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环境行为学的上海植物园道路系统分析翻开文本图片集:基于环境行为学研究了游客与上海植物园道路之间的关系,通过系统分析找出了上海植物园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可行的解决方案,以优化上海植物园道路系统,满足各游客群体的需求。关键词:环境行为学;道路;游客中图分类号:X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3080082031引言植物园是指对活植物进行收集与管理,并使其用于科学研究、资源保护、展示和教育的机构1。植物园的工作以植物的引种驯化为主,收集了各种植物资源,通过科学的造园方法及植物搭配,表达出优美的园林景观。因此,植物园不仅成为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研究、开发与应用的重要基地,也是进行科
2、学普及教育,提高民众文化素养,以及旅游和休憩的理想场所2。上海植物园于1974年筹建,1978年对外开放,是一所集植物引种驯化和展示、园艺科学研究及科普教育为主的综合性植物园。2环境行为学概论环境行为学Environment- behavior studies是研究人与人周围的各种尺度的物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3。它着眼于物质环境系统与人的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对环境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两方面进行研究,一方面强调人们怎样受环境影响, 另一方面也关注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反响。人在不同环境下的心理和行为特征规律,无法科学而又艺术地把握环境设计中各要素的关系, 也无法创造出符合人需要的空间环境4
3、。环境对人的影响使人的行为产生了环境适应性的特征。人在环境中的生存形成了多种行为习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5:捷径性,指人们在清楚知道目的地的位置或是向目的地移动时,总是有选择最短路程的倾向;从众性,追随群众的一种心理,跟随大流,总是喜欢向着人多的地方聚集;习惯性,人总是喜欢做平时习惯的事,走熟悉的路;舒适性,人在行为活动过程中总是选择以感受比拟舒适的方式进行,如冬季向阳、夏季遮阳、走较为平坦的路等;视觉引导性,人会向着视线通透,可以看见场所内部活动的方向行进,而抗拒不可见,未知的场所;场所限定性,环境对人的行为作用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限定了环境对人的行为,仅提供了唯一性的选择。3上海植物
4、园道路功能分析上海植物园位于徐汇区西南部,总面积为81.86 hm2。40年来植物园在不断地自我提升,通过园区根底设施及专类园改造,景观面貌明显改善,道路系统也随着各类改造而重新组织,相比建园初期有了一定的提升。园路是整个园区的骨架,具有组织空间、引导游览、组织交通及构成景观的作用。园路设计合理与否关系着整个公园给予游客的游览感觉。道路设计不仅仅考虑某一组游览群体的游览需求,而是要兼顾各类人群及各种功能的需求。植物园园区各级道路符合路宽、平曲线和竖曲线的线形及路面结构,路面宽度符合相关规定,其中主干道宽5 m,次干道宽3 m,三级园路宽1.2 m。上海植物园设有4个出入口,分别位于植物园的东、
5、南、北面,4个出入口区域道路为单线,进入专类园即为环线,贯穿整个园区的专类园图1。上海植物园道路主要功能有三个方面。图1上海植物园总平面3.1功能区贯穿园区的主道路将4个出入口及各专类园有效地串联,游览车道穿过各个功能区。次道路的合理路网结构将各专类园区保持相对独立的同时又增加了游园的乐趣及选择。通过道路宽度及道路材质的变化,形成有机的路网结构,人车分流,平安便捷,并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3.2“点、线、面结合道路系统规划应创造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形成多功能的信息联系和情感交流的场所。在植物园环境中,道路的交流、游赏、休闲功能是其众多功能要素中很重要的一局部。在其线型形态和交通功能外,更应与“点状
6、空间,如小雕塑、路边小品以及“面状的广场空间相结合,融合不同的使用性质,融合动与静、密与疏、快与慢的多层次行为心理感受,创造“点、线、面结合的多层次、多功能的学习、交流、休息空间。2023年8月HT10.SS绿色科技第8期钟素飞,等:基于环境行为学的上海植物园道路系统分析园林与景观3.3道路景观绿化在步行道路空间中,各种形态的绿化是整个环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绿色植物具有隔音、除尘、吸收有害气体并释放氧气的良好生态功能,能改善环境质量。植物园的主干道绿化按专类园区的特色进行营造,所在区域不同呈现的景观各异,展现丰富的景观视觉,突出道路的视觉功能。4游客行为分析4.1游客的组成上海植物园游客分
