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贫困山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调研报告 一、因地因时,突出特色,科学动态地确定和培育主导产业 特色型现代农业必须立足一个“特字,因为特色产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不可能也不应该有任何规定性模式。培育、开展和壮大县域特色经济,应根据自然资源、市场需求和开展趋势,科学制定开展规划。目前,贫困山区县在抓特色产业建设时存在“跟风效仿,盲目培植主导产业,结果一个县有七、八个主导产业,个别乡镇也有三、四个主导产业,造成特色不明显,商品优势不突出。为此,在特色产业培育中,要突出当地的特色,把握好规模、市场、效益、品牌四个标准,因时因地、实事求是地大胆扬弃,科学动态地确定和培育特色产业,防止建设上的“平面推进。如XX县
2、区就要充分利用“长官、王村柑橘出口基地,“湘西州最大的猕猴桃基地县,“全国第一个莓茶原产地保护县的优势,加大对农产品尤其是松柏生态香米、溪洲莓茶精深加工的研发,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扶持柑橘、猕猴桃、优质米产业开展。经过筛选确定的特色产业工程,要制定好具体开展规划,出台配套的扶持政策措施,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二、整合资源,优化布局,不断拓展特色产业开展空间 要根据区域、特色合理准确地定位,按照特色产业优先开展的原那么,整合现有资源做到“精、准、新,集中抓好2-3个产业或产品,齐心协力地优化产业布局,努力建设具有优势的特色基地,及时认真地处理好经济开展过程中
3、出现的问题,防止低层次重复建设、无序竞争,不能处处点火,处处冒烟、做到规划一个、实施一个、完善一个、贮备一个,保证产业按照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快速开展。要搞好引进试验,通过宣传引导和政策鼓励,调动农民参与特色产业建设的积极性,尊重农民愿意,适度开展,不搞命令式、一刀切,更不能违背市场规律,照抄照搬别人的模式,全盘上马,一哄而起。 三、扶持企业,建好基地,不断壮大特色产业规模 要依托龙头企业,建好基地,形成完善的产业链。一是企业产品定位要“准一点。产品要农民能生产,适宜本地条件,企业能加工,有市场,由抓生产转向抓加工、保鲜、销售,帮助企业创立品牌,引进具有领先水平的技术、设备,并从政
4、策、信息多方面给予扶持,尽快显现“龙头优势。二是基地建设技术含量“高一点。现代农业是以科技进步为根底的,可以说没有农业科技的创新,就不会有农业现代化的开展。要不断更新和改良品种,大力实施优质种苗工程,推广应用科技成果,推进农业标准化,像生产工业品那样按标准组织生产,向降耗增效、绿色环保开展。三是产业化模式要“新一点。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产业组织模式,不断完善运行机制,如目前的公司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都有较好的产业带动效果,应该大力扶持培育,使农村专业协会和中介流通组织参加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效劳。 四、加大投入,精心培育,不断增强特色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现代农业建设是一项
5、系统工程,线长面广,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支持,切实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贫困山区县特色产业做不大,一个重要的症结在于根底薄弱,财政扶持力度不够,特色产业规模不大,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乏力。一是要加大资金和科技的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入体系,在增加财政投入的同时,加大争资立项和招商引资力度,鼓励金融机构、社会资源对科技创新活动的投入,增强开展后劲。二是完善农业保险,防范农业风险。要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积极开展农业保险,促使农业保险融入社会化保险机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探索产业开展基金的储藏及应用机制,努力提高农业抵御市场、自然双重风险的
6、能力。三是稳定和加强科技队伍建设,理顺管理体制,走农科教结合的路子。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积极推广优质高产高效技术、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农业降耗增效技术、食品平安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扩大新型农民培训范围,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切实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五、打造品牌,提升档次,着力提高特色产品市场竞争力 特色产业的竞争力要通过企业实现,而企业的竞争,最终是产品之争、质量之争和品牌之争。品牌是企业的招牌、产品的名片,是构筑特色产业的根底。就XX县区而言,一是加强推进品牌战略的组织领导,加强宏观指导、政策扶持,努力形成“
7、政府引导、企业实施,全社会共同推进的格局。二是引导企业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努力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打造强势产品,并加大宣传力度,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对获得国家、省、市名牌产品的龙头企业,要加大扶持力度,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方案,以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带动特色产业开展,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健全市场体系,开展物流产业。兴旺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必须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平安监管和市场效劳,提高农产品质量平安监管能力,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平安标准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 第4页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