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道酬勤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调研报告 国有资产管理情况调研报告为全面了解我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区人大常委会于10月下旬启动了对我区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的调研。调研组认真学习了涉及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的文件及相关法律法规,并深入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中心和局部单位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现状近年来,区政府和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积极采取措施,推进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促进全区国有资产的平安完整和保值增值。截止xx年底,全区276家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总额为120.2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28.20亿元,流动资产62.48亿元,在建工
2、程、无形资产29.61亿元,累计折旧3.33亿元,负债总额42.55亿元,净资产总额74.41亿元。截止xx年9月,全区40家国有企业资产总额449亿元,负债总额199亿元,净资产总额250亿元,上缴税金8000万元,从业人员867人。全区行政事业单位房屋总面积581786.49平方米其中经营性房屋面积125711.66平方米;国有林场面积36504.6亩。一国资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为进一步强化全区国有资产标准管理,提高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在管理上做到有章可循,促进全区经济社会事业健康快速开展。xx年,区国资中心开始独立运行,专门负责全区国有资产综合管理工作。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实施铜梁区国有资产出租
3、出售管理暂行方法,标准了国有资产出租出售行为,制定出台了实施铜梁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及领导人员考核方法、铜梁区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方法等相关文件,严格标准了决策权限和程序,完善了经营管理者考核、奖惩和薪酬制度;出台了铜梁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方法,修订完善了铜梁区国有企业管理方法,推动了国资管理进一步制度化,标准化。二国资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1.加大国资管理力度。为深入贯彻执行国有资产管理相关制度,区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五强化加大管理力度。一是强化资产配置。严格按照程序操作,依法实施政府采购,从严控制,合理配备。二是强化宣传制度。反复宣传资产管理相关政策和制度,梳理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资产理念,
4、不断提升国有资产管理认知水平和工作力度。三是强化资产使用。建立健全资产使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审批制度,建立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落实责任人,每年清查盘点国有资产,摸清家底,及时报送国资部门登记备案,做到账实相符。四是强化资产处置。依法处置纳入产权交易的国有资产,严格履行审批手续,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那么进行。目前,已妥善处置局部行政事业单位已出售国有房屋78宗,未能办理产权证转移登记的106户,针对固有资产处置变价收入和残值收入,按照政府非税管理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五是强化资产清查。xx年,区国资中心已聘请中介机构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进行了全面清理,健全了信息管理系统,做到及时
5、更新。2.加强国资监督检查。国资中心协同财政、审计等对全区33家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单位和国有企业进行专项检查,对于查出的问题,限期进行了整改。国有企业的合并、分立、转移重大财产等重大事项,按照有关规定分级进行评估、审核、批准,国有企业资产转让按照有关规定在产权市场上公开进行。三国资运营机制进一步完善一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经营性资产实行公开竞租,收入不断增加。如人民医院爱心超市面积70平方米,出租挂牌价20万元/2年,最终成交价高达93.2万元/2年,溢价73.2万元,很好的实现了资产保值增值。二是进行国企改革和优化重组。制定了铜国资xx120号铜梁区区属国有企业分类改革总体方案,保存国有
6、企业32家,合并局部职能、经营范围相同的国有企业8家。截止xx年10月,已改革完成的企业16家,除区领导批示暂缓及带承包经营到期后按要求退出的2家外,其余企业改革工作正在有序的推进。二、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国有资产标准管理意识不强一是区国资管理部门机构设置定位不科学。区国资中心系区财政局下属副处级事业单位,而其职责为管理全区国有资产和资本,无法充分发挥国资监管职能。二是重视程度缺乏。从调研的情况看,局部单位重财轻物,重购建轻管理,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不高,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三是产权意识淡薄。局部单位存在国有资产管理台账不完善,随意处置国有资产,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四是责任落实不到
7、位。局部单位没有建立国有资产内部管理制度,资产管理无章可循,随意性大,存在管理职责分散、多头管理和无人管理的情况。二国有资产管理根底相对薄弱一是账实不符,家底不清。虽然建立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根本信息,但仍然存在局部单位上报数据不够准确,有漏报、少报的情况。局部单位资产管理核算不合规,存在账外资产、账实不符的情况。二是局部房屋未确权办证。通过检查发现,局部单位房屋未办理产权证登记手续的占抽查单位的53.13%;而局部单位建房的原始资料不齐,存在有房产证无土地证,有土地证无房产证,甚至两证全无的现象。三是经营性资产管理不到位。局部单位租赁国有资产未按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和公开竞租等手续,存在自行定价
