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重点高校农村学生越来越少的案例分析一、案例来源(一)案例来源关于重点高校农村学生越来越少的案例来源于2009年1月15日人民日报。(二)案例内容概要据记者在北京,天津,湖北等地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范围内农村生源比例为50%,而重点高校仅为30%,这说明农村学生在重点高校的比例越来越少,而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却显示,从1989年至2008年,我过高校农村新生的比例逐年上升。由于城乡差距,收费低的学校农村学生比例大幅上升。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质量存在很大差距,这些差距已经从显性转为隐性,如何平等地享受高等教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三)案例中发现的问题1、重点高校农村学生越来越少据记者在天津
2、,湖北等地的调查显示,目前全国范围内农村生源比例为50%,而重点高校仅为30%,以农业大学为例,1999年至2001年的3周年,农村新生比例均在39%左右,但子2002年起,农村新生比例开始下降,2007年跌至31.2%。这些数据都可以看到出农村学生在享受重点高校的教育比例不断减少。2、公开信息存在失真现象 案例中显示,从1999年至2001年的3周年,农业大学农村新生比例均在39%左右,但子2002年起,农村新生比例开始下降,2007年跌至31.2%。而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却显示,从1989年至2008年,我过高校农村新生的比例逐年上升。从两组互相矛盾的信息可以看出,政府相关部门信息公开的真实性
3、值得怀疑。3、农村学生上承担不起费用高的大学据湖北省资料统计,2002年到2007年,提前批次录取的考生和专科考生中的农村生源所占比例在持续上升。提前批次录取的主要是军事、公安、安全、师范等专业,这些院校的成本低,学校收费少,甚至一些学校不收费,而农村孩子的家庭状况一般,因此,农村学生承担不起费用高的大学,而无奈地选择费用低的学校。(四)对本案例分析的行政管理学理论依据对本案例的研究依据的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是一种国际性思潮,它于20世纪后期发端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并迅速扩展到其他发达国家乃至全世界。新公共管理也称公共行政学、管理主义、企业化政府、重塑政府等。新公共服务
4、从市场模型的应用、对顾客而不是公民的强调和对企业家式管理的赞颂三个方面对新公共管理的局限性进行了批判,认为新公共管理理论是建立在个人利益最大化基础上的新公共管理所隐藏的是对公共精神的损害和对公民权利的否定。二、案例中存在问题的分析(一)案例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1、城乡教育与发展不平衡从重点高校农村学生越来越少的数据可以显示,由于城乡经济与文化水平等各方面差距的存在,才导致农村学生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处处享受不平等的教育,导致他们在教育的全过程远远落后城市孩子。城乡差距使得农村学生不仅输在起跑线上,在竞争中间也不具备优势。城市孩子家庭条件优越,父母知识水平相对高,很注重对孩子的启蒙教育,当孩子在
5、2到3岁的时候就被送到早教班接受教育,而农村的孩子在这个时候还只知道玩;上小学后,城市的孩子除了老师的教育外,家长也大多都能给孩子以辅导,而农村的孩子除了上课学习知识外,回家后则很少有父母能够腾出精力或者有能力给孩子以教育。上了中学,城市的孩子学习不好,还可以找到家庭教师进行课外辅导,而农村的孩子即使学习再差,父母由于知识水平欠缺,很多都没有能力教育孩子,更没有财力为孩子请家教,可见城乡差距对农村孩子享受教育的影响。案例中教育部的统计数据却显示,从1989年至2008年,我过高校农村新生的比例逐年上升。农村考生都进了那些大学,为何一些重点大学的农村学生比例却不断下降。如农业大学农村学生的比重从
6、2002年开始下降,到2007年跌至31.2%,可见城乡教育与发展不平衡,城乡学生的教育差距不断扩大。2、教育监管缺失导致教育不公平由于国家对教育投入缺少相应的教育监管,使教育不公平现象日益严重,教育的不公平已经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这些年,大学自主招生越来越多了,他们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多从城市学生出发,比如,看重学生的文体特长,注重学生的知识面,有的只把报名资格和名额分给中学名校,这对农村学生来说都是不公平的。因为,农村的教学条件特别是音、体、美等副科的教学条件,跟城市差距还很大。农村娃也不像城里娃那样见过什么大世面,参加自主招生也会处于不利的地位。现在农村孩子考大学、尤其是考好大学,比以前更难
7、了。过去的高考试题比较死板一点,农村娃只要肯吃苦,多花时间搞搞题海战术,还是有机会考赢城里娃的。但现在高考方案特别强调素质教育,题型越来越活,对考生的知识面要求越来越宽,有些考试内容农村学生可能根本就没接触过,比如网络、旅游等知识,因此农村学生属于教育的弱势群体,如案例中专家所言:农村考生目前大多沉淀在高等教育的“中下层”。3、农村教育投入不足由于城市的经济繁荣,当地政府的经济实力强,加上一些大企业对城市学校的资助,城市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城市学生能享受到高水平的教育设备,而农村的孩子则享受不到同等质量的教育水平。由于国家对城乡义务教育阶段、高中教育阶段的投入差异,造成在高考前,城市和农村
8、考生已经出现了获取高等教育资源的不公平。案例中显示我国农村学生大多会选择提前招生的学校,越来越偏向选择收费低或全免费的学校,可见,国家对农村的教育投入不足。如一些贫困县的孩子多报考文科,因为他们在中学没有足够的物理、化学的实验条件;再加之城市的孩子更熟悉高考的运作规律,城市的教师专业水平更强,他们很多都是出高考题的专家,他们的家长更具备主动选择和占据优质资源的能力,这一切都可以看出农村教育投入非常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农村孩子到高质量接学水平的条件。(二)解决问题的对策1、缩小城乡教育与发展差距要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就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教育相关投入,不仅改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