7、为两个类群,一类为购置门票游客,春、秋两季是游客最多的季节,游客的组成包括各个年龄段;另一类为购置月票或晨练卡的游客,以中老年游客为主。4.2游客活动时间与空间分布特征两类游客的活动时间与活动空间分布存在差异。购置门票的游客大多集中在春秋两季,游园时间集中在早上9:00至下午16:00。其中,春季以欣赏上海花展为主,游客主要分布在2号门、4号门展示区以及两个展示区的连接通道;以春季花卉欣赏的专类园为辅,游客集中在蔷薇园、牡丹园、杜鹃园,以及展览温室周边区域图2。图2购置门票类游客活动空间分布购置月票及晨练卡的游客活动范围几乎遍布整个植物园的每个角落,以空间相对大的广场、草坪、交叉路口、园区次干
8、道及疏林下最为集中,在这些空间进行舒展运动。由于三号门周边为集中的居住区,所以晨练区域以三号门往园区中心蔓延图3。图3晨练类游客活动空间分布4.3游客行为心理特征上海植物园园区道路系统虽然完善,但并不代表符合所有游客的行为心理特征,园区局部区域由于游客的长期踩踏已形成新的道路。植物园的两类游客的行为特征大不相同,主要有别于心理对于道路空间的要求,另外还有对整体道路系统及公共空间的熟悉度。购置门票的游客进园的目的是欣赏植物及景观,对于道路和空间的需求是通道、休息以及游园方向的引导。这类游客会按照现有的道路系统游园以到达目的。晨练游客进园的目的是锻炼,需要有氧运动的空间,对道路和空间除了满足通道的
9、要求之外,还需要对其进行其他利用,如:打拳、跳舞。而在场地的选择上讲究舒适度,要求冬暖夏凉,平坦,除了较为宽敞的广场和道路节点,草坪和疏林为最正确场所。5上海植物园道路系统存在的问题5.1弯道的处理上海植物园园路在弯道处理上,路的转折衔接不通顺,局部弯道过长,不符合游人的行为规律,喜欢走捷径的游客会觉得路程过长,选择直线通过该区域,再由于人的习惯性的特点,造成绿地的踩踏,形成新的道路走向。5.2交叉路口的处理上海植物园园路交叉路口分为多种:主干道与主干道相交、主干道与次干道相交、次干道与三级园路相交等,在交叉路口的处理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次干道与三级园路相交及三级园路与三级园路相交的路口。三级园
10、路与次干道的交叉口大多采用斜交和“丁字交叉,局部斜交的交叉路口角度小于60,不符合行走规律,形成三角区域的踩踏,造成地面裸露,土壤流失。另外在局部道路相交的端口,空间较小,没有根据游客行走时的视觉引导性及习惯性的特点,将接口的转弯半径进行放大。5.3三级园路的处理植物园具有独特的功能,除了满足国家规定的植物园经济技术指标,园路可以结合专类园特色进行处理。园区局部三级园路在没有坡地的情况下,路面上下起伏,以竹园、桂花园表现突出,由于这两个专类园土壤流失严重,低处雨季积水量大,泥泞不堪,影响整个园区的园容园貌。5.4园路的交通压力上海植物园开放晨练,这也是对植物园道路系统和园区植物景观的挑战。早锻
11、炼时间段会出现广场、道路拥挤,导致周边绿化环境的破坏,更有一局部晨练游客为了健身需求而进入绿地内,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新的林下道路和“广场。晨练游客主要集中在植物大楼广场、温室广场,牡丹园林下广场、盆景园入口广场,这些区域为硬质铺装广场,容量大,且主要沿园区主干道、次干道设置;局部集中在园区道路及道路交叉路口,这局部人群主要集中在蔷薇园、牡丹园及杜鹃园区域,与这3个专类园连接的周边三级园路存在交通压力。6结语上海植物园的道路系统是很全面的,但可以针对目前植物园晨练游客的行为特征,对园区三级园路进行修整,对于踩踏区域比拟集中的林下区域设置林下广场,结合专类园特色选择铺装的材质;针对交通压力较大
12、的交叉路口,适当放大转弯半径,缓解交通压力的同时也可以保护好现有的植被;针对防止不了的捷径,可考虑下调整该区域三级园路系统的走向,符合游客的行走习惯;还可以制作一些警示牌,倡导文明游园,防止更多的捷径出现。植物园的道路系统规划不能仅是为了平面构图美观,不能从俯视角度来肯定它的功能,应该从使用者的角度来思考规划,不然很容易给使用者带来许多不便,同时也造成管理上的麻烦。我们在道路系统规划中,应充分考虑游客行为习惯特点,比方晨练游客在清楚知道目的地的位置或是向目的地移动时,总是有选择最短路程的倾向。这正是环境行为学思想对规划道路中的指导作用,道路规划在满足自身功能要求的同时,还要满足游客使用心理要求,这样才能合理地设置步道。在植物园后续的改造中,应该为使用者营造一个平安、舒适、多样化与人性化的空间,通过了解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到达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参考文献:1贺善安,顾姻.植物园开展战略研究J.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2002,111:4446.2贺善安,张佐双.植物园的根本性质与多样性J.中国植物园,20229.3李道增.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4凌秋月.环境行为学在环境设计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39:1116.5美高桥.环境行为学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