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艺术考察报告 之王家归来不看院 概括山西一行,给我的感受就是震撼,视觉的震撼与冲击,无论是看到建筑规模宏大的王家大院,还是漫步在平遥古城里的安静闲适,亦或者身临气势磅礴的云冈石窟,走在悬空在山壁上的悬空寺,还有那永乐地宫中那一幅幅让人叹为观止的精美壁画。无不觉得让我为之震撼,感觉渺小的我置身如此吸引眼球的地方是多么的奇妙。回想起来也感觉不可思议。感慨故事人们的聪明智慧,还有对艺术的研究与实践。无论走到哪里总是止不住的按下快门,记录下美丽的风景。2023年6月27日我们驱车到达山西灵石王家大院,因为之前电视剧里的乔家大院给我印象深刻,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还有青石地板的小路。
2、让我对即将展现在眼前的王家大院充满期待。到达是天气微微蒙蒙的小雨,为王家大院更添一份优雅静谧。 听着导游为我们总体介绍王家大院,其建筑建筑有着“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熳的特征。且凝结着自然质朴、清新典雅、明丽简洁的乡土气息。在古建范畴,它的艺术内涵可谓贯穿种种,无所不包。 看王家大院的选址。一是居高临下,负阴抱阳。占据静升村北山坡黄土高地,背阴可以阻挡胡地北风,向阳能使阳光照射充足;二是凭借坡间由北而南的天然排水沟于左右,可保证宅居地“高无近旱而水用足,无水灾之患,亦无缺水之虞;三是依山面水,居高可以望远。前览俯视,田园漫漫,河水潺潺;环顾四周,群山连绵,气象万千。夏日层峦叠翠,
3、冬来银装素裹,一幅美妙的自然山水画尽收眼底,堪称理想之宅居宝地。 其建筑结构,融历史、哲学、力学、美学为一体,多采用前院为木构架形制,后院为两层窑楼,底层为前檐穿廊的窑洞,二层为梁柱式木结构房屋,构成了典型合理的梁柱式木结构建筑与砖石窑洞式建筑相结合的建筑形式,且结构附件装 饰均绚丽精致。如穿廊结构上的斗拱、额坊、雀替、坊头等处的木刻件及柱础石、墙基石等石刻装饰件,形式多样,做工极佳。充分表达了中国古代北方民居“稳固、实用、美观的建筑特点。其院落布局,虽大都为多进式院落,但样式多变,组合得体。整个建筑设制,集官、商、民、儒四位于一体,既遵循了中国古代传统的阴阳五行之说,又符合了尊卑有序,内外有
4、别的伦理道德礼制,同时还在建筑的局部和细微之处,汲取了南方园林建筑的设计风格,将造院技巧与造园艺术有机地融为一体,形成王家大院建筑艺术的又一大特色。如此种种,将大院缝合为多元文化体的艺术大殿堂。外观,堡墙高筑,顺物应势,形神俱立,气宇非凡。入堡观览,庭院深巷,曲幽多变,巧连妙缀,有如迷宫。真是博大精深壮观,天工人巧地利。在保持北方传统民居共性的同时,又显现出了卓越的个性风采,不愧为我国民居建筑艺术之精品。 通过导游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很多知识,不仅是民俗风情,建筑特点,还有历史故事,让我们充分了解到每一个建筑的寓意,所代表的桔祥,文化。“有门就有屏这是参观王家长子家的建筑时看到大门正对的面有个屏障
5、。上面的浮雕被称之为“众师聚宝:上面有三只狮子,一公一母,还有一只小狮子,围在一起,中间是一个绣球,代表的意思是有个好彩头。建筑群内两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都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项绣楼外,还有各自的厨院,塾院,并有共同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围院。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初次步入其中,像走进迷宫一样。看着相互贯穿的门墙又会惊喜连连,原来都是相互通达的啊。 王家大院与其说是一组民居建筑,不如说是一座建筑艺术博物馆。不仅完美的具备了建筑的三要素“实用,稳固,美观,更重要的是从文化内涵到规模气势,从规模选择到内部结构设计,都表达了一种磅礴大气和匠心独运。既有北方民居的传统风格有充分借鉴
