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自信道德建设价值分析 一、文化自信夯实道德建设的价值基石 坚持文化自信,加强道德建设,应强化文化自信的认知。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1(p33)显然,文化自信具有密切联系的三层内容,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高度自觉。它们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开拓了我们文化自信的深厚泉源,奠定着道德建设的价值基石。习近平说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
2、、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3可见,道德建设离不开文化自信这个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力量的推动。历史说明,无数炎黄先贤恪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创立了辉映全球的华夏道德,使文明古国同时成为礼仪之邦。中华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充盈着道德理性大智慧:庄子的“天人合一说明了自然界“天地人之间的融洽关系,孔子的“礼之用,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标准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伦理原那么及为人处世的起码美德,管仲的“忠孝节义表述了健康人品的根本准那么,王充的“仁、义、礼、智、信夯实了人与社会协调开展的道德根底等。中华优秀
3、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社会科学内容、治国理政智慧,更孕育着求真务实、崇学向善、勤劳勇敢、开拓创新、牺牲奉献的道德因子。诸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意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气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向善品质,“讲求实事、不尚空谈的务实风气,“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舍身精神,“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担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恢廓境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以及各种卓越的伦理著述等,都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促进社会开展进步奠定了重要的道德基石,也为中华文明诠释出高尚的道德价值
4、内涵,为人类历史开展特别是道德文明建设奉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力量。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科学文化自信更加自觉和全方位展开,以此为根底的道德建设如火如荼,彰显出自身独特的神韵与魅力。现当代中国,坚持文化自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成果丰硕,最耀眼、最核心者是革命、建设、改革途程中创造与展现出的一系列道德精神。共产党人为完成救亡图存历史使命,以开天辟地、牺牲奉献的大无畏精神,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开展道路,带着各族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使一个落后挨打、积贫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改天换地,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迈上了
5、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康庄大道,亿万群众的道德意识和道德品质获得了新的时代跃迁。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大放异彩;大庆精神、红旗渠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熠熠生辉。它们同我们党所创立的先进文化相伴随,离不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引领。习近平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开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
6、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4新时代里,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开展,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民族复兴进程的加快,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铸魂强基工程的全面推进,诚信中国、品质中国、品格中国、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等从不同角度与层面愈益彰显出道德建设的崭新风貌,提供了加强道德建设最科学最直接的民族先进文化的价值引领。实践说明,坚持文化自信引领道德养成,是道德建设的价值前提条件。文化自信成为人们重视、学习、了解、发扬与推广本民族道德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促进着道德建设的健康开展;文化自信有利于人们对道德
7、标准的遵守、对道德要求的践行,使本民族与国家独具的道德生活传统得以延续和开展。同时,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内在价值的充分肯定和持久生命力的坚决信念,打造出科学对待传统道德的鉴别力,以自觉把握和适应文化与道德建设开展规律。习近平屡次强调:“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5今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党中央领导人民紧张有序投入抗疫斗争,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胜利。两
8、个多月来的不懈奋战,为社会安宁和人民康乐,既有冲锋在前的医护人员,也有忠于职守的基层工作者和社区保安,还有疾驰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员与外卖小哥。同心战疫,共克时艰,深化了家人感情,拉近了社区、乡邻、个人间距离,极大增强了民族的道德凝聚力。2023年3月2023日,习近平在武汉视察时赞扬说:“大家夜以继日、不辞辛劳、默默付出,悉心为群众效劳,为遏制疫情扩散蔓延、保障群众生活作出了重要奉献,展现了武汉党员、干部不怕牺牲、勇于担当、顾全大局、甘于奉献的精神。64月4日庚子年清明节全国下半旗,各族人民一起深切悼念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的烈士和逝世同胞,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首都北京参加活动,大江南北、长
