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663133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3年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3年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23年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23年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23年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的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贫困地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的调研报告 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嘉陵江中游,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29万,其中农业人口585万,是一个典型的革命老区、丘陵旱区、贫困大区。全市9县(市、区)中有4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1138个重点贫困村,到2023年底全市重点贫困村中还有人均年收入683元以下的特困人口6万人、684944元的低收入贫困人口25万人。 2023年6月,国务院扶贫办为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时的重要嘱托,确定在开展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工作。一年多来,市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开展机遇,以县和库区为重点,“从群众最急盼解决的事情做起,从打根底利长远的事情做起,从具备

2、根本条件的事情做起,逐步探索出“一手抓产业培育促进开展,一手抓解决百姓疾苦促进和谐的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新路子。为此,我们全国人大代表组的成员就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认为其做法值得推广,成效令人欣慰,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于后。 一、主要做法 在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工作中,始终坚持把突出产业支撑,解决百姓疾苦,尊重群众意愿,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等作为重点,着力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坚持一切开展依靠群众,一切开展为了群众,一切开展成果由群众共享,极大地加快了试点工作进程。 (一)突出产业支撑,促进经济开展。市委、市政府针对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开展缺乏,最大问题仍然是产

3、业培育滞后的现状,经过深入调研和慎重的决策思考,响亮地提出了“一手抓产业培育促进开展,一手抓解决百姓疾苦促进和谐的工作思路,将产业培育作为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支撑农民持续增收,促进经济持续开展。一是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增强反哺功能。大力实施“20户龙头企业倍增方案和“20230户中小企业成长方案及“六个百亿工程,做大做强石油化工产业、汽车汽配产业、丝纺服装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等四大产业,实现工业经济的突破性开展,增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功能。二是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突出特色和优势。围绕各县(市、区)确定的1-2个立县富民主导产业,重点支持

4、国家、省、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上档升级,倾力打造一批龙头企业集群,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强力推进顺(庆)西(充)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区建设,重点抓好“一江三线(嘉陵江、国道212线、潆溪-新政-马鞍线、嘉陵-高坪-营山沿线)的产业突破,全力扩张一批有龙头企业带动、特色明显、规模较大、品牌较响、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种植基地和养殖园区。积极引导龙头企业采取寄(托)养制、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生产要素入股等多种经营方式,鼓励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着农民开拓市场,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让更多农民增收得实惠。三是强化劳务技能培训,提高劳务效益。依托职业技术院校、劳务培训基地及各类培训机构,大力实施“农村贫困劳

5、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百万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劳务品牌工程和“证书工程,重点抓好“川妹子、川厨师、川建工等劳务品牌培训和定单培训,提高农民工择业竞争能力和务工收入水平。加大有组织、成建制劳务输出力度,加强农民工维权效劳体系建设,强力实施“回引工程,大力开展以民营经济为主的农村 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增加就业岗位,就地吸纳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四是大抓旅游产业开发,统筹城乡开展。把旅游业作为重点产业来抓,围绕打造嘉陵江生态文化旅游精品、嘉陵江第一曲流旅游区、朱德故里和阆中古城等龙头带动旅游产品的开发,圆满完成创立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目标,使旅游产业成为了新的支柱产业,促进了城乡统筹开展。

6、 (二)关注民生疾苦,解决百姓“六难。全市认真按照“一水二路三产业四人居环境五社会事业六民主法制的思路,在重点贫困村大力实施了整村推进扶贫战略,努力把解决影响百姓疾苦的行路难、饮水难、就医难、上学难、用电难、增收难作为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来抓。县在试点工作中,以农村人饮、道路建设为重点,加快朱德故居园区建设XX县区城迁建,着力改善农村根底条件,推进两年发生大变化,迎接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在库区,紧紧围绕“一低保两救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救济、大病救助)、解六难(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用电难、增收难)、一迁建(农民就地迁建)八项工作重点,迅速启动,精心实施,实现三年扶贫攻

7、坚初见成效的目标。库区扶贫的根本作法形成了扶贫开发的新特点,丰富了扶贫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内容和新经验。省委书记张学忠在2023年7月视察库区扶贫工作后指出:“水库抓水、路建设和产业开展的作法应予以总结。 (三)尊重农民意愿,发挥主体作用。县在试点工作中确定扶贫新村建设改变过去由政府指定为群众主动竞争,由干部决定为群众民主决策,由干部管理为群众自已管理,让农民参与决策、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充分表达了农民的主人翁地位,激发了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该县以协会的方式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效果非常明显,他们对无开展根底、无主导产业的村,从文化切入组织协会;对有一定根底、正在开展产业的村

8、,按照“群众入股、政府配股、贫困户赠股的方式,从金融合作切入组建协会;对根底较为完善、已有一定产业的村,从产业切入组建协会,逐步探索出“新村确定民争、建设工程民决、村务活动民理、和谐农家民选、贫困农户民评、开展协会民办、环境卫生民护、后续工程民管等新做法和新经验,把以人为本,尊重民意,激发群众活力,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贯穿在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始终,解决了过去扶贫开发中群众被动参与、存在“等、靠、要的问题。 (四)强化自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针对贫困地区农民科学文化知识匮乏、开展意识缺位、民主法制意识淡薄、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等情况,在农民群众中广泛开展了“四比四看(通过解放前后的

