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县支行贷后管理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654945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县支行贷后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县支行贷后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县支行贷后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县支行贷后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县支行贷后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年县支行贷后管理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县支行贷后管理调研报告 贷后管理是指从贷款发放或其他信贷业务发生后至本息收回全过程信贷管理行为的总和。包括贷后检查、风险监管与预警、贷款本息收回、贷款展期、借新还旧、不良贷款管理、信贷业务档案管理等内容,它是信贷管理的一项根底性工作和重要一环,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内容。“重放轻收、重放轻管的现象在基层行照旧存在,贷后管理仍是信贷管理的最薄弱环节之一。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贷后管理水平,为标准贷后管理行为,不断提升防范、把握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水平,促进银行信贷工作进展,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我们就此问题对我行贷后管理进行调研。有关调研状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贷后管理工作的现状和问

2、题 2023年,市分行出台了分行贷后管理实施细那么,我行依据实施细那么要求,对贷后管理进行了标准和加强,与细那么出台前相比,贷后管理工作已有了确定程度的改善,但从总体状况来看,贷后管理照旧存在着不少问题。 1、贷后管理生疏不够 一是贷后管理生疏不够,认为企业能够正常生产按时还息就是好贷款,就作出企业运作正常的推断,进而放松贷后管理,信用到期即为企业办理续贷或再增加授信额度。同时认为贷款只要企业能按时归还就行,用什么来还并不重要。但实际上很多企业贷款到期,不是用销售收入和利润来归还贷款,而是东借西凑,甚至有的求助高利贷,当然,这必需是基于我行承诺连续为其办理的前提下。 二是只留意企业能够按时还本

3、付息,不留意贷款资金的实际用途,对贷款资金流向监管不够,企业把流贷用作固贷或挪作他用现象普遍存在。同时对中小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不能落实,认为企业因避税才做虚假报表,对企业避税行为无法干预,单靠报表分析无法做出推断,难以弄清企业真正的经营成果。 2、贷后管理不到位 一是由于我行客户涉及千家万户,加上信贷人员的管理水平不适应、技能不高等多种因素的制约,无法进行准时有效的实施监管,贷后管理成“事后管理,消逝实际风险时,只好被动接受。 二是信贷人员根本依靠贷前调查,以为贷前进行了严格的调查、分析、论证,落实了其次还款来源,就高枕无忧了。局部信贷人员甚至认为贷后管理只是流于形式,特殊是对于领导者营销的

4、客户,由于缺乏对等关系,怕得罪客户,不敢管、不会管,以致造成管理不到位。 3、贷后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近几年,贷后管理制度较多,但经营后普遍存在经营压力大、人员少的冲突,造成贷后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一是为应付上级行检查,从完善手续资料动身进行检查多,为防范风险信贷人员主动检查少。对借款人发生重大变更事项反响迟钝,对借款人暴露的潜在经营风险未引起足够重视,对借款人的有效资产分布把握不清,对担保单位和抵押物监督不力。 二是机械地按规定操作多,依据具体状况灵敏性操作少。重复劳动问题突出,目的性不强,不管大客户、小客户,贷款金额多少,客户优劣如何,都是一样的格式内容,缺乏深化细致的分析。 三是检查居

5、于外表。依据贷后管理要求,一般每季度贷后走访率100%,但由于受条件局限,走访往往都是走过场,这种“蜻蜓点水式的贷后检查对降低贷款风险、监督资金使用状况所起作用不大。 4、贷后管理力量缺乏 信贷人员素养直接影响着贷后成效,但目前我行信贷人员素养还不够高,使贷后管理难以有效落实,并且存在力量风险的隐患。 一是信贷人员业务技能不够全面,普遍欠缺丰富的财务、税收、贸易,工商业企业、加工企业、物流企业和房地产企业等相关学问,对信息缺乏分析力量和敏锐反响,在风险识别、信息反响、风险处置等方面力量缺乏,使贷后管理难以深化,停留在外表,简洁形成力量风险。 二是个别信贷人员责任心不强,敷衍应付,搞形式,甚至在

6、贷后管理中隐瞒真相,以展期、借新还旧等种种方法掩盖风险,逃辟责任,加大了贷款风险处理的难度,形成道德风险。 二、解决贷后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转变思想观念,树立全程监控风险的理念 贷后管理是银行全程监控风险的重要环节,必需树立起贷后管理和贷前决策同等重要的观念,克服重放轻收,重放轻管,将贷后管理做到实处,处理好贷款营销和风险防范之间的冲突,以贷后管理推动业务的稳健进展。在留意信贷绩效考核的同时,明确设置贷款质量的考核指标,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严格把握,对新增贷款形成不良的要从严问责。要准时识别和弥补信贷潜在的风险,把力保贷款的平安性、流淌性、盈利性作为贷后管理的核心目标和根本。 2、加强

