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文化保护工程的相关工作报告 继2023年9月29-2023月3日chp三位志愿者王云霞、罗吉华和高巍对阿尔村进行实地考察之后,阿尔村羌文化保护工程正式进入第二阶段工作。此阶段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在阿尔村全面启开工程,组建阿尔村志愿者队伍。 一、前期准备工作(2023年2023月16日2023年11月12日) (一)初拟记录大纲。为便于阿尔村民比较全面地记录本族文化同时又具有可操作性,chp志愿者根据对羌文化和阿尔村的初步了解,草拟了一份记录文化的大纲。这份大纲并非要限制村民的思维,而仅仅发挥一个提示作用。大纲内容最终要经过阿尔村民的讨论才能确定。 (二)设计阿尔村羌文化保护志愿者徽章。这个想法是
2、我们在chp办公室的一次会议上,由工程当地负责人高荣金所提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志愿者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于是,chp委托高荣金设计了融入羌文化底蕴和志愿者精神的徽章,先期制作了20230个(后来在阿尔村开展志愿者时大大超出预期,补做了600个)。 (三)购置工程所需设备。这些设备是chp提供给阿尔村民在记录民族文化时所使用的,包括一台dv摄像机,两台数码相机,两个移动硬盘,三支录音笔,四个u盘。 (四)与来京的三位释比交流。阿尔村三位知名释比余世荣、朱金龙和余正国于11月上旬来到北京。这三位释比是工程的核心志愿者,对工程的成功开展具有重要影响。我们一起进行了充分交流,包括对记录大纲的意见、对举
3、行阿尔村震后第一个羌历年的想法、关于修缮阿尔古羌碉的吁请等。 二、阿尔村工程的实地开展过程(2023年11月12日2023年11月22日) 2023年11月12日,阿尔羌文化保护工程志愿者队伍七人从北京出发,分别是中国人民大学的王云霞、XX县区文化馆的高荣金(在中央民族大学接受培训)、北京农学院的刘剑骅、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罗吉华、北京电影学院的高巍以及中国人民大学的郭萍和穆永强。11月13日下午四时许,我们再次来到了阿尔村,依然入住在余世华家里,虽然住房很紧张,余大叔还是想方法把我们七人全部安排了下来,他们一家的热情和关心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温暖,也为工程的开展提供了诸多的便利,非常感谢他们。 (一
4、)与村长和村支书会谈 到阿尔的当天晚上,我们与村支书王学林、村长马成龙在余家的火塘屋进行了第一次交流,说明了这次工程工作的内容、期望,以及村里如何恢复震后的第一个羌历年等事宜。这段时间,村里的工作依然很紧张,阿尔村在申请历史文化名村,一旦成功,就会给村里带来3000万的投入资金,这对村里的开展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过几天,就会有领导来视察。于是整顿村容村貌,要求村民拆掉帐篷等过渡房成为这几天村里工作的首要事情。我们一听,这申请历史文化名村和阿尔村羌文化保护工程的开展正是相得益彰,一个是政府的投入,一个是民间的行动,可以共同促进羌文化的传承以及阿尔村的开展。通过这次交流,我们初步明确了这次工程如
5、何在结合村寨实际情况下来开展,并拟定了接下来几天的工作任务。 (二)走访核心志愿者 11月14日和15日,我们按照村里先期推荐的名单,走访核心志愿者,与这些志愿者先单独进行充分交流,就工程开展的方式、内容、大纲等听取他们的意见。在与村里羊皮鼓舞传承人杨骏清的交流中,他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即这些核心志愿者里没有妇女,并向我们推荐了几个人选,包括村里的妇联主任朱琼芳、唯一的一位女释比陈星亮以及能歌善舞的王星英奶奶等。于是,我们便在村寨里寻找,她们或是正在地里挖土豆,或是在家里忙碌地干活。听了介绍,又有我们前期在村里所做的铺垫工作,每个人都表示十分愿意参加到记录保护本族文化的志愿者队伍中来。我们