9、比照,看到自身地位的变化和提高;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比照,看到生活水平、质量的变化和提高;通过税费改革前后的比照,看到实际收入的变化和提高;通过整村推进前后比较,看到村容村貌的变化和改善)、“四进农家(政策进农家、法律进农家、科技进农家、卫生进农家)、“四项评选(评选和谐农家、评选满意干部、评选先锋党员、评选守法公民)、“四项查看(查看群众收入是否增加、查看干部作风是否转变、查看长效机制是否建立、查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的“四个四活动。如县利用农闲时间,引导农民组建锁呐腰鼓队、说唱队、秧歌队,自编自演,说身边人、讲身边事。利用现代远程小编络等手段,组织农民学技术、学科技,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教育广

10、阔农民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提高其思想道德观念、政治觉悟和广阔干部群众对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让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明礼仪、知党恩的新型农民迅速涌现。 (五)探索“四权模式,整合政治资源。在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工作中,为整合村民自治政治资源,实现民主管理,探索出了“强化村党支部的领导权、保障村民大会的决策权、落实村委会的执行权、完善农民群众的监督权的“四权模式,变“为民作主为“让民作主,“大事让农民说了算,最大限度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激发了村级组织活力,理顺了村级组织的工作关系。如县日兴镇九湾村党支部组织群众采取投“玉米粒的方式,表决扶贫新村建设中该办事情的先与后;X

11、X县区飞凤镇桥亭村采取“双向选择提议、村民会议决策的方法,使一事一议的难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四权模式受到了中组部、中央先教办和人民日报、四川日报等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今年3月全国扶贫办主任会议在召开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已先后有近202300人次来学习考察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的新经验。中央党校党建研究部主任王长江同志在今年9月考察了的试点工作后说,“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的种种探索至少将我们的研究成果提前了三年以上。 二、初步成效 在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试点工作中,以统筹城乡开展,改善农村根底条件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重点,大力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和劳务扶贫“一体两翼战略,使农村的根底

12、设施、长效产业、人居环境和社会事业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促进了经济社会和谐开展。为此,胡锦涛总书记批示:“设想很好。已初见成效。望坚持不懈,扎实推进。让广阔农民得益。 (一)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有新改善。通过兴水、修路、立产业、农户“三建五改(建家、建园、建沼气池,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解决了长期困扰贫困农户的水、路、电、通讯等瓶颈问题,贫困乡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建成了黄氏祠村、高坪青林村、蓬安桂花村、营山锁水村、西充鹤鸣庵村、南部望月村等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文明新村。目前全市40%的农户吃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60%的乡通了油路,70%的村通了泥结碎石路,95%的村社通了

13、电,90%的农户辞别了茅草房住上了砖瓦房,中低产田土通过改造下降到30%,森林覆盖率到达32%。县新建各类人饮工程近2万处,提前1年解决了胡锦涛总书记非常关心的26万人饮水困难问题,并在2023年遭遇百年罕见干旱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投资2023.6亿元,装机2023.8万千瓦的新政航电工程全部建成投产;思德水库综合整治,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全面完成并恢复蓄水;新建通乡油路98公里、村社道路372公里、便民路232公里,连接、和朱德故里马鞍镇的“两路一桥(潆溪-新政路、新政-马鞍路、新政嘉陵江大桥)工程于2023年2023月如期竣工通车。库区72个重淹村仅一年多时间,就新建人工井(机井)489口、供水

14、站63处,整治维修山坪塘27处、蓄水池114口,维修提灌站9处,解决了近万人的饮用水困难;新修了287公里村社道路,有38个村通了村道公路,备受库区人民关注的西河大桥已于7月28日开工,其它配套工程正在抓紧建设;对生产条件恶劣、长期缺水的453户1841人实施就地迁建,集中居住,影响库区群众多年的难题初步得到解决。 (二)特色产业培育有新成效。通过产业扶贫,全市建成了一批蔬菜、林果和畜禽等特色产业基地和专业乡镇村社。探索出了嘉陵凤垭山“业主+农户、南部“先锋蚕业合作社+农户、高坪“富达公司+竹业协会+农户、顺庆“托牛所+农户、蓬安“龙头企业+寄养农户等现代农业的经营模式,初步形成了畜牧、优质粮

15、油、丝纺、果蔬、竹药、水产等六大特色产业链,培育了规模以上重点龙头企业80家,其中8家跻身国、省重点龙头企业行列,开展了较为标准的农村专合经济组织1230多个,带动60%的农户进入了农业产业化链条,使20多万贫困人口从中受益。仅县就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新建獭兔养殖基地40个,年可出栏獭兔500万只,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獭兔、生猪、粮油、水果、劳务输出等五大产业。全市近两年还通过扶贫培训、阳光培训等途径,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70万人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0万人次,每年输出农民工达157万人以上,创劳务收入90多亿元,支撑起农民增收的半壁河山。 (三)县域经济实力有新增强。预计2023年工业销售收入将超过300亿元,财政收入可突破2023元,三次产业结构去年首次实现二产超一产。全市2023年上半年gdp到达175.4亿元,同比增长14.1%,增幅列全省第七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0亿元,同比增长31.3%,增速比gdp增速高17个百分点。工业效益综合指数到达204.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37.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3.1亿元,增长3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达4468元,增长2023.5%,高出全省0.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到达1389元,增加176元,增长14.5%,高出全省1.8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到达345户、净增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