7、贷后管理,增加风险防范意识 一是做到精细化管理。贷款发放后,必需全过程、全方位地进行跟踪管理。客户经理要真正意识到对贷款的监督、检查与管理是提高银行资产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对发放贷款所担当责任和风险的自我疼惜措施。客户经理要乐观、主动地与借款人保持亲热联系,经常深化企业了解企业状况和经营力量。依据不同的担保方式,定期检查抵押物的完好程度、市场售价的稳定性,对保证人资信主财务的变动状况,以及借款企业所在行业在经济进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地位及变动趋势,作出经营猜想分析,做到精细化管理,增加风险防范意识,确保银行资产质量。 二是加强贷后动态管理。从市场角度看,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处于升级换代

8、时期,市场瞬息万变,企业此消彼长,经营风险增大,贷后的风险也随之加大;从企业的信用程度看,尚未走上法制化的轨道,一些企业借改制之机,实行各种手段逃废债务,往往造成银行贷款悬空;从企业自身进展看,客户产品生命周期及其在本行业中所处位置是动态变化过程。为此,我行必需加强贷后动态管理,依据企业的动态变化,作出正确、准时的贷后风险推断。 3、完善贷后管理制度,提高贷后管理水平 一是要依据客户的大小、风险度凹凸、产品市场竞争力量以及客户信用等级等进行分类,细心设计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贷后管理制度,实施差异管理。工作重点要放在重点关注类客户定期分析上。二是建立必要的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客户经理、风险经理开

9、展工作争辩,以便觉察、争辩和解决新问题,提高识别力量。三是完善贷后管理责任追究制度,规定信贷管理各岗位和环节的贷后管理的责任,明确问题贷款的上报时限和处理时限,对未按规定进行贷后检查和风险预警,导致贷款形成不良、欠息及其他损失的责任人,视状况赐予惩罚,杜绝应付公事、为检查而检查的现象。 4、拓宽贷后管理内容,提高银行资产质量 完善的贷后管理除了传统的贷后管理内容外,还应包括指标管理、根底管理和客户管理等方面内容,从而将银行的关注点着重于客户的市场结构及销售指标变化、财务指标变化、信贷资金流向、资本及资产运行变化、与银行合作态度上的变化和经营管理层领导变化等风险把握点,以及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调整、

10、税制、利率改革、国际市场汇率变动等,着重分析这些变化的大小、趋势及其对银行业务的收益和风险所产生的影响,实行正确、有效应对措施,提高银行资产质量,确保贷款平安。 5、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防范金融奉献 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防范金融奉献,要发挥信息反响作用,分析猜想风险。要通过对贷后信息的综合加工处理,坚持分析猜想,及早觉察风险苗头,提出防范对策。客户经理要精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走向和行业结构的变化趋势,特殊是对一些受政策因素影响大、贷款金额大的贷款户,更要留意把握最新的国家政策信息,拓宽业务信息面,增加全局敏感性,把握来自宏观方面的风险。要充分利用人民银行的信贷登记询问系统个人征信系统,通

11、过查阅借款人的信用状况,作出正确的决策。 对可能形成问题的风险和已形成问题的风险,其贷后管理必需抓住关键点和突破口,实行针对性策略,主动转移和躲避风险。在时间上,要找准时机,做到“提前猜想、适时而动;在工作对象上,要擅长捕获信息,找准目标,集中攻关;在工作手段上,必需将依法管贷贯穿于贷款风险防范的全过程;在工作方式上,要依据贷款对象、贷款金额、贷款周期和贷款风险程度等状况,分门别类,因企制宜,灵敏多变,切实有效地防范贷后风险。 6、加强培训,稳定信贷人员队伍 信贷人员是我行员工队伍的重要力量,在社会经济进展变化日新月异的状况下,要加大对信贷人员培训学习力度,不断更新学问,提高其业务工作技能。只

12、有培育出高素养的信贷人员,才能培育出高效益的客户。在加强信贷人员培训学习的根底上,要维护信贷人员队伍稳定。信贷管理是专业性强的一个岗位,随着信贷全面风险管理的实行,贷款管理精细化的实施,信贷人员不但要娴熟把握政策、精通各个业务品种并能娴熟办理各种信贷手续,还要把握宏观行业政策的信息,有预见性地预警、化解潜在风险,并在与客户打交道过程中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为此,应当保持信贷人员队伍的相对稳定,促进信贷工作的全面进展。 7、加快立法,构筑健全的社会信用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的完善是进行贷后管理的有力保障,必需加快立法,从法律上标准约束银行、企业、中介机构及相关部门的信用行为,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在人民银行信贷询问系统根底上,金融企业之间、社会各部门之间建立更广泛的信息共享系统,明确相关责任,杜绝本位主义,保证数据的准时更新和精确性,形成打击诈骗和信用不良分子的天罗地网,对破坏社会信用体系的行为严峻惩罚,为防范信贷风险制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