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报告篇一:研究报告主要内容目 录一、课题的提出与界定 .1(一)问题的提出 .1(二)主要概念界定 .2(三)主要理论依据与观点 .3二、课题的研究设计 .4(一)研究目标 .4(二)研究内容 .4(三)研究意义与价值 .4(四)研究的思路 .5(五)研究的方法与过程 .5(六)课题研究人员分工 .6三、课题研究的成果 .6(一)认识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6(二)探索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方法 . 10(三)创生了具有农村小学地域特点的校本课程 . 14(四)探索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农村小学应用校本课程的方法 . 15(五)构建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下农村
2、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保障机制 . 19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 20(一)学生方面 . 20(二)教师方面 . 22(三)学校方面 . 23(四)社会影响 . 24五、问题与讨论 . 25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方法研究研究报告“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方法研究是由泸县玄滩小学承担的泸州市教育技术科研课题,从学校自身特点和需求出发,以实践研究为主线,从运用的角度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经过三年多的实践研究,总结出了一套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与应用校本课程的方法,构建了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的保障机制,推进
3、了学校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的纵深开展。一、课题的提出与界定(一)问题的提出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确立与完善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开发机制与管理模式,是新一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和亮点,也是教育管理体制以及课程改革深化的必然。校本课程开发是社会进步、科技开展、教育变革的客观要求,是课程深化开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校本课程开发在适应社会变化方面更加灵活,更加贴近学生实际需要,可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开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切实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教师的特点,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自主、
4、协调地开展。校本课程开发也为教师提供了无限的表现与创造空间,使教师更加深刻理解国家教育方针和学校办学宗旨,使教师不仅成为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成为课程的构建者。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学校课程的实施,使学校对课程的开发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根底。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前提和根底,开发和利用地域自然、文化资源,加强中小学课程建设,对于完善课程结构,增强课程的选择性,适应不同学校、教师的需要和学生多样化开展,促进课程与生活、与社会的联系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农村小学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对教师的传统课程观念带来较大的冲击,教师要很快地适应新课程的
5、要求,还需要相应的能力、条件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教师教育观念有待转变,对校本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也有待提高。理论上探索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在实践方面根据构建的教学模式设计课堂教学案例并进行实证研究,给学科教师和学生提供具体而实用的参考,对更新本学科教师的教学观念、增强教学能力、减轻教师教学的压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积极的现实意义。面对农村校本课程,各个地区开发的校本课程都在进一步完善之中,开发的内容不一样,利用的资源不一样,所以运用的方法还没有统一的模式,到目前为止,可借鉴和使用的资源仍比较薄弱。优化农村小学教与学过程和如何充分
6、利用农村特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已成为迫切的时代要求,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专业开展和探索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已成为农村小学急需研究的课题。(二)主要概念界定“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时代背景下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农村小学指主体学生来源于农业生产为主要经济收入家庭的学校。“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做出的关于课程开发的决定或所采取的课程开发活动方式,其立足点、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校自身,其核心在于强调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基地,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根底和决策依据,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方法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编写
7、(开发)与实施(应用)“校本课程的具体措施。在“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中的开发与应用方法研究课题中,“现代教育是运用教育技术手段去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效率与效益的理论与实践,其“技术既包括有形的“物化技术(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也包括无形的“智能技术(观念形态)。“农村小学是指以农村资源为背景构建校本课程。课题强调学校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师为课程开发的主体,进行课程的规划与设计,活动的组织、辅导、评价与展示,使学生通过访问、调查、搜集、讨论和社会实践等诸多方式去进行活动,还给孩子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主
8、要理论依据与观点1政策法规依据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开发适合自己本校实际情况的校本课程,提供给不同需求的学生选择。据此可知,我国己经从政策上明确了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学校可以根据师生的特点、教育资源、学校传统以及教育者的办学旨趣来确立学校自己独特的开展方向。2理论依据(1)实践论马克思主义一贯主张要重视书本知识,但是也从来认为知识最深厚的根源乃在于实践之中。实践是知识之源,实践是认识的根底。如何让学生在认真读书的根底上广泛地参与社会生活实践,这是现代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应该让学生懂得,读书是学习,实践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可以在书本和课堂之外,也可以在学校
9、之外。(2)现代课程理论课程的价值在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和谐开展。学生的开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课程开发到课程实施与评价的每一环节,都必须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根底之上。课程必须适应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被动地适应预先规定的课程。3现实依据为克服国家课程与学校教育需求的脱节,国家课程与学校办学条件的脱节,国家课程与学校教师的脱节,不少农村小学虽然已经十分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使用。但是,已经开发的一些校本课程仍有缺乏之处,如地域特点还不够强,体系比较零乱,层次还较低,有的不太贴近学生生活。农村小学应加强我国素质教育的观念深化,结合学校外部与内部环境资源、满足学生需求,发挥教师的特长,为表达学校特色,着力培养学生能力。综上所述,本课题的研究很有必要,对学校内涵开展,教师专业开展,学生自主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二、课题的研究设计(一)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使广阔教师加强对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弄清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