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组织部关于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668504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组织部关于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年组织部关于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年组织部关于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年组织部关于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年组织部关于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23年组织部关于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组织部关于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走出家门,外出务工经商,形成了规模浩大的劳务大军,其中农民工党员队伍也随之日益庞大,他们是新形势下党员队伍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探索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事关党在流动党员管理教育领域的执政根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为此,我们成立了调研组,对以农民工党员为主体的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根本情况 xx县辖22个乡镇党委,179个行政村党组织、17个社区党组织,70个机关党组织、162个非公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共有党员22437名。截至目前,全县共有有流动党

2、员96人,占党员总数的0.42%,其中流入党员33名,流出党员63名。在流动党员中农民工党员78名,占流动党员总数的81.2%,他们分布在各个地区,从事不同行业的工作,其中在流入本县劳务的农民工党员23名,流出到市县以外的55名。根据调研数据显示,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党员特点多样。 一是农民工流动党员队伍逐年壮大。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开展,有相当一局部农村劳动力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已经远远跟不上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消费支出,从而促使更多的农民走出家门,外出务工经商。在这局部农民工中党员人数占较大的比例,从而壮大了农民工流动党员的队伍。 二是在年龄结构上由中青年向中老年延伸。过去,外出务工的

3、农民党员中,大局部是20-45岁左右年富力强的中青年人,他们大多以打零工为主,自主创业的较少。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50-65岁左右中老年农民党员也纷纷走出家门务工,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只能从事一些低端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或季节性临时短工。 三是农民工党员分布广泛流动性大。他们主要在城市工厂、山区矿山企业、农贸市场、百货超市、家政效劳、零散打工等,受市场主体经济效益和农民工自身状况等因素影响和制约,这局部党员工作相对不稳定而且流动性较大。 二、主要做法 一是强化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做好农民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对接。为强化全县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的落实,根据xx省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

4、作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意见等一系列制度文件,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的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对全县农村党员信息进行集中登记,重点加强对失联和流动两种类型党员进行摸底排查,详细掌握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党员具体情况,建立流动党员台账,由所在党支部对流动党员统一发放流动党员证,并积极与流入地党组织和流出地党组织建立联系,共同做好流动农民工党员管理教育工作对接。 二是健全组织体系,扩大党组织建设覆盖面。针对农民工流动党员工作时间、务工地点不固定,管理有难度等问题,xx县加大党组织设置力度,实现对他们有效管理。单独建组。将符合建组条件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单独建立党组织,扩大党组织

5、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截至目前,全县已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150个,建组率83.3%,在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39个,建组率20230%。联合建组。对党员人数少或不符合单独建组条件的,采取“村企联建、企企联建、企社联建等方式,依托已建立的党组织,对农民工流动党员实行挂靠式管理,让农民工流动党员在务工地“安家。网络“建组。xx县积极探索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党员管理教育新途径,创立“党员管理小编络平台,让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迈进“微时代。平台的创立,改变了过去以支部为中心、集中定期组织活动模式,打破了流动党员学习难、管理难的态势,让更多的农民工流动党员可以直接党员网络平台,零距离参与党组织活动,让

6、他们通过网络找到心灵驿站,产生“离乡不离党的感觉。全县各基层党组织共建立流动党员微信公众号、qq群43个。 三是加强跟踪管理,健全效劳体系。县委组织部要求各基层党组织定期对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党员进行调查登记,登记的范围重点包括流入到本辖区和流出到外地务工的农民工党员群体,将他们的根本情况、流动原因、发挥作用等情况纳入摸底调查范畴,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同时结合摸底调查工作认真检验和补发流动党员证,切实做好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党员信息管理根底性工作。建立基层党组织专人联系流动党员责任制度,探索建立县乡(镇)村(社区)三级流动党员信息库,努力保证流动农民工党员始终置于党组织的有效管

