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湖乡特色文化资源调研报告 1、西湖乡概况1.1乡情简介: 西湖乡位于二省三县结合部,东北毗邻XX省XX县区,西南紧靠XX县区,东与本县经公桥镇、勒功乡接壤,距XX市区78公里。全乡总面积1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050亩,山林面积23万亩,其中:有材林18.8万亩,人工林4万亩,封山育林8万亩,毛竹0.5万亩,茶园面积1万亩,油茶1.2万亩。全乡辖7个村委会,79个村民小组,93个自然村,共计人口8966人。 1.2生态资源: 西湖乡境内山峦重叠,清水潺潺,森林覆盖率86%,不但木材、毛竹资源多,而且蕴藏丰富的森林野菜、森林药材,在这里植物的多样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由于山高林密,境内的大小溪
2、流都是源头水,且小河内怪石遍布景观奇特。西湖乡处于浮梁的北部山区,雨量充分光照充足,气候宜人。优美的生态环境,育出了种类繁多的动、植物,其中动物有猴、蛇、穿山甲、相思鸟、獐等;植物有红豆杉、古银杏等上千种;土特产有茶叶、香菇、黑木耳、山蕨、水蕨、竹笋、紫薇菜、苦槠粉、葛粉等无污染的野生蔬菜。境内最高点为鸡冠石主峰,海拔202363.3米,山势险峻。 1.3文化资源: 西湖乡驻地古称太湖,后与西湾村合成一乡,各取一字,改为西湖。古时西湖乡的桃墅村就是浮北的第一大集镇,原名“昌北镇,整个街面上店铺林立,又称桃墅店,繁荣的经济,留下了诸多的历史遗迹。启秀桥(俗称石桥下),建于乾隆年间,属我国典型的石
3、拱桥,整桥长50米,宽2023米,桥面全部用清石板铺成,桥下有个石柱子,柱子上有石帽、石篮、石画鹛,风一吹过似有音乐声起。另外,西湖乡的西溪村有二渡桥,茶宝村有王福桥,都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西湖乡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一处是西湖村的八角井,青石板建造,造型独特。另一处是磻溪村的汪氏宗祠、茶宝祠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皖南民居保存较好的民宅的也有多幢,房屋的门窗、梁柱全部雕刻着古戏文中的人物及花鸟等图案。历史名人有汪澈,字明远,桃墅府前人。宋绍兴进士,枢密使,他家的后人现还保存“枢密祠垣的古牌匾。 2、西湖乡磻溪历史文化名村 磻溪古村,现有32023户,人口1118人,202223年磻
4、溪村荣获XX省第三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称号(赣府【202223】 49号)。 2.1历史沿革 唐末时,黄巢农民起义军曾在此地戴家祠堂驻扎过。后潘氏居此,故称潘溪。民国初年,有男丁八百,为一集镇。茶叶运销上海、汉口、九江等地,鼎盛时期有茶号二十四家,一时颇负盛名,曾有磻溪茶叶不到上海茶市不开的说法。当地村民的茶叶收入占当时总收入的80%。抗日期间,茶园荒芜,茶号倒闭,经济萧条,建国后,茶叶生产逐步得以恢复,目前茶园面积约2200亩。磻溪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至今还保存着34栋清末及民国初年的古建筑,另还有汪氏宗祠一栋面积419,初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后于清代光绪年间重修,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5、2.2价值综述 1、磻溪古村是一个自由生长型的古村落,其村落布局以祠堂为中心,建设因地就势,虽未经规划却充分表达了朴素的环境意识,与村落周边的环境形成了和谐共生的生态效果。磻溪古村的兴盛开展是由传统产业的开展而带来的村落开展,由茶叶的生产营销为主的茶商文化从而带动了村落的经济开展。 2、汪氏宗祠(又名惇敘堂)坐落于村落中心,南向,三进两天井,占地419平方米。头进门廊后接戏台,门厅入口置石雕石鼓一对;前天井地面以青石铺就,四面留有排水沟;二进享堂为三开间硬山,穿斗木结构,地面抬高,用作拜祭、宗族议事和执行宗法;三进寝堂结构与中进相似,后墙退台牌位座。祠堂内部装饰繁简得宜,雕工精美。檐下大量运用
6、如意斜撑、异形斗拱。室内方形、八角、莲花形各色柱础有五种之多,且因其位置不同,花纹各有差异。在月梁、丁头拱、额板等处有着精细的雕刻。 3、磻溪古村是一个以青山古树碧水为代表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以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为内涵和以古村落为载体的古朴人文环境三者之间完美结合、相互辉映、和谐共生的绿色文化生态古村。 4、磻溪古村落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教育和文化历史交织。是具有独特风貌格局和深厚历史文化内涵的人类聚居地;集中表达了赣东北优秀的地方历史文化;反映了中国历史上长期稳定存在的社会经济结构;彰显了茶商文化在中国历史上的辉煌;保存了相对完整和真实的历史遗存。 2.3保护现状 近年来,在磻溪村委会的带着
7、下,村民自觉主动地保护古民居的意识逐步增强。自筹大量的资金对局部重要的建筑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缮。 2.4拟可实施保护措施 1、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 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保护好古村地域范围内的文物古迹和古村聚落环境,保护和延续古村的传统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特色; 2、正确理解磻溪古村的历史价值、保护的内涵和意义,确定古村的综合保护指导思想,以保护它的历史价值,整体保护的另一个主要内容是对传统村落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挖掘、整理和利用; 3、制定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和手段,采取积极保护的方法,在保护历史文化地域的同时,注意保持村落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持原有的村落结构的稳定和历史文脉的
8、延续; 4、分级保护。对村落的各个局部,根据其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性和保存现状,在不破坏整体价值的前提下,区别对待,划出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和风貌协调区三个分区域; 5、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展的关系。保护磻溪古村的历史真实性,促进磻溪村经济、文化的开展。应通过慎重的、全面的、长远的总体和分项规划将磻溪村建设成高品位、有特色的且与农村生活的现代化开展相适应的具有茶文化特色的传统民俗村落。充分利用磻溪的现有的有利条件,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开展,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为新建住房规划新的建设区域; 6、分期实施规划目标。保护规划应分轻重缓急,分期实施。坚持“抢救第一的方针,以求最大限度的减少损失; 3、
9、对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开发、利用的重要意义和历史展望 (1)对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有利于特色开展的道路。在历史文化名镇中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留存了大量的文物古迹。城镇采取文化名城保护的措施,更有利于其未来的开展。 (2)对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有利于促进旅游业的开展。越是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越能吸引众多旅游者的目光。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众多,且遗存大量的名胜古迹。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存,使其开展更具有亮点与特色。有利于推动旅游行业的迅猛开展,从而带动经济的增长。 (3)对于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形象与地位。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以历史悠久闻名于世。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更是为我国提供了较为丰富多彩的内涵表现内容。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就意味着保护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同时对弘扬中华文明的精神,为中国在国际上的形象与地位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与意义。 第6页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