9、,更要提高农村学样教师的水平,要通过优惠政策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从教,一方面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可以改善农村师资结构。其次,在高考政策应适当照顾农村学生,应考虑给农村考生一定的倾斜,尤其是要向贫困考生、少数民族考生倾斜。这不是不公平,而是为了实现更大的公平,因为考同样的分数,农村孩子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如考北大和清华,对北京户口的学生有很多优惠,应该减少对城市学生的各种优惠,增加对农村学生的优惠政策。最后国家应该大力支持落后地区的一些高校,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在身边就能找到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国家要加大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支持农村经济的发展,使一些重点项目与工厂的建设尽量选择农村周边地区,加快
10、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进程。2、加强国家对教育部的监管,减少教育不公平现象发生从教育部公布的互相矛盾的信息,使人们开始质疑教育部信息发布的真实性。由于国家对教育部的各项政策以及信息的监管不利,使得教育部在制定相应的政策时,难免会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针对这种问题,国家要加强对教育部信息发布的监督,每次发布的信息都要有相关的依据,并要将要资料存档,随时供国家对其信息的发布进行抽查与监管。政府要引导相关的教育部门本着公平与公正的原则,更多地关注农村学生的发展,为农村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促进城乡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高校自主招生的发展,高校在自主招生时,要用客观的眼光选拔人才。各大学和社会要多关注农村教
11、育和农村学生,在招生中尽量做到公平公正,使更多农村学生有机会享受高等教育。3、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如今很多农村乡镇都有一所由中央统一拨款建造的中学,很多村里都有小学,学校还配备了从师范院校招聘的教师。虽然农村教育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但像贫困地区,如贵州省的学生人均占地面积仍然没有达到国家标准,教师宿舍紧张等问题还普遍存在,很多农村学校留不住新招聘的教师,也依然存在。由于农村教育的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与水平,因此,在未来的发展国家要成立对农村教育的专门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而且要持续增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力度。其次,国家要提高农村教师的素质,从城市聘请优
12、秀教师,提高农村老师的待遇,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最后,国家还要加大对农村学校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建设水平。三、分析的结论及其推论(一)分析的结论 从人民日报2009年1月15日报道的重点高校农村学生越来越少的案例,可以看出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我国的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然而在发展中城乡教育差距问题却日益突出。尽管近年来农村孩子上大学的越来越多,但是从接受高等教育的质量来说,跟城里孩子比还有很大差距,这种差距已经从显性变为隐性。城乡教育差距反映出城乡发展水平的差距,要从根本上解决城市教育差距就要使国家的政策向农村倾斜,使国家的大学招生也向农村倾斜,这样就能快速促进农村的发展,提高农村
13、学生大学的比例,从而缩小城市教育差距,使教育朝公平化发展。(二)推论及感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农村人口都到沿海等大城市打工,对子女的教育都教给了父母,使我国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折射出农村教育的问题。21世纪是人才的竞争,在未来的发展中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与支持力度会更大,城乡教育差距已经存在,为了减少这种差距,政府应该适当减少对城市教育的投入,将更多的资金与精力投入农村学校与教育的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孩子,关注农村留守孩子,使所有农村孩子能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优势教育资源,从而实现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提升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国家的快速发展。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通过案例分析,我更意识到农村大学生在学校更要努力学习,将来学业有成要回报家乡,促进家乡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