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扶贫到户新模式调研报告 近年来,国家对扶贫工作实行新的扶贫标准,更加关心关注民生问题。在产业扶贫、雨露方案、扶贫搬迁、小额扶贫贷款等专项扶贫工作和根底设施、公益事业、教育、医疗、根本社会保障等行业扶贫方面,加大了扶贫到户力度,努力使扶贫政策全面覆盖低收入人口,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也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作为工作主体的贫困户中,存在着“一差、“四低和“二重现象。“一差即生存条件差。有些贫困户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四低,一是受教育程度低。二是脱贫意识低。相当一局部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小农意识根深蒂
2、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还有一局部人有一定智力障碍,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三是开展技能低。农村专业技术人员只占农村贫困人口的3%左右,缺乏自我开展的能力和动力。四是收入水平低。多数贫困户是纯农户,贫困劳动力从事第一产业的比例为65%,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二重,一是教育负担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8000元左右,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上学负债累累。二是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外出务工仅占15%,贫困户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一遇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
3、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鉴于目前贫困户存在的诸多问题,为了创新扶贫到户新机制,探索扶贫到户新途径,开辟扶贫到户新模式,使创新扶贫到户扶持机制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我们结合本市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思考。 一、要因地制宜,优化到户扶持模式 1、产业扶贫到户。一是对贫困户的直接扶持应以扶持开展种养加为主。通过初步算帐,种植业按户平开展4亩经济作物,养殖业户平养58头牲猪或500只土鸡,户平扶持额度30004000元比较适宜,坚持连续扶持23年,五年可到达脱贫目标。二是实施龙头企业开展扶持到户。鼓励龙头企业和各种形式的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安排扶贫对象
4、劳动力进厂务工,建立产业基地辐射带动扶贫对象开展生产等形式,帮助扶贫对象实现就业,增加收入,并对安排扶贫对象劳动力就业的企业和辐射带动扶贫对象开展生产的龙头企业给予工程贷款额度3%的贴息。三是实施村级开展互助资金扶持到户。通过建立村级互助资金组织,鼓励发动扶贫对象农户参加扶贫互助社,扩大互助资金规模,为农户特别是扶贫对象解决生产开展资金困难,扶持“一村一品工程,培植壮大主导产业,加快贫困户脱贫致富。如XX县区2023个扶贫互助社376户贫困户免交入社基准金,146户贫困户获得借款并享受到户贷款贴息。四是采用以奖代补的方法,对参与产业开展的贫困农户实行“特惠制,贫困农户奖补标准高于一般农户50%
5、以上。如XX县区参与主导产业脐橙种植的,一般农户的奖补标准是400元/亩,而贫困户那么是600元/亩。五是尝试以股份制的形式把贫困户联成一个整体参与产业工程。在群众自愿的根底上,以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鼓励和引导贫困农户采取股份合作制的形式参加农户专业合作组织。扩大产业基地,推进品牌整合,使扶贫对象通过参与产业开发中既有劳动报酬又有分红收入,实现贫困户有持续增收渠道、农业合作社持续增效、农业产业持续开展。 2、能力扶持到户。能力建设是贫困户致富的关键。着力抓好“雨露方案是目前重要的手段。对于农村有转移愿望的贫困户青壮年劳动力,要继续实施“一村一名中专生和中高级人才培养方案,并扩大规模。对中
6、年以上、在家务农的贫困劳力,认真组织各种短期技能培训,培训坚持就近就地原那么,分散办班,分类指导。因为这类受训对象多半是成家立业的劳动力,这样做能使学习劳动两不误,所以尽量安排农闲时间组织招生,要针对不同地区农村的特点,实行随到随学,只要到达要求和学习目的就行,时间上一般在2个月以内,在课程安排上以当地产业的管理为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贫困村致富带头人,按照实际帮扶的贫困人口,每脱贫一个贫困人口,给予带头人500-202300元的奖励。 3、居住条件扶持到户。对符合深山区、库区移民搬迁条件的扶贫对象,给予优先安排移民搬迁。对贫困农户进行危房改造或者建房的,按低保户、扶
7、贫户的标准给予补助。扶贫搬迁是贫困户改善生存环境的一条途径,目前国家对农村有很多优惠政策,要有效整合这些优惠政策,使之更好地发挥更大的作用。具体地就是对需要搬迁的贫困户要先摸清底子,整合民政部门的危房改造资金,发改部门的生态移民资金、扶贫部门的扶贫搬迁资金、移民后扶资金,分清轻重缓急,整合资金一般每户每人不少于5000元,迁入地要积极为搬迁户协调解决宅基地,土地、菜园、山场以及治安,上学、卫生等必须的生产生活资料,新搬迁农户要符合农村规划,并与新农村建设结合。 4、结对帮扶到户。一是明确帮扶单位。以市、县直部门为主导,采取对口支援、部门(企业)帮扶、市、县副科级以上党员干部定向帮扶、乡(镇)村