8、出租出借的情况,国有资产处置的监管力度不够大。四是资产整体回报率不高。有的单位由于经营性资产面积小、分散等原因,有局部土地、房屋被闲置,或使用绩效不高。还有局部土地、房屋的租赁期限过长,租赁价格过低。从此次调研情况来看,有的单位擅自将租赁期限明确为40年,甚至有的单位的房租出租价格未按照市场行情逐年递增。三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效益不高一是政企职责划分不明。调研发现,存在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局部干部到企业兼职兼薪,局部单位随意向企业借用车辆和人员,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立不彻底。二是收益绩效不高。全区国有企业主要布局于传统行业和效劳行业,企业规模小,经管人才缺乏,市场盈利能力、竞争力和带动力薄弱,还有少数资不
9、抵债的僵尸企业。三是开展后劲缺乏。受国家政策因素和政府投资性工程建设的影响,国有企业资金需求不断增加,投融资困难。当前,房地产形势不佳,土地出让金收入减少,资金积累缓慢。我区重点国有企业融资规模逐步扩大,还贷压力大,做大做强的开展后劲缺乏。 三、几点建议一加强领导,完善机制,切实落实工作责任 国有资产是社会公共资源的重要组成局部,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各项职能、实施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效劳的根本物质保障。区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应当强化和落实综合管理职责,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要进一步承当单位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管理职责,明确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国有资产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单位的国有资产平安完整和保值增
10、值负总责,切实承当起本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责任。要建立健全我区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等一系列配套监管制度,落实国有资产管理相关人员,明确职责和任务,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我区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管理。二加大力度,严格管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一是开展资产清查。区政府要及时组织财政、审计、国土等部门,对全区国有资产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清查,进一步摸实我区国有资产的数量、类型、性质等情况,理清资产的产权归属、管理与使用情况,掌握资产经营和收益入账情况,摸清家底,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台账。二是加强房产管理。特别是未取得产权证的房屋,区国资中心应会同相关单位,认真分析原因,充分论证办
11、证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对能采取措施补办房屋产权证的,要及时制定方案,明确办理责任人,落实办理经费,强化跟踪考核,催促尽快办理。对无法办理产权证的房屋,那么要加强管理,存量房产、可利用的闲置房产,要进行集中管理,统一经营。三是突出保值增值。要严格按照铜梁区国有资产出租出售管理暂行方法的规定程序履行报批手续,实行公开竞价招租,确保出租出借过程公开透明,实现资产的优用和效益最大化。对现存租赁期限过长的合约,相关单位要采取有效措施,研究制定房屋租赁合同管理制度,进一步标准权责条款和合约期限,提高资产收益。三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做大做强融资平台 一是深化国有资产管理经营改革。要按照“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的
12、原那么,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重的思路,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全区实际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二是提高经营绩效。通过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做大做强国有企业,针对国有企业散、小、弱等问题,要通过整合资源,加大局部弱小企业分类处置力度,对开展潜力好的企业,集中力量进行重点扶持事关社会经济开展的优势行业,组建大企业,充分发挥企业规模效益,提高企业市场抗风险能力,培育企业市场影响力,增强企业盈利能力。要着力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充分尊重国有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三是发挥国有资产整体优势。加快国有资产整合盘活,充分发挥政府性闲置
13、资产整体效益,优化资产资源配置,整合经营性资源,扩大融资规模,支持重点工程建设,做大做强全区投融资平台。四强化监督,标准收支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科学设置国资管理机构,进一步理顺国资管理部门职能职责。国资部门、财政部门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国有资产收益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资产收入收缴和使用规章制度,把好资产“入口关,标准收支行为。加强资产配置管理,切实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收益管理,确保应收尽收和标准使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收入和出租、出借收入,应当及时、足额上缴国库,严禁隐瞒、截留、坐支和挪用。明确国有企业管理权限,将目前归口各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国有企业统一纳入国资管理部门监管。重点国有企业要依法依规、尽职尽责加强对子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大力推进企务公开,加强企业职工民主监督。建立健全高效协同的外部监督机制。强化出资人监督,建立对重点国有企业一年一次的审计制度。加强纪检监察监督和巡视工作,强化对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行使权力等的监督,加大案件查处力度,狠抓对存在问题的整改落实。严格责任追究。建立健全重点国有企业重大决策失误和失职、渎职责任追究倒查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评估、决策事项履职记录、决策过错认定标准等配套制度,严厉查处侵吞、贪污、输送、挥霍国有资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