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查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la****1 文档编号:65832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查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查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查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调查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我国县域经济开展方式调查研究报告 一、县域经济开展模式类型 (一)以效劳中心城市为主的城郊效劳型县域经济开展模式 指在城市经济的带动下,根据城市经济开展需要,形成的以效劳中心城市为主要功能的县域经济开展类型。由于中心城市经济开展的辐射和带动,加之长期的城乡交往,造就了此区域劳动力总体素质高,技术力量强,资金积累快,融资条件好,城镇密集 且呈放射状分布,水陆交通条件便利等特点。这类县域经济开展很快,经济开展水平较高,受城市经济开展影响大,对城市经济有明显的依附性。如以我国的上海、南京等城市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北京、天津、唐山等城市为中心的京津唐地区,以广州、深圳等城市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的各

2、县域,已形成了我国典型的高层次城郊型县域经济开展区域。 (二)以农业产业化为主的专业化基地型县城经济开展模式 这类县域经济开展模式是指利用县域内较好的农业自然资源根底,开展生产力水平较高的传统农业产业,并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快速开展,农业延伸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及其他效劳业的出现,逐步形成了以原有的产业为根底,以假设干适应市场需要的骨干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以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的外联市场、内联市场为特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专业化基地型县域经济开展模式。这种模式根据产业规模的不同,分为农业规模化专业基地型模式和工业规模化专业基地型模式两种。农业规模化专业基地型

3、模式是以开展商品性农业为根底,兴办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然后拓展农产品加工链,包括纵向产业链(农产品由粗加工开展到深加工、精加工)和横向产业链(为农产品加工配套的包装工业、销售业、运输业和其他效劳业),其开展的优势在于以县为单位,农工商、产供销和城乡经济协调开展。而工业规模化专业基地型模式,主要出现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以及中部和西部那些交通、通讯条件好,靠近中心城市的县域。这些地区工业化程度高,总产出规模大,经济结构合理,经济机制自我调节能力强,城市化水平高,居民文化水平和技术素质高,就业结构合理,就业率高,人均收入水平较高,具有吸收消化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和开展现代工业的根底,并有拳头产品

4、享誉国内外。这些县域经济开展实际上走上了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道路。如广东佛山、南海、中山等市,河南巩义、偃师、济源等都属于此种模式。 (三)以招商引资为主的外向商贸型县城经济开展模式 这类县域经济开展模式是指,利用县域内便利的经济开展优势及地处沿海、沿江、沿边、沿重要交通干线的对外交通运输条件,开展以流通组织系统为主导的商贸产业。有的县域华裔侨民较多,与境外联系密切,工业上充分利用境外力量,尤其是侨资侨力,通过建立三资企业和开展“三来一补等形式的对外贸易,促进当地工业的开展;农业上那么利用本地优势农业资源,通过开展名、优、珍、奇、特等农副产品,促进出口创汇外向型农业的开展,如珠江三角洲地区及

5、浙江沿海地区的经济发XX县区域多属此种类型。有的县域虽不在沿海地区,无沿海开放优势,但却具有重要的区位优势,它们或邻近重要交通干线,或地处两省甚至三省交界地区,或地处重要边境口岸,具有开展商贸经济的优越条件,通过商贸产业的开展带动生产、加工、物流、餐饮等多种相关产业的开展,进而促进县域经济的全面开展。 (四)以自然资源开发为主的资源型县城经济开展模式 这类县域经济开展模式是指利用县域内的资源禀赋,通过开展农业和矿产资源的开发,以农业、矿业产品的输出,来带动县域经济的全面开展。这种县域经济开展模式对本县域自然资源和区域外市场的依赖性很大,一旦自然资源枯竭或域外市场萎缩,县域经济开展就会受到严重影

6、响。我国中西部一些地区,在经济开展的初期阶段.由于缺少开展的时机,许多县域都把对某种优势资源的开发作为启动县域经济开展的突破口,来促进县域经济的开展。在经济开展水平处于较低级阶段时,选择这种模式具有客观必然性。但当县域经济开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受资源的约束,县域经济要想继续获得开展,就必须寻找新的开展模式。 二、制约县域经济开展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一)政策性因素 近年来我国出台的一些宏观经济政策对县域经济的开展产生了一些约束效应。如国家出台压缩过剩生产能力的产业政策,对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和结构的优化是有积极作用的,但同时对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县域经济的开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在具体的土地、户籍、金融等政策中,有些内容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开展的需要,成为县域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开展的“瓶颈。 (二)体制性制约因素 近年来,国家对县域经济的开展没有一个系统的政策体系,尽管对解决“三农问题强调很多,但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无论是采取的扶贫政策,还是制定的支农政策,都不能从根本 第4页 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