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马一浮与道家哲学之间的关系分析.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662845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马一浮与道家哲学之间的关系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马一浮与道家哲学之间的关系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马一浮与道家哲学之间的关系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马一浮与道家哲学之间的关系分析【】马一浮的作品老子注的最鲜明特色就是用佛教思想的语言来解释注明老子上篇,同时结合庄子而著庄子笺。马一浮一直辩证看待老、庄哲学,对老子所提出的“为道日损修养方式大为赞同,对庄子所提出的“逍遥游这种自由放浪之境界,“心斋坐忘之方式极为欣赏。同时也一针见血的批评老子辩证法思想中的消极因素,以及庄子作品中所表达的相对主义认识论。【关键词】马一浮;道家哲学;关系现当今,学术界对马一浮著作的了解仅限于其以“六艺论为特色的新儒学研究。然而对马一浮对道教的研究,只限于对老子注的表层,研究成果并不多。考虑到此,笔者专门针对马一浮对道教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研究,尽量根据其著作揣测马一

2、浮对老、庄思想的态度和评价。笔者通过研究得出了一个根本的结论:马一浮作为儒学大师,对老、庄到家思想的阐释还是基于根本的儒家本位的,辩证看待分析老、庄哲学一方面对其局部思想,如“为道日损、“心斋坐忘的修养方式表示赞同,另一方面,也含有对老、庄哲学消极因素的批判。一、马一浮对老子的论述馬一浮先生对老子哲学的辩证评价主要表达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老子所提倡的“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治国理念加以赞赏,对书中“为道日损的修养方式表示赞同;然而另一方面,马一浮站在传统儒家本位的的立场上,一针见血地批评了老子辩证法中的消极因素,马一浮运用佛教般假设思想要对老子,从而著老子注。1920年夏天,马一浮先生完成老子

3、注的最初手稿,其“以病缘中缀,不复措意,故只注上卷32篇,老子下卷32篇未曾注。1949年经马一浮先生的学生寿毅整理抄录完成老子注一书。经上海学者虞万里整理发现,现在尚存三个版本的手抄本:1、蒋国榜于1949年抄写的手抄本。2、1988年复性书院学子陈兆平的重抄本。3、印有“儒林典要的手抄本。然而马一浮先生老子注的稿本下落还有待考究。马一浮先生于1920年前后潜心研究佛学,与李叔同一同研究佛学,这也是是李叔同遁入空门的直接原因,马一浮游历名山大川,广泛结交各大寺庙,专心研究佛学,结交众多方外之友,其也是马一浮以般假设解老子的因缘。历史上儒释道三教也有并流合一的现象,佛教传入当时中原大陆时,便广

4、为国人解说,其于道家的很多观点根本吻合,故以般假设解老子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二、马一浮对庄子的论述马一浮对庄子的解读,与其解读老子的特色大相庭径,也是以佛学原理来解释庄子的齐物论等假设干文论,最后经过整合著庄子笺。据推断,庄子笺成书时间应该与老子注相同,大概是1920年前后,因马一浮以佛解庄子的判教论可推断。总体来说,马一浮对庄子一书的注解根本遵循郭象,然互再引用佛教原理“诸法实相、“性空、“缘起、“三谛,最后完成对庄子的注解。马一浮对庄子的态度批判继承,尊崇传统儒家立场,对庄子中“齐是非的相对主义认识论进行评判,认为其言论“失其正,马一浮给出这样的理由:“庄生之因是因非,因非因是,虽迥然异乎流

5、俗,亦使人漫无据依。并且以为,“物之不齐,是物之情也。假设言其理,奚待于齐?齐之,实赘也。马一浮认同孟子中所提倡的“智之端也的“是非之心,认为这才是“人心之本,从此可看出马一浮的根本儒家立场。马一浮在对庄子批判同时,也有继承,其在行径一诗中提到:“神人贵无功,事兴由蛊坏。未知一性平,遂令六合隘。精气不自守,乃为攻取害。假设以天眼观,万族等尘芥。众所周知,“神人贵无功一句源于庄子的逍遥游中“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功。同时,“万族等尘芥是对齐物论中“以道观物的最正确诠释,以“道俯察万事万物,到达“齐物的逍遥状态。马一浮先生也曾在文中明确指出逍遥游中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功非虚言论,而是

6、实意。在批判继承的同时,马一浮对庄子所提倡的“心斋坐忘的修身之道极为感兴趣,在马一浮先生注老子时,就已经将佛教“性空的理念引入探讨修身之道,同时马一浮对“心斋坐忘的理论实践也是身体力行的,在其杂兴的诗文中,有这样的描述:“三月心斋学坐忘,不知行路长春芳。理窟一诗中“道听无悬解,心斋息坐驰。超然言象外,未许众人知。也是最好的佐证。马一浮已经“超然言象。“心斋已经炉火纯青。晚年马一浮先生的书法作品大多项选择题庄子,表现其对庄子思想掌握程度之高,马一浮幼名福田,后改名为“浮,字一浮,其源于庄子“其生假设浮。马一浮临终前绝笔:“乘化吾安闲,虚空任所之。形神随聚散,视听总希夷表达出“顺其自然的生死观念,

7、其与黄老之学的理念也是相吻合的,与老子所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以及庄子“达生、乐死“的观念相一致。三、结语马一浮对道家哲学的探讨主要还是基于儒家本位,进行批判继承,再加以佛教思想进行注解,辩证看看待道家哲学。其最大的特点也就是以佛解道,成就了其特色,其对道家中的消极因素进行的无情的解释,同时也对其自由的境界以及修身之道表示赞同,有其建设性的一面,也为后人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参考文献】1 张宏敏. 马一浮与道家哲学研究J.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3,01:88-92.2 韩焕忠. 破除情计见实相马一浮对庄子的禅学解读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23,05:9-11.3 何 睿. 廖平、马一浮思想体系中“六经“六艺定位之异同论J. 宜宾学院学报, 2023,07:8-13.【作者简介】马倩1989,女,硕士研究生学历,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哲学与现代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