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学校道德教育实施国民小学新课程分析.doc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646980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学校道德教育实施国民小学新课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学校道德教育实施国民小学新课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学校道德教育实施国民小学新课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学校道德教育实施国民小学新课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学校道德教育实施国民小学新课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3年学校道德教育实施国民小学新课程分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學校道德教育實施國民小學新課程分析李奉儒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 中國傳統教育的核心向來是藉由禮樂教化以涵養學生的健全人格,然而今日的學校道德教育卻在多種因素影響之下未能受到應有的重視,或是在實施上出現嚴重的問題。限於篇幅,本文首先將只舉其煢煢大者簡要地說明其癥結所在;其次,並針對本學年度(1996-7)開始施行的國小新課程中之道德與健康科進行分析與省察,藉以說明學校道德教育實施的概況;最後,則是列出實施學校道德教育的展望作為本文結語;並以為學者專家和教育工作人員的討論引言。學校道德教育的問題與癥結一、 升學主義下的畸形教育 升學主義教育指的是培養製造善於考試的機器,而不是有獨立思考、批

2、判能力,以及品德涵養的個人,幾乎是造成目前眾多教育問題的根源。升學主義對於中學教育的衝擊應是較直接和較嚴重,但國小教育也擺脫不了其影響,致使窄化學生的視野,扭曲學生的價值觀。例如,教育內容應包括認知、情意及技能等三重學習領域。然而目前國內教育偏重認知記憶學習,使教育活動偏離常軌,德智體群美的五育目標失衡,唯有智育過度膨脹。教師也只重視未來升學考試要考試的科目,多半強調學生的零碎的、記憶式學習,忽略學習的理解、批判、綜合與應用等。因此,學生普遍缺乏適應生活的能力,根本的生活技能常付諸闕如。學生的生活空間只有讀書、考試和升學,不關心世局國事、人情義理,最高價值就只為就讀明星學校。更甚的是,學校為了

3、教學成效而實施不當的能力分班,局部具有潛能的學生遂被犧牲,校園安全亮起紅燈,暴力事件也就屢見不鮮。李奉儒,1995因此,如何在目前教育體制下,扭轉這些畸形現象,使國小教育能夠正常實施並達成道德教育目標,實有待關心教育的學者專家共同來研究。二、 制式呆板的教學評量 教師大都採取傳統的講授教學法,致使師生之間缺少互動,也限制了學生的活潑天性和思考空間。教師講課和使用的教材都以教科書為本,而忽略道德教育的主要目標;學生所學習的也限於書本內容的記憶,而不是其理解與實踐,更遑論道德判斷能力的培養。雖然教育目標總是分為知、情、意三方面,但實質上,情緒教育在學校課程中卻是消失不見。教師的教學內容往往偏於認知

4、層面,而忽略情意和技能層面的學習。然而,道德情緒的涵養是道德教育實施的必要部份之一。李奉儒,1996a另一方面,教學評量也只重成績考查的紙筆式測驗,因其客觀且容易使用而大受教師歡迎。但是,這種評量偏重學生在道德教育上的知識觀念,忽略道德行為習慣的培養和實踐等方面。因此,改變制式的教學方法,採取活潑多元的教學與評量方法,是德育實施的重要一環。三、 忽視師生互動的教學 教育應注重在教學情境中的師生交互作用,並將學生當作主體,注重其學習歷程如何詮釋、吸收、接納和創造。教育內容也應兼重情意方面的涵養如人格、情感、教育愛、美的欣賞和創造等等李奉儒譯,1994。然而在目前智育唯上的情形下,教師常忽略了學生

5、彼此之間的個別差異,使得部份學生在學習適應上有挫折感,而行為上的偏差,也常無法立即獲得診斷,或施予個別化的補救教學。因而,如何開創一個更人性化的教與學空間,是所有關心教育者應該努力以赴的目標。四、 冷漠的師生關係 教育應注重學生生命意義的整全發展,以及強調師生生命和人格相互交融的必要。但是,傳統的教師常扮演較權威性的角色,致使師生關係趨於冷漠、緊張,也相對地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情緒。例如,近日校園內常出現一些負面、不理性的校園暴力事件,嚴重破壞了和諧的校園環境。如何重建師生倫理關係,重視師生交互作用的過程及其對學習活動的影響,以及尊重學習者的自主性,並加強學生的生活教育實是當務之急。五、 體

