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考语文第1课时七上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20210916185.ppt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6698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3.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第1课时七上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20210916185.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第1课时七上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20210916185.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第1课时七上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20210916185.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第1课时七上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20210916185.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第1课时七上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20210916185.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第1课时七上古诗词二课后练本课件20210916185.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第2课时课时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七年级上册古诗词(二二)第第5 5首首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 第第7 7首首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第第8 8首首 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 第5首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歌 唐唐 李白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1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面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B“入”和“流”构成连动句式,描绘出月影映入江水,“入”

2、和“流”构成连动句式,描绘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的画面,暗点秋夜行船之事。又随江水流去的画面,暗点秋夜行船之事。C全诗寓情于景。“峨眉山月”这一艺术形象贯穿整个诗全诗寓情于景。“峨眉山月”这一艺术形象贯穿整个诗境,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境,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D本诗写诗人离开故乡外出远游,抒发了内心的孤独、本诗写诗人离开故乡外出远游,抒发了内心的孤独、凄凉之情以及秋夜行船思念故乡和亲友的感情。凄凉之情以及秋夜行船思念故乡和亲友的感情。【答案答案】D【点拨点拨】秋夜行船,景色优美,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憧憬、秋夜行船,景色优美,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憧憬、

3、喜悦之情。故喜悦之情。故D错误。错误。2.(学科素养学科素养 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鉴赏与创造)【2020 甘孜州甘孜州】“峨眉山月半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描绘出一幅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描绘出一幅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明亮月影的美丽画面。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明亮月影的美丽画面。3.【2020 甘孜州甘孜州】诗人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诗人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连用五

4、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连用五个地名,不着痕迹地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巧妙。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江行旅图,构思巧妙。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第7首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唐 岑参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1下面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面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登高”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写作的时间

5、。首句“登高”紧扣题目中的“九日”,点明写作的时间。B“送酒”化用典故。虽然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送酒”化用典故。虽然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人送酒助兴,暗寓“行军”的特定可是在战乱中,没有人送酒助兴,暗寓“行军”的特定环境。环境。C“故园菊”代表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故园菊”代表故园长安,显得形象鲜明,具体可感。“遥”字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深切的思“遥”字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烘托深切的思乡之情。乡之情。D最后一句实写故园菊在战场盛开的画面,寄托着诗最后一句实写故园菊在战场盛开的画面,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及对和平

6、美好生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及对和平美好生活的渴望。活的渴望。【答案答案】D【点拨点拨】最后一句不是实写,而是诗人的想象。最后一句不是实写,而是诗人的想象。2(学科素养学科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首句“强”字用得好,首句“强”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请简要赏析。诗人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一个“强”字,诗人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一个“强”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是不愿为之而又不得不为之的心态体现,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第8首 夜上受降城闻笛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唐 李益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烽前沙

7、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下面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下面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两句写大漠似雪、月华如霜,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前两句写大漠似雪、月华如霜,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凄凉,为后面“尽望乡”做铺垫。凄凉,为后面“尽望乡”做铺垫。B后两句写出了夜风送来悠扬的芦笛声。将士们一个个后两句写出了夜风送来悠扬的芦笛声。将士们一个个披衣而起,陶醉其间。披衣而起,陶醉其间。C“一夜”和“尽望”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一夜”和“尽望”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D全诗将景色、声音、感情融为一体,寓情于景,以景全诗将景色、声音、感情融为一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前三句是为末句直接抒情蓄势、铺垫。写情,前三句是为末句直接抒情蓄势、铺垫。B 2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比喻有什么作用?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比喻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请简要分析。描绘出边塞环境寒冷凄清的特点,渲染悲惨凄凉描绘出边塞环境寒冷凄清的特点,渲染悲惨凄凉的心境。情景交融,引发思乡情愫。的心境。情景交融,引发思乡情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学习培训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