7、理之中。2023年,xx县新建了1300多平方米的党群活动中心,为农民工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和参加组织活动搭建了“党员之家,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有效破解农民工流动党员教育效劳和管理难题。 三、存在问题和原因分析 一是局部党员思想政治意识不强。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党员大局部是常年在外,造成原党组织对它们的教育、关心和帮扶措施不能及时到位,只有很少一局部党员能够保持跟原党组织联系,有局部党员因角色意识不强,党性意识淡化,在流出前不及时告知党组织去向,在流入地也不主动亮出身份,有的即便是公开了身份,也不愿转接党组织关系,使之成为隐性党员,游离于党组织监管之外,最终导致对这局部党员管理教育出现“真空地

8、带。 二是纳入组织教育管理难。由于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党员流向多变,随意性强,工作单位不固定,导致流入地和流出地党组织很难摸清和及时掌握他们的情况,对这局部党员的根本信息在沟通方面,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联系,对他们的管理教育存在诸多难题。加上他们平常都忙于生计,很难抽出时间参加党组织活动,经常出现有组织无活动的情况,久而久之形成了“流出地党组织管不到,流入地党组织管不了现象。 三是用工单位党组织建设缺失。大局部农民工流动党员进城务工,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用工单位多以小微企业、私营企业为主,这局部用工单位大多数规模小,用工人员少,没有建立党组织条件。一局部农民工党员虽然进入

9、规模较大企业,但是有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业主对党建工作不感兴趣,认识不到位,甚至对建组心存排斥,使这局部农民工流动党员党组织关系没地方落,导致他们未能纳入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成了自由党员和口袋党员。 存在以上问题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原因。一是个别党组织对农民工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在思想认识上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对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党员管理教育,采取的措施不到位。二是对农民工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存在漏洞,尽管实施了流动党员证登记制度,但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对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党员的流出地和流入地建立很好的沟通协调机制,致使农民工流动党员管理教育不到位。三是基层党组织在对农民工流动党员教育管理上缺

10、乏主动性和创新意识,没有探索和制定好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教育方法,使这局部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处于被动状态。 四、对策建议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对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党员管理教育主动性。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从加强党的建设全局和稳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在思想上提高对农民工流动党员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主动研究思考农民工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 二是建立责任机制,切实增强对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合力。对于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党员,不仅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是管理主体,而且各级党组织也都有领导责任,要树立“全党一盘棋“的大局观念,真正把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党员管理教育纳

11、入重要议事议程,层层落实相关责任,实行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密切配合,各级党组织共同负责的管理体系,实现对流动党员的无人过问到合力齐抓共管的转变。 三是完善相关制度,切实增强对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机制建设。要立足于从根底性工作做起,按照属地管理的原那么,及时排查登记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党员,将他们编入流入地党组织,对符合建组条件的要及时建立党组织,对不符合建组条件的要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组建。探索建立党员外出报告、定期汇报和目标管理等制度,把好的管理教育方法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推动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标准化、制度化。 四是创新管理形式,切实增强对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党员管

12、理教育全覆盖。充分借鉴流动人口管理做法,建立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党员登记站,安排专人负责,定期组织开展活动。充分发挥现代网络技术优势,建立“两微一端网络平台,通过“指尖上的临时党组织,实现“线上管理与“线下管理相互补充,解决党组织覆盖面不广带来的教育管理盲区。 五是延伸教育触角,切实提高对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和效劳水平。对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党员既要管理好,更要效劳好,各级党组织都应关心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党员学习、工作和生活,要针对他们文化层次低实际情况,坚持实用原那么,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培训活动,保证每名流动党员能够在党的组织生活中学到生存生活技能知识,从而提高整体素质。同时要为他们创业提供有效的效劳,多帮做他们办一些好事,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引导他们积极发挥好的作用,使他们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感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保护,从而增强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号召力,不断稳固党在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党员管理教育领域的执政根底和群众根底。 第7页 共7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