6、罰的誤用或濫用 體罰不分中外是自古已有的教學活動之一,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究竟應不應該使用體罰已成為各方爭論的問題。體罰是施教者對受教者給予身體上的痛苦,以達到糾正行為或改變行為的目的。但根本上,體罰的使用、誤用或甚至於濫用,很容易造成師生之間的對立或仇恨;甚至成為家長與學校興訟的引爆點。體罰會對學生產生許多負面影響,如造成學生的反感、對於兒童的理性教育給予錯誤的示範、使學生缺乏對行為獨立判斷的能力,甚至可能製造更多的問題青少年,對於學校道德教育的傷害莫過於濫用體罰了。六、 課程和教材更新的問題 小學道德教育的實施原先是在每日的第一節舉行,立意甚佳,但實際情形是,這個時間大都被教師移做班級事務

7、處理或其他的用途,以至於美意喪失。另外,由於社會快速轉型、經濟結構改變、政治制度的變革等,均衝擊原有的價值體系。因而,在進入後現代社會中時,學校道德教育的理念與內涵必須能夠適應思想多元、文化多元的後現代狀況李奉儒,1996b; 1997b,並藉由道德教育理論研究的成果與實務運作的情形,重新修訂課程和教材,才不致使學生與社會實況脫節,價值、道德觀念分歧而無所適從。小學道德教育新課程的理念 教育是人性發展的工程,也是一社會實踐的行動,與政治、經濟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但不是把教育當作實現前者目的的手段,而是自身有其主動改造社會的獨特目的。從另一方面來說,教育也不是社會現狀合理化的工具,而是促進社會革

8、新與進步的催化劑。種種教育革新理念包括德育的實施方面,如果要能落實,首要之務是修正或編訂新的課程及其相關的教學措施。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由教育部於1989年召集專家、學者、國小教育工作者等進行修訂,於1993年9月公佈,並於1996-7年正式施行。由新課程標準的宗旨可知道德教育仍被視為所有教育的核心:國民小學教育,以生活教育及品德教育為中心,培養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發展之活潑兒童與健全國民為目的。教育部,1993至於其具體目標總共有七項,且均跟道德教育實施有直接或間接的相關,引述如後:壹、培養勤勞務實、負責守法的品德及愛家、愛鄉、愛國、愛世界的情操。貳、增進了解自我、認識環境及適應社會變遷

9、的根本知能。參、養成良好生活習慣,鍛鍊強健體魄,善用休閒時間,促進身心健康。肆、養成互助合作精神,增進群己和諧關係,發揮服務社會熱忱。伍、培養審美與創作能力,陶冶生活情趣。陸、啟迪主動學習、思考、創造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柒、 養成價值判斷的能力,發揮樂觀進取的精神。 面對上述教育的問題與癥結,以及教育宗旨與目標的達至,本次小學道德教育新課程標準的修訂可分析出如下的理念:一、 承傳優良文化傳統儒家的倫理思想有兩個根本層面:一是人文主義,一是德行倫理學。作為一種人文主義,儒家提倡個人主體性的覺醒以道德地行動;而作為德行倫理學,儒家強調具體德目和道德原則的重要性,以及遵此而行的必要性。李奉儒,1997

10、a新課程標準批判繼承了傳統道德的精髓及行為準則,同時審查現代社會生活的特質,並配合兒童的實際生活經驗,審慎訂定仁愛、禮節、孝敬等八項具體學習的道德德目。二、 重視人文主義新標準強調以人作為教育的起點,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中心,根據兒童的能力、興趣、需求和經驗等來設計課程和實施教學,指導學生如何去思考、感受、發現,以能由自我而推及他人,由愛個人而推及周遭社會、自然環境,乃至愛世界。這正充分體現儒家道德金律己立立人、己達達人的精神,也符合道德邏輯特性之一,即可普遍性的要求。李奉儒,1997a三、 兼顧過程目標新課程標準除了重視認知、情意和技能等教學目標,以及教材綱要明訂的內容目標之外,在教學活動上也

