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第1章 绪论41.1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41.1.1选题背景41.1.2选题意义71.2论文的内容与结构71.3论文的研究方法91.4论文可能的创新点与难点10第2章 理论回溯与文献综述112.1 相关概念界定112.2 医疗卫生支出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132.2.1 公共选择理论与财政支出绩效管理132.2.2 委托代理理论与财政支出绩效管理132.2.3 交易成本理论142.2.4 绩效预算管理与财政支出绩效管理152.2.5 利益相关者理论152.3 文献综述162.3.1 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162.3.2 医院绩效管理方面研究212.3.3 绩效评价的国别比较及经验借鉴232.3.
2、4 文献述评26第3章 我国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现状及问题273.1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发展历程273.2 我国公立医院补偿机制的演变293.2.1 我国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机制的演变293.2.2 我国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政策的演变333.3 我国政府卫生支出变化343.4 我国医院质量评价的发展393.5 我国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41第4章 医疗卫生支出绩效评价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444.1 英国医疗服务体系绩效管理444.1.1 NHS建立背景444.1.2 NHS发展沿革444.1.3 NHS组织结构464.1.4英国卫生服务体系绩效评价框架494.2 美国医疗服务体系绩效管理544.2
3、.1美国医疗改革历程544.2.2奥巴马医疗改革554.2.2美国医疗服务绩效评价体系564.3澳大利亚医疗服务绩效评价体系604.3.1 澳大利亚医疗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概况604.3.2澳大利亚医疗服务绩效评价框架604.4德国医疗服务绩效评价体系654.4.1 德国医疗透明质量管理制度654.5典型国家医疗服务绩效评价框架体系比较664.5.1发展历程比较674.5.2评估框架比较674.5.3评价指标比较684.5.4评价数据比较70第5章 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设计715.1 绩效评价总体框架715.2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制度体系725.2.1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法律规范725.2.2公立
4、医院绩效评价的制度规范735.3构建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组织体系735.3.1医疗卫生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界定735.3.2医疗卫生绩效评价的客体界定745.4制定医疗卫生支出绩效目标体系745.4.1 医院绩效目标制定的SMART原则745.4.2确定医院绩效目标体系755.5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765.5.1公立医院监管评价理论模型的构建765.5.2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785.5.3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指标的初步形成795.5.4 Delphi专家咨询及结果835.6医疗卫生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结果的运用88第6章 北京市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906.1 北京市公立医
5、院制度环境906.2 北京市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模式926.3 北京市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946.4 北京市公立医院绩效实证分析956.4.1 北京市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的方法与数据956.4.2 北京市各区医院运行效率评估956.4.3 北京市各区医院运行效应影响因素分析996.4.4 北京市各医院运行效应对比分析1016.5 实证研究小结104第7章 我国公立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政策建议1067.1 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1067.1.1 明确政府在医疗领域的职能定位1067.1.2 硬化公立医院预算约束1067.1.3 进一步放开医疗卫生服务市场支持社会资本办医1077.1.4 推
6、进公立医院的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1077.1.5 进一步促进医联体改革发展1077.2 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绩效评价总体框架体系1077.2.1 加强绩效评价的制度建设1077.2.2 建立健全公立医院战略管理和组织保障1087.2.3 构建和完善以公立医院履行社会职责为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1097.2.4 重视公立医院绩效评价结果使用1097.3 其他配套制度改革1097.3.1 建立和完善医院绩效评价管理的信息系统1097.3.2 培育和发展社会专业组织第三方评价机构1107.3.3 建设高绩效医院文化1117.3.3 健全完善各级医院成本核算并适当调整医院服务价格1117.3.4 由公立医院绩
7、效评价到绩效预算管理112第8章 结论及展望1138.1 论文结论1138.2 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展望115参考文献116第1章 绪论1.1选题背景与选题意义1.1.1选题背景1.世界各国绩效预算改革浪潮的推动什么是政府绩效评价?学者将其普遍定义为:一种逐渐发展起来的管理手段,它是新型公共管理运动中的重要部分,并且是随着国外发达国家在公共管理的进程中产生的。它涵盖了政府管理工作的所有方面,并将顾客至上、为国家效力以及追求公共责任为初衷,度过了一段很漫长的发展期:从二十世纪上半期作为它发展的起步期,它是来自于当时的美国“效率政府”期,作为“进步运动”(英文全称Progressive movem
