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调研分析.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664718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调研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3年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调研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3年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调研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3年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调研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3年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调研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23年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调研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调研分析 消费信贷是商业银行以消费者为对象发放的用于购置消费品或享受消费性效劳支出的贷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信用关系开展到一定阶段时的产物。我国消费信贷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专业银行在大中城市开办个人住房贷款业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扩大内需,支持和鼓励商业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先后出台了20多项支持消费信贷的政策措施,允许商业银行开办消费信贷业务,为消费信贷创新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特别是国家推出住房改革、住房货币化、教育制度改革等政策,我国消费信贷适应消费需求及消费层次呈多元化加速开展,贷款总量持续上升,贷款品种呈多元化开展态势,进入了快

2、速增长阶段,消费成为稳定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消费信贷余额为从1997年的172亿元增加到2023年11月末的3.24万亿元,增长了188倍,消费信贷占各项贷款的比例由缺乏0.3上升到11.66%,消费信贷在规模、结构、质量、增速等方面表现出强劲开展的态势,同时也表现出东中西部梯次明显、城市优于农村等特点。与此同时,消费信贷特别是个人住房贷款、汽车贷款以及助学贷款等因低风险、高收益成为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优化资产质量、提高盈利能力的开展战略。 一、消费信贷开展的原因 (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发生转变 消费信贷快速开展的前提条件。一是消费者具有较强的购置力,收入大于即期

3、支出,且有能力支付分期付款;二是消费者预期收入高于当期收入。从我国实际情况看,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不断提高,已经从2023年的6280元、2253元增长到2023年的11759元、3587元,居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激活了住房、汽车、旅游等消费市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粮食直补、农机直补以及取消农业税等,增加了农民现金收入和纯收入,提高了农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进而提高了农村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为商业银行利用市场化、商业化创新农村消费创造了客观条件。住房管理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的日臻完善,特别是取消福利住房制度,代之以货币化分房制度,实现了住房的商品化,居民个人成为

4、住房的消费主体。 再就是,随着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节约就是节俭、“消费就是浪费的消费观念逐渐改变,进一步改变了居民消费预期。居民利用消费信贷,提前改善生活质量,尤其是局部消费者利用信用卡的免息期进行家庭理财,也成为一种新的时尚。 (二)消费政策的刺激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金融制度不兴旺,机构组织体系不完善,信用功能缺失,消费信贷产品单一。特别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长期存在金融压抑和强制储蓄现象,福利性分配制度扭曲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价格生成机制,造成居民金融资源过分集中于银行体系的储蓄保有形式,而不是消费信贷。消费信贷的产生与开展,放开了居民消费的闸门,扩大了居民

5、进行消费的缺口和空间,导致居民消费在时间与空间上资金安排移位,给商业金融开展消费信贷创造了根底。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23年的3.42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9月末的6.4万亿元,消费引导生产、拉动国民经济增长作用增强。 (三)科学技术高速开展 科技的开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网络商务的兴起,促进了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信用卡、网络银行、 银行、 银行等业务快速向消费缴费领域推进,新技术向消费信贷领域渗透,催生了许多消费信贷的新方法、新产品,使银行更加贴近消费、促进消费,为消费信贷快速开展提供了信用根底。 (四)商业银行的积极推动 商业银行利用在账户、网络优势,广泛参与居民的消费

6、活动,加强与商家合作,推进货币电子化,解决了商户大量的现金管理问题,同时加强消费信贷市场营销,不断推出消费信贷新品种,繁荣了城乡消费市场。 二、我国商业银行消费信贷开展的现状 (一)消费信贷制度趋于标准与统一 消费信贷的贷款对象是个人,贷款用途是用于消费,目的是提高消费者即期消费水平,有利于消费者合理安排终生消费。消费信贷提前了消费时间,实现超前消费。在偿付方式上,为缓和借款人还款压力,实行分期付款。消费信贷融资与融物一体的特性,为商业银行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提供了现实可能性。消费信贷合同是事先拟定的格式合同,关系人为商业银行、商品与效劳供应商和信贷消费者。商品与效劳供应商在消费品价格、质量等方面

7、具有绝对的信息优势,从而导致消费信贷制度趋于统一。 (二)消费信贷创新的宏观经济环境比较宽松 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银行流动性过剩可以说是金融资源配置矛盾的突出反响。银行信贷资金急于找出路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的调研分析第2页 ,消费信贷成为重要突破。近年来,房地产过热的财富召示效应,引发了新一轮的住房贷款热销;汽车产业政策,引发了汽车市场的火爆,汽车消费贷款大量增加,进一步催生汽车金融公司的产生;国家出台助学贷款方法,实行助学贷款招标,导致助学贷款规模迅速扩大。中央银行消费者信用控制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2023年提高了二手房首付比例,严禁商业银行发放无指定用途消费贷款,对调节消费信贷总量、优化

8、消费信贷结构、抑制过热的房地产开发和过高的房价起到了积极作用。货币当局有保有压,疏堵结合,积极引导消费信贷,取得了良好的调控效果。 随着我国城市化、消费升级、工业化等内生经济力量的增强,导致消费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改变了居民的消费心理预期,消费信贷资源配置成为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因素。消费信贷创新,进一步促进了消费信贷营销模式和利润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流动性过剩、外贸顺差过大的条件下,扩大内需的政策,长期看仍为消费信贷的开展提供了较为广阔的空间。 (三)消费信贷市场开展前景比较乐观 随着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和汽车消费贷款业务为主的信贷规模的迅速扩大,个人和家庭的私人举债通过广泛参与金融市场活动得

