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计风险的变化趋势及其应对分析论文关键词:审计风险 变化趋势 应对分析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电算化会计的普及,审计风险必将日益增多。加强对新时期审计风险的变化趋势研究并做出相对的应对分析,是当前审计理论和审计工作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一、 审计风险的含义及特征二、 审计风险的开展趋势三、 对审计风险的应对分析一、 审计风险的含义及特征审计风险一般是指,财务报告本身存在错误,但受业务复杂程度、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方案、审计本钱、审计经验等多种因素影响,审计人员未能发现审计报表中的错误和舞弊,造成审计评价和意见不恰当、甚至不正确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审计风险
2、是客观存在的,是不可防止的。现代审计是建立在对被审计内部单位控制制度研究评价根底之上的,审计过程乃至审计意见的形成与表述都受众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审计人员不可能发现财务报告中所有的错误和舞弊,所以审计风险始终存在。不能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会招致审计失败。审计失败是指,财务报告中存在严重不实,审计之后审计人员没有发现这类错误或者隐瞒不报,对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和一贯性发表错误的审计意见。众所周知,在引导经济、政治、组织和个人的决策和行动如资源配置、财富分配方面,财务报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审计失败会带来不利结果,如,财务报告存在重大不实,审计未能发现,用户因此做出错误判断,甚至造成重大损失
3、。从这一角度来讲,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主要目的也就是防止审计失败。在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和完整、防范经济风险、维护经济秩序方面,国家审计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命脉,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国家审计对象主要是管理和使用国有资产的单位,许多被审计单位关系到国家民生和安全,如,国有商业银行、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它们对于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转具有重要作用。审计机关未能有效控制审计风险的常见表现是,审计之后未能揭露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损失浪费、国有资产流失、财务欺诈或者持续经营能力严重缺乏等情形。对国家审计而言,审计风险还包括审计行为和审计意见不当而承当的责任。如,审计机关要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
4、处理处分,如果定性错误,或者处理处分不当,不仅会影响审计形象,还会引发审计复议和行政诉讼。这是国家审计风险的特殊性。二、审计风险的开展趋势1、社会公众对审计报告依赖程度的持续上升,会使审计风险进一步增加。市场经济的繁荣开展,使社会上参与投资的人越来越多,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关心企业的财务状况。人们为了提高投资的安全性,不惜支付高额费用聘请注册会计师对财务信息进行鉴证,以提高信息的可靠性。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潜在的投资人以及社会公众都对审计鉴证过的财务信息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社会上依赖审计报告的人越来越多,审计人员承当的审计责任越来越大,审计风险也由此加大。另一方面,信息使用人对审计人员提出了很
5、高的期望,他们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为的性质、审计报告的意义存在着误解,混淆了被审单位的会计责任和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或者他们对审计的期望值与审计实际所起的作用之间存在着差距,他们要求审计人员保证查出全部的过失和欺诈行为,保证财务报表不产生误导行为。但事实上注册会计师审计不可能到达如此完美的效果,注册会计师们实际能担负的审计责任比社会公众的期望要小。然而,正是这一差异,使得社会公众对审计职业界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2、法律界和会计界对审计责任的界定标准仍未达成共识,容易造成对注册会计师的不利判决,进一步加大了审计风险。由于审计的固有限制,并不能保证将所有的错报事项都提示出来,不能苛求
6、审计人员发现和揭示会计报表中的所有错报事项,因而也不能要求他们对于所有未查出的错报事项都负责任,关键在于未能查出的原因是否源于审计人员本身的过失。如果由于审计人员的过失未能发现和揭示会计报表中的重大错报,从而给委托单位和第三者造成了经济损失,注册会计师那么要承当相应的法律责任。而法律界与公众那么认为只要审计报告意见与被审单位的实际情况不符,就应承当法律责任。而且,实际上法庭受理对注册会计师的诉讼时,较倾向于运用“深口袋理论。法庭的这种判决,使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无法摆脱不合理的风险困扰。 3、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对审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这也必然会加大审计风险。当前,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地涌现出
7、来,高新技术企业一方面由于知识技术的创新而增加了企业的收益,但与此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另外,知识经济时代的审计目标将不再像工业经济时代那样仅仅局限于对企业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各种信息来预测企业盈利能力、偿债能力、持续经营能力等,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高风险企业的审计必然为注册会计师带来更大风险。4、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开展,为审计人员带来新的审计风险。电算化使会计信息的生成方式发生了改变,利用传统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在计算机系统环境下生成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已经远远不够。审计人员除了对传统的诸如会计报表、账册凭证等审计对象进行审计外,还应对计算