6、还走访了村里的会计杨波、民兵连长何世清、老释比朱光亮、村小校长朱金勇等人。 (三)召开核心志愿者会议和村民会议 原本我们方案在11月16日晚上举行全村村民大会,可是通过前两天的了解,我们发现召开全体村民大会很不现实,一方面是这几天村里工作很紧张,村民也有很多事情,难以集中起来,另一方面是下雪天山上阿尔组的村民如果来参加会议,上上下下很不方便。对此,我们立即做了调整,分别到各个组召开村民会议,这样对村民来说更便利一些。由于立别组在震后整体搬迁到山下,组里的二十多户村民已经分别插入白家夺组和巴夺组,因此,我们的村民会议将分三次举行,即白家夺组、巴夺组和阿尔组。 11月15日晚上,我们在余家召开了第
7、一次村民核心志愿者会议。有21位志愿者参加了会议,这个人数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会议由高荣金主持,chp的理念以及工程的内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在会上,大家还根据所讨论的大纲内容推荐了7名小组长以及7名负责技术处理的突击队员,同时我们把预先准备的设备交接给村委会。这次会议非常成功,这意味着志愿者队伍的组织结构根本上搭建起来,有了负责人、小组长和突击队。看着志愿者们在“志愿者承诺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快乐地佩戴起志愿者徽章,我们意识到,工程在村里全面开展的第一步是成功的。 (四)培训志愿者 在此阶段工作中,我们通过多种方式对报名参加志愿者的村民进行培训,在核心志愿者会议和三次村民会议上,以及走访志愿者时
8、,都不失时机地介绍工程的理念、方法和目标,我们一起讨论大纲、记录工程、记录格式等方面的内容,并为志愿者提供了专用的记录本和笔,对报名参加技术突击队的志愿者也进行了相关的技术操作培训。我们的核心志愿者余正国经过初步培训,已经用相机、摄像机、录音笔等设备记录下了羌历年的过程和内容。而其他的一些志愿者也在开始思考自己所要记录的内容,我们11岁的小志愿者余正樱桃就正在向她的妈妈打听羌族的洋芋糍粑是如何做出来的。 (五)平整诵经台 按照羌族的传统,羌历年只能在村寨的老庙里(也就是诵经台所在)举行。巴夺组的羌历年决定在农历十月初五与初六两天举行,于是组里提前布置好各位村民在羌历年中所要发挥的作用,例如砍杉
9、干、扫雪、准备祭品等,其中一项重要任务便是平整诵经台。 11月20日,农历十月初四。雪终于停了,天终于放晴,能看见高空的蓝色,太阳出来,映在白雪覆盖的世界,那光亮,非常眩目。一群村民带着铁锹、锄头开始清扫从村里到庙基的道路,平整诵经台。村里人说,这是巴夺的老庙宇,供奉着牛神、村寨神、玉皇大帝等神灵。庙宇依山而建,原本很宏伟,上下有石阶梯,还有吊脚楼,可是在“破四旧的时候被毁一空。如今,这里只看到在20来平米的平台上,还有几处石砌的残垣断壁,石壁上有熏得黑黑的阳尘,供奉台上没有任何神像,只有几块石板提示了神位的所在。一些上了年岁的人还记得以前庙宇的样子,而年轻一代只知道这是庙基。我们也参加了清扫
10、庙基、平整诵经台的行列,拿着锄头铁锹干了起来。虽然没有村民们那样有力、迅速,但是也为羌文化保护尽了一份力。 (六)举办羌历年 羌历年是羌族最为传统的节日,主要是村民庆祝丰收,请神还愿,企盼来年风调雨顺,并制定新一年的村规民约等。可是近年来,许多羌族村寨并不举办集体性的羌历年,渐渐地,这项传统的内容及其所蕴含的意义被许多人淡忘了。阿尔的几个村寨还保存了这个传统节日,这一次我们之所以选择在11月中旬到达村寨,也是希望能促进震后羌历年的恢复。 原本我们以为村民忙于重建家园以及今年雪灾的影响,对于恢复这个传统节日并不热心。事实证明,我们多虑了。白家夺组的村民首先提出要在已经成为废墟的老寨子办羌历年,而
11、巴夺组长朱光跃告诉我们说:“我只是试探性地问了一下老百姓,这个羌历年我们搞不搞。结果大家都很踊跃,说要搞,为啥不搞。我们巴夺68户,每户出50元钱,把震后的第一次羌历年好好地办起来。 11月18日,农历十月初二,白家夺组举办羌历年。早晨十点多,村民们顶着鹅毛大雪,带着羌历年活动所需物品,朝着白家夺废墟上的庙基进发。由于大雪太厚太急,人们只能排成一字艰难前行。在废墟上,80多岁的释比余明龙主持了祭祀仪式,村民杀鸡宰羊,点香燃蜡。雪一直纷纷扬扬地下着,天气越来越冷,这也导致白家夺无法按照传统举行羌历年的一整套仪式。据说,这个寨子几十年来还是第一次举办羌历年祭祀活动。 至此,我们这一阶段的任务根本完