6、了南方园林设计的思路。 民居艺术的最高存在价值在于其建筑美学上的意义。王家大院建筑群的空间环境,建筑造型,装饰体系留给后人更多的是美学意义上的财产。首先,它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综合表现。那些隐匿于钻挖石雕与木构之中的传统哲学观,道德观和 伦理观是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通过古典建筑美学的应用,这些优秀的思想以另外一种方式记录在建筑与空间中, 来到王家大院不得不说的还有王家大院的“三雕即砖雕、木雕、石雕,是整体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王家大院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 所谓“建筑必有图,有图必有意,有意必桔祥,正是王家大院雕刻艺术的真实写照。王家大院建筑装饰的典范,主要表达在“三雕艺术的形意及配置之
7、上。它们的应用之广,随处可见,无处不有;雕品之精,形象逼真,惟妙惟肖,件件都是顶尖上乘之作。其砖雕艺术品,多采用高浮雕、透雕、剔凸雕等表现手法雕制而成。而且在众多的题材中,含蓄地寄寓着主人或企盼桔祥如意,或追求 功名利禄,或奢望安居乐业的美好意愿。其木雕也毫不逊色,大都采用圆雕、浮雕、镂雕等多种手法,把题材各异的图案展现于挂落、窗棂、帘架、隔扇、垂花门、梁枋等部件之上。且样样雕造自如,寓意深刻。王家大院建筑讲究上下错落、层层递升,装修内容丰富,雕制精巧,构图饱满,显示出愉悦的审美感。木雕窗棂四福齐来,四个蝙蝠捧着一个大福洞,意为四面八方的福气都从福洞进来。从窗内向外看垂花门,为圆内套方,那么方
8、内有圆,方圆互补,已成为一种人生处世哲学。 曾有人在文章里赞美。“王家的石头会唱歌,说的就是石雕艺术品。虽用 了人格化的比较,但也点出了石雕在王家大院三雕艺术中的特殊比重和不同凡响。在大大小小的庭院里,不管驻脚于何处,那些触目皆是的石刻制品,都会锁定你的眼球。或柱础石、或墙基石、或石门框、或石窗框,还有石刻照壁心,过门石,拦板石,石狮子。它们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或阴或阳,或浮或镂,集众家雕技和工艺于一体,不管何种题材表达何种意向,其造型独特而不怪异,雕工精细而不绮靡,画图充盈而不俗滥,意蕴庄重而不萧杀。其中,竹林书院雕有竹子的石门框,可称得上是国内石刻艺术的极品。它用四块大青石构成,底部寿石盘根
9、,两侧竹子节节拔高,顶部枝叶交错相绕喜鹊报喜,寄予后代深刻的学习道理和美好愿望。形象突出,富有哲理。 王家大院的砖雕、木雕、石雕艺术品,题材广泛,内涵丰富,各有典故,且工艺考究,集中表达了清代典型的“纤细繁密的艺术风格。加之文人、画工和雕刻艺人的默契配合,相辅相成,将儒家文化的严谨秩序、道家文化的天然选择和佛家文化的空灵境界合而为一,融注于一尊尊一件件精美的艺术佳作之中,使之顺理成章地成为华夏古老文明的文化传承载体。 如此宏伟的建筑当然也少不了文人墨客为之题名赋诗,所以王家大院的楹联匾额,如同院内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艺术品一样,无不贯注着深深的文意,引人注目,启人联想。为王家大院装饰艺术
10、的又一大特色。 最后走上王家大院的护城墙,在城楼俯瞰整个王家大院,院落之间分割布局都是那么美妙,整个就给人一种古典美感。王家大院也不愧为“山西的紫禁城它的魅力不是我所能用文字描述的,任何相机也记录不出她的美,只有你亲自感受触摸用心体会,才能真正明白那句“至誉那么无誉它的美丽是不用不去赞美的。 2023年7月10日 广告093班崔春燕学号3091411079 第二篇:山西艺术考察调研报告题班级:学号:学生:指导老师:调研报告 3071411021曾伟郭华王丰 中国彩陶产生于新石器时代,是华夏先民伟大的文明创造,它不仅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品位与艺术风格,同时也对后来的中国文化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1、。陶器的起源一直末有定论,各类研究者都有一定的推论与揣测,这其中占了相当大比重的彩陶也在被不少学者与艺术家们研究着。中国彩陶无论造型还是纹饰常有复杂深邃的思想涵义,虽然年代久远,难于为现代人所直接理解,但我们透过与彩陶的“对话,隐约感受到先民的思维和精神,而这种恒久精深的精神内核一直贯彻在整个中华文化长河之中,各种艺术门类都在不断的继承与发扬扩展它。彩陶为我们拉开了造型美学与图案美学帷幕。如果说彩陶器形的不同更多地是由于器物功用的差异,而纹饰那么更多地表达当时的审美观念与理想,那么,这种审美观念与理想对后来文明时期的书画艺术影响之深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影响有哪些呢。从材料到形制,