9、以实现,消费信贷一级市场容量迅速膨胀。2023年9月末消费信贷总额只占到gdp总额的18.6,前三季度新增消费信贷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仅为2023.3。按照国际经验,人均gdp在202300-3000美元之间是消费信贷开展最快的时期,但与兴旺国家银行个人贷款占总贷款比例一般不低于50%相比,还有巨大的开展空间。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第四次“中国消费信贷调查显示,住房、汽车和教育仍是未来信贷消费的主要选择,比例分别为43.3%、20.7%、11.9%。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被访者,信贷消费的第一需求是汽车,而月收入3000元以下被访者的首选信贷消费对象那么为住房。 (四)消费信贷品种增加

10、从消费领域看,消费信贷已经从较为单一的住房、汽车开展到旅游、助学、耐用消费品、信用卡消费等多个消费领域;从信贷工具看,开展到信用卡、存单质押、国库券质押等多种方式;消费信贷产品主要围绕客户的住行需求进行创新。 三、商业银行消费信贷面临的风险问题 (一)宏观经济经济周期性风险 消费信贷一般期限较长,经济形势、金融政策敏感性强。在贷款期间,假设存贷款利率发生变动,会给银行带来一定的风险。西方国家商业银行通过利率缺口管理、浮动利率以及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方式,躲避利率风险。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兴旺,市场开放程度较低,贷款利率仍由人民银行控制,商业银行难以躲避利率风险。从宏观经济周期看,“十五期间宏观经济出

11、现了景气周期上行阶段,在当前“三过形势下,财政、货币趋于紧缩,宏观经济的大起大落,势必造成相关一局部的消费信贷沉淀,如果没有消费信贷二级市场的对冲,将会影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从消费者角度分析,消费信贷的第一还款来源是居民家庭的稳定收入,第二还款来源是相应的抵押品、担保品、商业保险等,由于央行2023年的持续加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消费信贷的清偿能力,具体表现为信用违约、不良贷款增加、提前还贷、撤销保险等现象。再就是长期看借款人收入会出现较大波动,如通货膨胀率上升,也将影响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进而导致消费信贷出现大面积的不良贷款,进而导致经济衰退。 (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 1.经营风险。当前,消费

12、信贷仍以住房按揭和汽车按揭为主,继续表现出高风险、高资本消耗的特征,短期内仍难以实现消费信贷的规模效应和规模经济。在以效益为中心的绩效约束和资本约束机制下,审慎经营机制不健全,造成重开展、轻管理,重规模、轻效益,甚至违规经营局面,主要表现为消费信贷失真,如当前银行领域出现的假按揭贷款、假委托贷款等,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潜在经营风险。 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缓慢,消费信贷缺乏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消费贷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客户分散且数量大、客户风险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对不同客户群应采取不同的利率定价,以实现贷款风险收益的最大化。但由于目前我国利率尚处于管制阶段,商业银行无法通过差异定价的贷款策略

13、,增加对高风险客户贷款的风险贴水,从而不能有效地降低消费贷款的平均损失率。 2.操作风险。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水平不高,更缺乏消费信贷方面的成熟经验,同一个借款人的信用信息资料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通常依靠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材料进行决策,难以掌握借款人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及信用记录等信息信,导致银行和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在微观层面,造成商业银行盲目追求市场份额、扩大消费信贷规模,导致贷款“三查不尽职,形成了大量的信贷风险。如未经批准擅自降低贷款条件,发放“零首付住房信贷,发放无指定用途的消费贷款,尤其是个人消费贷款直接或间接提取现金,商业银行

14、无法跟踪监控,导致局部信贷资金流入股市、汇市等,扩大了潜在损失。目前,中资商业银行仍然存在较为严重的金融腐败、官僚主义问题,银行之间、部门之间缺乏整体的联动机制,公司业务部、零售业务部、银行卡部等各自为政,办理不同领域的消费信贷业务,导致同一借款人可在同一银行多头借款或透支,加剧了消费信贷风险,形成“房奴、“卡奴等怪象。 3.市场风险。(1)市场价值重估。由于价格改革逐步深入,价格机制日趋完善,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加大,贷款内在价值变化较大。如一楼房售价30万元,半年后按照市场重置价值到达50万元,银行如追加授信,那么面临市场价格下跌的风险(2)抵押物处置风险。在国外,当借款人无力归还借款时,银行

15、经常通过拍卖的方式处置抵押物,以收回局部贷款。而我国拍卖市场不兴旺,抵押物变现能力差,因而当借款人发生信用风险时,银行不能平安及时变卖抵押物,收回资金。目前局部商业银行停止汽车消费贷款即基于此原因。(3)抵押物不可抗力风险。因自然灾害、意外事件不可抗力造成抵押物灭失,商业银行失去抵押保障,导致损失。如汽车损毁报废,无法拍卖,银行难以得到还款保障,同样也会扩大风险。(4)按揭贷款面临较大的利率变动风险,当利率下降时,借款人会提前偿付贷款,举借新贷款来防止损失,使银行面临提前偿付风险;当利率上升时,银行又无法抽回资金投资高收益资产,提高了时机本钱。 4.道德风险。(1)借款人道德风险。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完备的个人信用制度,缺乏有效的个人信用管理体系,加之个人收入的不透明和个人征税机制不完善,银行难以对借款人财产、收入的完整性、稳定性和还款意愿等资信状况做出准确判断。借款人与商业银行信息不对称,在缺乏有效的社会信用机制约束的条件下,借款人多头开户、挪用贷款以及骗贷等事件时有发生。消费信贷要求商业银行对每一笔业务都要进行评估,以降低风险,而作为零售业务,商业银行短期内难以实行标准化、批量操作,复杂的评估必将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本钱,甚至是无利可图。(2)商业银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过度放贷,纵容借款人借入无还款来源的贷款,导致消费贷款违规流入股市、房市、汇市等,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