11、特別注重學生的思考能力,培養他們能夠觀察、描述、比較、歸納、認定關係、預測、作決定,以及形成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這類獨立思考與自我決定能力的學習與運用,正是德育最終目的,亦即作為道德自律主體的不可或缺部份。李奉儒,1997c四、 重視發展序階西方的道德認知發展理論,指出兒童的道德認知發展可分為三段六期,且必須循序發展。李奉儒譯,1994新課程標準也規定教材的設計與選擇,必須依據兒童身心發展及學習原理,由易而難,由淺而深,做螺弦狀的組織;並運用開放式的討論教學方式,提供機會給學生來從事思考、推理、判斷等活動,以提昇學生的認知序階。五、 充實課程內涵新課程標準配合學科知識的進展、社會需要的改變、

12、教育理念的轉化,以及國家政策的更張等,加進或更新課程的內容,像是有關性教育、藥物使用、環保觀念、人性和生命觀念等內容,更能準備學生來面對新的時代環境。六、 精簡德目名稱新課程標準因應時代變遷、價值觀多元化的趨勢,將舊有傳統的十八條道德教育條目修正內容並精簡為八個:守法、愛國、禮節、正義、仁愛、孝敬、節儉、信實等。其理念在於使道德教學不至於只在學習、記誦德目錦囊,而沒有充裕時間來涵化、應用。七、 採用多樣教學新課程強調道德教學方法及過程應該靈活安排,彈性運用。除了閱讀和講解要善用各種教學輔助媒體之外,也可靈活運用個人或小組報告、全班性或分組討論、校內外觀察、實際調查、資料蒐集、心理劇表演、角色扮

13、演、實驗、示範、實地參觀等方式教學。此外。尚可配合各種團體活動、自治活動或懇親會等加強隨機教學。八、 實施多元評量 傳統教育以紙筆測驗的成績來評量學生的學習成就,這是唯智育至上的評量模式,卻很難以衡量情意和技能方面的學習,特別是在德育的教學成果之評量方面。新課程標準則是強調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獲得、根本生活態度和習慣的養成,以及生活規範的實踐等,其評量的方式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包括學生的自我評量、交互評量,家長的考評,以及教師透過觀察法、檢核法、問卷法、面談法、測驗法和軼事記錄法等來多元地評量。學校道德教育實施的展望教育目的在教人成人,是一種使自然人成為文明人的歷程。這必須先肯定人的價值,尊重人的適

14、性發展,完成全人教育。亦即,教育的根本是人,今日教育的中心問題是人格養成的問題,是道德教育的問題。所以,整體教育的實施更應該重視倫理道德教育,協助個人更臻成熟和蔼良,培養完整的人。未來道德教育的實施除了上述的各種措施之外,或許應從以下兩個主要方向來努力。一、 落實學校課程標準相反於過去以內容目標或教學目標為主的課程觀念,新課程標準兼重過程目標,指出學生必須學得道德認知、學會道德思考和力行道德實踐等三方面,才是完整的道德教育。所以,展望未來的學校道德教育之實施,新學校課程標準除了仍須克服部份理論與實質內容的缺點之外,可說是一精心製作的藍圖,必須將其精神確切地加以落實,否則一切的理念都只是鏡花水月

15、般的口號而已。教師首先要有全人教育理念的體認,其次則要在日常生活教育中身體力行、加以實踐。教師要體會教育的真諦乃在於培養正當健全的國民,也就是平常所說的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教師不能僅注重升學考試的科目,否則學校變成另類公立補習班。尤其是國小教育更應重視人文精神的發揮,落實兒童的道德教育,以防患於未然。舉例來說,談到如何防止校園暴力的具體策略時,除了加強學生的民主法治教育之外,道德教育的功能更亟待發揮。這可從三方面來談:一是道德事實的教學,讓學生明暸暴力行為的後果,像是對他人、家庭或整體社會將會造成的傷害,也要讓學生知道相關的法律如民法和刑法的規定。二是道德技能的教學,協助學生思考道德問題,提升他們的批判思考能力,最少要學會三思而後行。三是道德實踐的教學,今日紊亂的人際社會中,學校可說是最後一塊淨土,為健全學生的人格發展,教師應特別要以身作則;強調所學得道德如未能落實於日常生活當中,將僅是口惠式的道德。二、 提昇教師專業發展在政治、社會及經濟自由化的大環境中,一個更開放、更人性的教育理念與態度,是教育工作者所必須具有的認識。而且,學校道德教育的推動極大部份依賴教師的知識、能力與意願,教師因而要發展成有能力的、反省的和批判的實際工作者,使能深刻理解自己的教學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