12、我提出了以下几条观点。 每一种传递媒介都有它的特性与局限性,一件成功的艺术品总是充分发挥着传递媒介的特性。从这个角度来看,制作彩陶的传递媒介:毛笔、陶坯胎、矿物颜料;与书画艺术的传递媒介:毛笔、宣纸、水墨与矿物颜料,具有相似性。作为传递媒介之一的工具毛笔一直以来未有大变动,因此在运用毛笔的技法与手段上具有很强的传承性,毛笔柔软的笔头书画在陶坯胎上的经验直接运用在后来任何 使用毛笔的艺术种类中。从彩绘图案观察,道我国毛笔的制作,在当时已根本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使用功能和构造雏形,直到秦将蒙恬对毛笔作了适度的改进后,定型沿用至今。由于毛笔的弹 性很好,有别于西方使用的硬笔,能更好的表现出线条轻重
13、顿曳的变化,提供了书法与绘画无比丰富的造型可能和形式可能,是中国艺术中国化的重要成因。从新石器时代彩陶形式看,无论是半山文化锋 利的笔触,还是马家窑文化流畅的勾勒,可以发现最初的毛笔也有多种分类,尖细笔勾画细线纹或外轮廓,宽笔进行粗纹描绘或细纹内填充,这种多样的工具交替使用,拓宽了使用功能,也促使纹样手法多样,这种多样的纹样组合在一起,画面绚丽缤纷。当书法艺术越发成熟时,对笔的要求也更加专业化、分工化,需柔软之笔有羊毫,需坚挺之笔有狼毫,还有两者兼济的兼毫等。彩陶上的赭红色、黑色、白色等色彩的产生,来自于天然矿物原料,对这些发色矿物的提取运用,必然为后来的壁画颜色、帛画颜色、重彩颜色的发色矿物
14、提供了原始经验。许慎在说文解字对墨的解释,认为墨是“黑土的会意字,这大概说明远古时代的墨,确是一种碳素之类的矿物,与彩陶黑色的矿物提取应十分相似。面对宇宙之大,色泽之多,古代画家“尚纯而戒驳,提倡“随类赋彩“以色貌色,成就了独树一枝的丹青艺术,直到宋以后才被水墨淡彩的文人画所淹没,成为非主流。用于中国画颜料矿物质较多,而且制作精萃,也像彩陶纹饰一样,千年不变色,至今仍保持鲜艳夺目的荣耀。另一个媒介被画之对象:未烧制的陶坯与宣纸吸水性的相似。烧制前枯燥的陶坯像宣纸一样能迅速吸收水份,颜料附着在其外表,行笔的轻重缓急便跃然坯上。这一点点特性,加之使用毛笔,都促使陶工们在陶坯上绘画时已在隐隐思索“笔
15、墨问题,“技法问题。“笔墨当随时代,当被书写之物从陶坯已变成绢帛、宣纸后,对于这种媒介特性的发挥又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传递媒介的相似必然会传递媒介的相似,必然会使艺术形式有传承关系。中国艺术当中,线性美学由其突出,无论是书法艺术、壁画艺术、帛画艺术、漆画艺术、水墨艺术还是雕塑艺术,无不充分诠释着线性美学。而这个线性美学的开端便是中国原始彩陶纹饰。中国彩陶纹饰绘画寄“形于“韵,重在以“韵传“神,把各种表现对象浓缩成为线韵形式以象征性的表达出。种线有的张放,有的短促。短促相构者成为陶文符号。从考古学家对这些陶符的考证,指出了它们已经有文字的性质,大纹口文化的某些象形符号已近似古汉字,这也充分指出彩陶纹饰已然是中国文字的原始形之一。表达了汉字有图案化与符号化两种功能。汉字从有据可考开始计,经过了篆、隶、楷、行、草等各种书体时代,产生了无数伟大的书法家。由于古代只以毛笔作为书写工具,所以从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的各行各业都在延习着书法艺术,形成了用笔、结构和章法三个方面的书法要素。当然,在中国传统的儒、道思想这种东方哲学的指导下,求势、求意、求韵成为最高境界。书断载“王羲之写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可见笔力之至,出神人化。衙瓷辩学与荔术30 短线变为点,宽线成为面,有时曲折硬朗,有时飞旋奔腾,有时规矩匀称,有时狂放飞扬。这些彩陶纹饰虽然只在陶器器表运用,但它的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