9、城内外,国家以最高规格的祭奠向英烈哀悼,人民以最深的思念为逝者送行。慎终追远,这庄严肃穆的仪式,寄托着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昭示着慨然前行的发奋之志,夯实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道德底蕴,获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赞许。许多外国政要及友好人士真诚表达了哀悼和支持,伊朗驻华使馆在微博中发文:“中国以国之名祭奠新冠肺炎遇难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对个体尊严与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也读懂了14亿中国人集体情感释放背后的团结与力量。7显然,坚持文化自信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不仅要克服盲目的文化自负与不当的文化自卑,还要挖掘和继承好民族文化传统,与时俱进促使优秀道德因子发扬光大,为
10、加强新时代道德建设发挥出巨大的价值引领。 二、文化自信彰显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 价值论揭示,价值取向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决定人们的利益选择,为其提供行动方向。我们党坚持文化自信价值基石,决定其提倡的道德建设出发点及落脚点均为中国人民谋福利、为中华民族谋开展。唯物史观说明,利益本质上表征为社会关系范畴,是人类一切活动之原动力,显示出主体需要同满足需要的客体之间关系。马克思指出:“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8(p187)无论是认识或改造自然及社会,人们都直接或间接为谋取一定之利益,获得与改善自己生存、开展的条件。因此,“人类的实践就是不断创造利益、检验利益和享用利益的过程,并在这个永恒
11、过程中与自然界、社会群体、个体之间产生种种关系,实际地创造和享用某种物质与精神利益,并在处理与协调这些社会关系中显现自己特有的价值取向,衍生出一定群体乃至社会大力提倡与共同遵循的根本价值导向。9(pp11-12)党的性质与宗旨说明: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谋利益,正是我们党产生和开展的党性原那么,凸显出鲜明的价值目标。以高度文化自信为根底所倡导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彰显出我们党为人民效劳、促进人的全面开展伟大价值取向。文化自信为正确处理群己关系确立根本道德价值准那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智慧,“义利相间、以义为先“和气生财、善解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宽以待人、厚德载物等文化底蕴渗透
12、到道德建设理念中,成为人际交往谨慎克制欲望和尊重他人意愿的现代阐释,转化为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及群体关系的道德价值准那么。张岱年先生指出:“个人与群体的关系问题,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问题,是价值观的核心问题。2023(p482)从价值观上认真解决群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指导人们实践中把握正确的价值取向、进行公允的价值评价、采取有利的价值行动,为道德建设提供了正确的主体尺度。还要看到,价值取向关联着社会关系,涉及人的本质问题。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1(p18)社会由个人组成,群体与个体相互依存,其利益紧密联结、共同促进。显然
13、,价值取向必然衍化为奉献精神与利益原那么的关系问题,即坚持群体诉求和个体诉求相统一,需要道德建设坚持集体主义的主导价值取向。十九大报告强调:“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1(p34)只有在道德建设中使人们言行同社会开展要求一致,才能实现闪光的人生价值。在抗击新冠肺炎战斗中,全国4万多名医务工作者火速驰援湖北武汉等重灾区,许多人除夕之夜团圆饭来不及吃背起行囊就出发,两个多月的“连轴转涌现了无数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家为社会的感人事迹。2023年3月2023日,习近平专程到武汉视察时深情地说:“广阔医务工作者坚韧不拔、
14、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展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展现了新时代医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12,称赞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这也是对所有正确处理群己关系、确立根本道德价值准那么者的崇高褒奖。文化自信为维护国家稳定与繁荣开展高扬爱国价值观。爱国主义历来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及全国人民道德建设共同价值支柱。党的十八大明确将“爱国作为公民最根本的做人标准和道德情操,同“敬业、诚信、友善一起成为个人价值准那么,也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与根本要素。从道德层面讲,爱国是公民应自觉遵守的社会行为标准。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在新华月报1949年创刊号上题词时,把“
15、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保护公共财物,作为“国民公德明确提了出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开展,社会主义根本道德标准坚持与时俱进。2022年9月,党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根本道德标准;2023年2023月,党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内容;2023年12月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对个人行为层面凝练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爱国置于公民根本道德标准的首位。十九大报告要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16、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鼓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1(pp34-35)这都为新时代坚持文化自信,不断培育爱国价值观提供了珍贵的理论指导。可以说,五千多年华夏文明,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道德品格家国情怀,宛如一条柔韧的纽带,将个人成长、家庭开展与国家兴旺紧密相连,高扬着对国家与家庭共同体的认同、热爱、奉献与担当,成为凝聚民族共同体的心理根底和爱国情感产生的伦理前提。这次抗击新冠肺炎战斗,海内外炎黄子孙同仇敌忾,捐款捐物,以各种途径聚集起战疫的磅礴力量。国内许多学校还开展以“向逆行者致敬“在战疫中成长“我和我的祖国为主题的活动,通过征文、绘画、手抄报、录制小视频等形式多元化地开展防疫宣传,引导学生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努力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延展了爱国价值观在“落实、落细、落小中的现实化维度。文化自信为促进人的全面开展贯彻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