额。到2023年,将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提升到上年度当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 建立预防、补偿、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把工伤保险的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提高到全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同时相应提高工亡丧葬补助和供养亲属抚恤标准。建立和完善工伤保险的费率机制,促进企业改善劳动条件,开展对高职业危害场所的监测和人员健康监护,减少或降低工伤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 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付范围,加强失业预防功能。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的功能,进一步加大对职业培训、职业介绍的补贴,帮助失业人员尽快实现再就
11、业,加强失业保险基金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制订预案和相应措施,对失业进行有效调控,减少长期失业人员数量,保持就业形势稳定,使参保者不是消极地等待风险补偿,而是从积极的社会保险政策中获益。 提高社会救助的质量和标准。要把社会保障体系与再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完善就业和再就业效劳体系,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对“零就业低保户家庭中有劳动能力、有一技之长的人员,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想方设法提供就业岗位,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对有劳动能力但无一技之长的人员,集中组织技能培训,使其就业;提供扶贫开发工程和政策性资金贷款,帮助农村低保人员开展生产,脱贫致富。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实现再就业的低
12、保对象,政府应加强救助。对低保对象中出现的上学、就医、就业等困难,采取多种方式给予补充救助。 (四)抓好筹集管理,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支撑能力 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 加强对社保基金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内部监控制度,包括基金预、决算制度,基金收支会计核算制度,养老、医疗保险个人帐户记录制度。各项社会保险统筹基金纳入财政专户,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坚持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确保基金的平安和完整。与财政、地税部门定期对帐,实施基金支出审核程序等,做到每一笔基金的收支标准化和程序化,不断提升社会保险业务经办及基金管理水平。 (五)提高管理效劳水平
13、,打造优质社会保障效劳平台 理顺社会保障工作行政管理体制。针对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条块分割严重的问题,建议改变目前多头管理、体制不顺的现状,实现城乡社会保险归口管理。 加强基层社会保障经办力量配备。针对基层社会保障公共效劳力量薄弱的问题,建议增加社会保障工作机构设置和工作人员编制,增加对社会保障工作的经费投入。 提高经办效劳质量。不断加强社会保障基层效劳平台建设,标准和优化社会保障管理效劳流程,推进标准化建设。建成社会保障信息与咨询、申报与审批、管理与协调、投诉与监察等为一体的“政务超市,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效劳、一个时限办结,为办事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效劳。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信息一体化,网络连接覆盖区级各经办机构、7个镇街、23个社区、80个行政村,实现社会保障主要业务的网上办理、一站式效劳和全程计算机管理,到达同人同城同库和对参保者“记录一生、跟踪一生、管理一生、效劳一生的目标。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