8、ent)的其中一部分,产生于当时地方政府的腐朽而导致的信任方面的危机。而当时的纽约市的研究院作为对政府绩效的展开研究的倡导者。它创新了一种理论来评价政府,并致力于研究传统的政府工作模式。到了二十世纪中后期的三十年内,这一时期是其发展阶段,把胡佛委员会作为代表组织,从而有效帮助学术界和政府加深了对绩效评价和预算的了解,并出台了绩效预算这个研究成果。而1970-1980这段时间是其发展的突破阶段,具有重大意义。在尼克松执政期,出台的“联邦生产率测评方案”,把绩效的评价列进规范制度且系统的层面上,从而在部分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巨大意义。之后,随着预算体制的不断改进,而这一改革对改进服务、成本的控制甚至
9、生产率方面都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包括从计划到规划再到预算的体制(PPBS)、零基预算(ZBB)以及目标管理的体制(MBO),从英国的撒切尔执政时,存在的财务管理新的方案和部长的管理信息体系以及雷纳评审等都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绩效评价的长足发展,结果就是英国成为新型管理运动的核心力量。从二十世纪末期到如今以来,是其发展的深化蔓延时期,这使得发达国家的财政资金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政府在基于稳定公共服务的基础上而不增加税收,同时增强供给程度的高效性。绩效评价趋于法制规范化的标志就是英美两国分别出台的国家审计法和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等的法律,此外,绩效的评价理念、方法和技术逐步从延伸到发展中国家,绩效评价逐
10、渐成为一股时代潮流风,也是作为新型的管理运动中的重要部分,人们称之为“绩效革命”。2.我国绩效预算改革实践的要求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其根本作用在于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而公共预算是实现政府各项功能的有力工具和重要途径。由于国内外政策的不同,我们国家的预算管理也从传统的着重分配逐渐过渡到着重管理,尤其是将财政的支出的效率作为特别关注的目标。我国中央的财政部在2000年的时候设立了专门进行绩效研究的专项课题小组,对怎样革新绩效预算进行研究探讨。财政部于2002年将本级单位作为试点来实践绩效预算工作。次年,我们党在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正式
11、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一文件,同时规范了预算绩效的测评体制。之后的几年里,财政部又相继出台了几部文件,包括部门预算绩效的评价管理办法,详见(财建2004354号),以及中央部门预算的评价管理政策,这些文件为我国开展绩效预算工作提供了方针和依据。基于这些基础的研究成果,我国财政部渐渐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绩效预算改革方案。从08到09年,在党中央的市七届二中全会上,全面推出“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之后又出台了财政支出的绩效管理评价办法,自此,我国全面开展绩效预算改革。此时间段内,所有单位的绩效预算工作也在不断推进。 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完善政
12、府绩效评估制度”。2011年,国务院批准政府绩效管理工作部际联席会议。2011年的四月份,财政部出台了规定,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详见(财预2011285号)。明确可供参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流程、绩效报告范本。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出“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2012年9月,财政部印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划(2012-2015),并根据(规划)制定了县财政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和部门支出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两个配套文件。2012年11月,党中央在十八大上明确指出,“依靠创新的行政管理手段,来提升政府的公信执行力,进而推动政府部门的绩效管理”这一指
13、导方针,在党中央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上,政府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上的目标就是“提高效率”,在2014年,财政部出颁发了地方财政管理绩效综合评价方案,其大致内容就是评价地方部门的财政管理状况,主要是在优化收支结构、规范预算机制、实时公开程度、盘活库存资金、有效控制债务管理、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落实“约法三章”、严肃财经纪律等8个方面。中国的财政学会在2014年成立了绩效管理研究专业的委员会小组,开始对部门的支出绩效和财政的支出绩效的评价体系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至此,绩效的预算改革渐已趋向规范合理化。 这充分说明中央高度重视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工作。3.财政可持续性的要求在过去30多年的时间里,我们国家
14、经济的持续增长。这一发展过程里,我国完整地从经济型转变,建立了全新的财政收入体制。基于这个大背景,我国的财政收入保持了稳定的发展速度,同时推动了财政支出的发展。也是因为财政收入不停地在增长,我们国家也才能有从容不破地应对各方面的挑战。但是,显而易见,财政的转折点已经出现,从以前的“不差钱时代”开始逐渐转入“缺钱时代”,同时资金的缺口也会愈来愈大(就如下图1-1所示)。各级单位的政府预算大环境出现了质的改变。而我国将面对的困难就是,如何适应预算环境的变化,如何革新预算体制,如何改变预算行为,以及如何保证财政资金的可持续性。目前我国财政问题日益显著,对预算体制的要求就更高,怎样将更多更稀缺的财政资
15、金合理地运用到紧急关键的地方,来提升绩效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未来,我国应在继续加强预算控制的同时,推动绩效预算改革。数据来源:财政统计年鉴,2016图1-1. 2005-2016 我国财政收支情况4.现代预算制度建设的要求如今全世界范围下,预算的改革趋势就是绩效的导向、中期的框架以及公民的参与。从1990年起至今,由于公共财政的目标已经确定,我国的财政革新就是把支出管理作为侧重点来对预算管理的体制进行改革。 首先,1991年国务院发布国家预算管理条例,规定从1992年开始,中央预算按复试预算形式编制;1995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对预算管理的职权、收支范围、编制程序、预算审查、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预算监督等环节作出了系统且明确的规定;1997年,财政部出台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等新的会计制度;1999年9月,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改进2000年中央预算编制的意见,其目的是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