8、干部直接帮扶等形式,以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档案为基准,分别与贫困户“联姻结缘,承担帮扶任务。二是创新帮扶方式。坚持以人为本,因户制宜,实施工程帮扶、产业帮扶、就业帮扶、科技帮扶,充分调动帮扶单位(个人)和帮扶对象两个积极性。三是注重帮扶成效。对帮扶工作要一抓到底,不可半途而废。每年都要联系一批,帮扶一批,消化一批,脱贫一批,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四是强化帮扶责任。要把帮扶贫困户作为党员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进行落实。帮扶情况登记造册,一定三年不变,贫困户不脱贫,党员干部不离开,并将此项工作列入选拔重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5、根底设施和公益事业到户。凡村级组织实施的根底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工程,如修路、人畜饮水
9、、有线电视等,均让贫困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按照建设公益工程村民均摊的资金,由村委会核实,贫困户可以劳抵资,剩余局部由扶贫资金直接补贴到贫困户,让贫困区域群众实现公共效劳均等化,共享改革开展的成果。 6、教育、医疗等资助到户。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建议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保险由扶贫资金补贴到贫困学生手中。为到达教育公平,对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如果学生有意愿,在发放助学贷款的根底上,根据学生在校实际支出费用,再给予50%左右的财政补贴。三是医疗卫生单位目前为所有病人实施了大病救助,大病救助标准以外的局部,低保户由民政部门出,建议在大病救助解决70%费用的根底上,再为贫困
10、户解决剩余局部的80%;对住院的贫困人口,除国家解决的局部外,再报销剩余局部的50%。 二、要加强到户工程资金的监测管理 1、工程管理: 为创新产业扶贫机制,采取由专业合作社负责组织实施、管理工程,带开工程区贫困群众共同增收。县扶贫和移民办严格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方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催促、落实工程的实施及后续管理工作。 2、资金管理。扶贫到户投入资金要封闭运行,为保证扶贫到户资金的平安运行,应以县为单位先行试点。可先选择2023-30个整村推进村作为扶贫到户的工作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在所有整村推进村中铺开。对贫困户扶持的工程资金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县扶贫部门对所有贫困户的扶贫资金建立专
11、帐,以“一卡通的形式直接拨付到贫困户手中。建议省扶贫和移民办开发扶贫到户工程资金操作软件,对扶贫资金实施全程动态管理,封闭运行,确保平安。 3、监测管理。工程和资金的监测管理工作是工程组织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一是为使工程能按质、按量如期完成,扶贫和移民办对产业工程资金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保证工程资金的正确使用,使之发挥最大的效益;二是工程管理人员参加合作组织的每年分红股东大会,对分红情况进行监督,并要求合作组织将分红情况进行张榜公示;三是工程周期结束时,将对农户重新选择入股的企业进行调查评价。 三、扶贫到户的组织体系要保障有力 一是要建立扶贫到户的运行机制。扶贫到户的工作网络,要覆盖所有扶贫
12、到户区域,也就是说要把工作触角延伸到行政村。要配备工作人员,除县扶贫和移民办作为县级主管部门外,村要设扶贫工作员(兼职,可以是村文书),以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要划拨工作经费,有人办事解决后,就要解决有钱办事的问题。扶贫到户工作开展后,涉及的工作范围扩大,工作量相应增加,原有的工作经费无法保证工作的正常运转,增加工作经费非常有必要。二是坚持阳光操作。贫困户认定后,从扶贫到户工程的选择,工程的认定,到户资金的拨付,工程的进展,工程的效益评估等都要实行全程监督,公开公示,将扶贫到户的工程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三是建立严格的考评机制。以县为单位,成立扶贫到户工作领导小组,对扶贫到户工作进行半年一考评
13、,一年一考核,将考核结果与下年度的扶贫到户资金挂钩。对年度考评为“不合格的乡(镇),取消下年度申报扶贫工程资金的资格,并在全县通报批评,限期整改。对转移、挪用、拖欠、挤占、贪污财政扶贫资金的,必须如数追回,并依纪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 四、几点建议 1、扶贫到户要以实施工程扶持为主。扶贫开发对象本身就是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有参与开展产业工程的能力,通过适当扶持,使他们增加收入。要建立扶贫到户专项基金,制订专项管理制度,让贫困户专享、专用、特惠、可持续地使用基金,杜绝扶贫到户资金对贫困村农户平均享有的现象。 2、增加扶贫到户的资金投入。与低保政策相比,扶贫到户的资金量少面窄。因此建议国家和地方财政加大对扶贫到户的资金投入力度,明确扶持工程并根据不同工程规定扶持标准。 3、加大贫困户能力建设力度。贫困户开展能力要与扶贫政策、扶贫资金和扶贫力度相匹配,要把对贫困户“授之以渔的技能培训和能力开展作为重点,落实“雨露方案和“一村两生培养,全面提高贫困户的自主开展能力,以发挥扶贫政策和扶贫资金的最大效益。 4、为解决贫困户评定不公,防止出现不安定因素,扶贫到户的形式是否可采用已试点“贫困村互助资金形式扶持到户。这种形式既可开展壮大“贫困村互助资金规模,又能使广阔贫困农户开展生产起到重要作用。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