8、时机计信息系统本身进行辅助审计,即审查计算机内的程序和文件。但是,目前审计电算化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相对滞后于会计电算化。另外,由于审计工作本身的不标准,或者标准性的要求因未能得到重视而没有很好地执行,这也为开发研究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和应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带来了难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对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经济业务的企业进行审计时缺少计算机辅助审计环节,将为他们的审计结论意见带来难以预测的风险。三、 对审计风险的应对分析第一、从审计风险形成的主观原因入手1、审计队伍素质的上下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审计人员自身素质的上下,直接决定审计工作质量。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法制建设还不完善
9、,审计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环境的开展,审计对象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审计难度和风险有攀升的趋势。这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审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务会计知识,还要掌握经济管理、信息技术、法律等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审计质量水平,才能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对进入审计机关的人员严格把关,以确保全体专业人员到达履行其职责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二是建立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针对审计工作需要,系统的、有方案的组织高层次业务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以适应新形势开展要求;三是建立审计
10、人员待遇与专业知识水平挂钩的制度。2、正确采用现代审计方法。广泛采用分析性复核方法,以便有效地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风险。分析性复核是风险要素分析的重要手段,应贯穿审计全过程。在制定审计方案阶段,进行分析性复核,可了解客户根本情况,评价审计风险;在实施审计阶段,进行分析性复核,可以明确审计重点,合理分配审计资源,降低审计风险;在审计结束前,通过对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进行分析性复核,可以发现审计漏洞和财务报表上的重大错误,以确定审计报告类型。3、重视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是保障审计质量,维护审计声誉,促进审计事业开展的需要。如果因为无视审计风险而导致审计失败,不能及时揭露重大违法违纪问题,甚至不能对事
11、关被审计单位生死存亡的重大危机发出警示,以及因为审计行为不当引发行政复议和诉讼,不仅会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而且会损害审计形象,危及审计事业开展。实践证明,只有牢固树立风险观念,恪守应有的谨慎与合理的疑心,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审计风险,防止审计失败。、在管理体制和审计经费方面要保证审计机关独立性。如,审计法实施条例指出,审计机关履行职责所必需的经费预算,在本级预算中单独列项,由本级人民政府予以保证。但在实际工作中,除审计署和局部地方审计机构实行审计费用自理之外,仍有相当多的审计机关审计所需经费不能自理。如果审计机关不能与被审计单位隔断经济往来,审计独立性将会大打折扣。鉴于此,审计所需经费应当切实由财
12、政完全承当,以保证审计独立性不受损害。另一方面,审计组成员不能违反审计独立性要求。如,回避制度;审计人员岗位轮换制度;审计组承诺制度,审计组成员应向审计机关书面承诺,对所提供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廉政纪律执行情况负责,谁违反承诺,就由谁承当相应责任。、审计机关不能对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可靠负责。审计主要是通过审查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来发现和查证问题,但有些违法问题不一定会在有关资料中明显地记录和反映,或者是由于审计手段的局限性很难深入查证,必须由公安、司法等部门介入才能查清。为划分责任,审计机关应当要求被审计单位及其负责人对所提供的资料做出书面承诺。、在项目实施中要严格执行
13、审计方案和审计程序,对审计证据收集和评价要严格把关,做到真实可靠。讲究审计方法,注意工作策略和审计技巧,处处留心审计风险可能所在以及控制风险措施。只有审时度势,辨析交易和事项背后的风险所在,针对性地采用审计程序,才不至于落入审计陷阱。、审计评价应当谨慎。审计评价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如果不切实际加以评价,就会带来审计评价风险。审计评价应当作到:一是不对非评价范围之内的审计事项做出评价;二是对审计过程中涉及的具体事项,如果未能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不能随意评价;三是审计评价用词要妥当,不能言过其实。对现阶段经济生活中反映出来的新事物、新问题,法律和政策没有明确规定的,审计评价更要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四、结论 综上所述:有审计就有审计风险,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开展,经济活动愈演愈烈,审计所承当的责任也就越大,审计难度就越高,审计风险也就随之增大。因此,应当积极了解审计风险,正确认识审计风险,以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