12、成。11月22日下午,我们离开了阿尔村。值得一提的是,在18日那天,我们志愿者小组有四人先行离开阿尔。然而,大雪阻断了山里与外界的联系,厚厚的积雪使车辆无法行使,四人只能冒雪在雪路上徒步行走3个多小时到达龙溪乡。特别要感谢的是,三位村民肩背着重重的行李箱一直把四个志愿者送上了到县城的车,再步行回到村里。他们的热情、纯朴和蔼良深深打动着我们。 三、成果 这一次我们主要是向阿尔村民全面详细介绍这个工程的理念、方法和目标,推动村民保护羌文化的积极性,发动村民们参加到工程之中,为自己行动起来,为记录、保护、宣传本民族文化做出努力。通过此阶段工作,我们主要取得以下成果: 第一,众多村民积极报名参加到阿尔
13、村羌文化保护的志愿者队伍。在核心志愿者会议以及白家夺、巴夺和阿尔组召开的三次村民会议上,冒着大雪来现场报名的就有125人。这些志愿者中,年纪最大的已经83岁,最小的只有11岁。我们在村寨中走访的时候,还经常会有村民主动找到我们说希望成为志愿者。所有志愿者都在“志愿者承诺书上坚决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第二,在当地构建起以当地工程负责人为首的志愿者组织框架,村民志愿者根据大纲内容推选了7名小组长以及技术负责突击队,并明确规定了小组长的职责。 第三,为了保护悬崖上被地震震裂已经摇摇欲坠的阿尔古羌碉,村民们向国家有关部门呼吁,写了一份“关于修缮阿尔千年羌碉的吁请书,在吁请书上签名按手印,并委托我们将这
14、份特殊而珍贵的“吁请书送到相关领导的手上。 第四,我们对志愿者进行了一定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对工程的认识、对记录大纲确实定、记录体例、写作方法等,同时对报名参加技术突击队的志愿者就如何使用设备、如何分类、如何建立记录档案等内容进行技术培训。 第五,在过羌历年之前,村民们集体平整了位于巴夺寨庙基的诵经台。 第六,促进村民对羌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比方巴夺组和白家夺组村民都在保护羌文化志愿者精神的感召下,主动要求举办震后的第一个羌历年。 四、经验与反思 通过这次的工作,我们就如何开展工程获得了一些经验,在此也与大家分享: 第一,团队成员的积极配合与互相信任。这一次的七人志愿者团队,在三个月前,
15、大家彼此互不认识,却抱着“想要为羌族做点什么的想法而聚集在一起。团队成员有着多学科(法学、民族学、艺术、导演等)的专业背景,有着多民族(羌、汉、藏、回)的身份。在工作中,大家会有不同的视角、方法和重点,有时候也会有争论,但理想和目标是一致的,有效沟通、积极配合与互相信任正是我们这个团队即使在面临困难感受艰辛时依然能再走一步的力量。 第三,充分尊重当地人的意见和文化权利。对于当地人来说,村里几百年来传承的文化模式和文化特点,只有当地村民是最熟悉的,他们当然是本文化最权威的发言人。在记录保护文化以及宣传文化的过程中,当地人所掌握的地方知识以及所要诉求的文化权利,应得到充分的尊重。 第四,淡化外来者和外来专家的角色。工程的理念一直是,让阿尔村羌民自己行动起来保护自己的文化。我们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无非是“推动,而不是强加干预。即使在对村民进行的培训中,我们也一直强调文化主体人的作用,而只是进行简单的技术培训,不进行任何价值判断和记录内容的筛选。 尽管这次的工作所获颇多,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下一阶段的工作中注意: 第一,目前村里报名的志愿者人数很多,在工程进行中,如何分工是个问题。虽然我们初步建立了志愿者的组织结构,有了大家推选的几个小组长,可是村里负责人能否把这些志愿者有效地组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