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县“三农问题的调研报告 农业丰那么根底强,农村稳那么社会安,农民富那么国家盛。“三农工作历来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县域经济社会开展新阶段,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会精神,摸清全县“三农工作现状,总结近几年工作经验,科学分析其所面临的形势,深入破解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明晰未来其开展方向、思路和重点。近期,县委农工部(政研室)牵头组织县直各涉农部门梳理资料,分析数据,并深入局部镇、村开展专题调查,形成调研报告。 一、“三农工作成效截止2023年底,全县22个镇318个村(社区),有农业人口39.7万人。有耕地面积53.2万亩,人均1.16亩,其中水田3.
2、2万亩,旱地50万亩。有林地361.6万亩,荒山荒坡46.8万亩。农村实有劳动力22.1万人,其中农业劳动力13万人。“十一五期间,我县坚持城乡统筹开展,不断调整农村经济结构,通过实施农民六大增收工程,深化新型农民教育活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始终保持良好开展势头。农村经济稳步开展。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根本形成烟草、畜牧、黄姜、劳务四大骨干产业,林果、魔芋、蔬菜、水产等四大新兴产业。以烟厂为龙头,十万亩优质烤烟为基地的烟草产业更加成熟,以强村大户为依托,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建设初具规模;以健兴魔芋、明文油脂、新森林中药材、润农饲料加工等为龙头,农村特色产业基地建
3、设明显加快;以县境内电站库区大水面为重点,水产养殖和生态特色种养业快速兴起;以冬青果业园区为代表的特色林果种植加快开展,设施蔬菜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层次清楚、梯度推进的农业产业化格局。近五年农民收入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23年达520236元,首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长了2.6倍。根底建设不断加强。全县累计修建根本农田5.6万亩,开展节灌面积1.57万亩,修建渠道、堤防22023.2公里,集雨水窖、池塘2023万余口,新增蓄水能力500余万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19km2,建成庙坪、蜀河、龙王滩“丹治及农建综合示范点,其中郭家湾、冬青小流域治理示范点等一批在省市有影响的精品工程。实施中低产田
4、改造1.8万亩,推广农机2.8万台套,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到达20.83万千瓦。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防疫等效劳体系逐步健全,气象预警、预测、预报能力明显提高。依托扶贫连片开发工程,高质量推进农业区域化开展,吸纳先进要素向园区积聚,先后建成小河至红军“大北环流域、平定河流域等农业示范园区,促进了传统农业转型开展。民生事业持续改善。通过实施生态移民、扶贫搬迁、新农村建设,涌现出了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型集镇、文明新村、优美民居,人居条件大为改善,促进全县城镇化率到达36.2%。农村低保、新农合、新农保根本实现全覆盖,已建成农村敬老院43座,五保户集中供养率突破70%。通过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实施“雨
5、露方案扶贫转移技能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全县7.8万贫困人口根本脱贫,减幅达60.3%。新建沼气池1.98万口,占全县农户总数的27.3%;建成平安饮水工程288处,解决17.6万人的饮水困难。累计改造通乡公路205公里,修建通村水泥路1800公里,便民桥298座,农网改造覆盖面达65%,播送电视通讯网络覆盖面达96%,人均住房面积37平方米,砖混面积占59%,电冰箱、洗衣机等电器根本普及,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改革深入推进。202223年在全省率先实现惠农资金“县级统一代发、全省通存通兑的县级“一折通兑付方式改革,近四年累计发放退耕还林等20多项惠民资金20
6、23.15亿元,从根本上解决了40万农民的生产生活,促进了农村繁荣开展。在稳定农村根本经营制度的根底上,稳步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全县累计流转土地2023万亩兴办产业,分别占全县耕地总面积和农户总数的22%和15%。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顺利通过省市检查验收,被评为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进县。先后完成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乡镇畜牧兽医改革,重点集镇及村级供水工程产权体制改革。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0个,培育省级示范合作社2个,市级示范社5个,拥有会员、社员2.7万户。全县三农工作的扎实推进,为县域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开展提供了根底支撑,作出了重要奉献。五年来的实践,全
7、县三农工作亮点频现,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累了解决三农问题的珍贵经验,成为加快推动农业开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强劲动力。一是坚持强化领导。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坚持强农战略不动摇,在政策支持、资源配置等方面向三农倾斜,不断强化农业根底地位。各级各部门对三农工作高度关注,为农村开展提供支持,创造条件,形成了合力攻坚、共谋开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坚持科学开展。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不断丰富和完善三农工作开展思路,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从“强烟壮畜扩桑兴林稳粮战略目标,到农业产业“六化开展思路,再到以公司化引领的现代农业,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旬阳特色的
8、三农工作路子,为全县农业农村加快开展指明了方向。三是坚持统筹城乡。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研究和对接中省强农富民政策,坚持城乡一体化开展,统筹推进城乡产业开展、劳动就业、根底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逐步缩小城乡开展差距,让广阔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改革开展成果。四是坚持以民为本。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优先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依靠群众中增进农民福祉,在深入群众中把握农村工作脉搏,在扶农强农惠农护农中促进农村和谐,实现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安居乐业。 二、面临形势和问题近五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增加了2.1倍,截止20
9、23年底,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6.57:44.63: 38.8。总体上,县域经济社会步入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开展新阶段,在经济转型期农村经济社会呈现出鲜明阶段性特征。自然条件限制,开展根底薄弱。客观上,我县属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十年九灾,特别是居住在山高坡陡、条件较差的中高山村农户,土地贫瘠,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因灾返贫率高。所调查的神河镇夏家院村有288户,近三年返贫17户,其中因灾返贫6户,占35.3%。全县仍有16.72万人居住在遥远高山,需移民搬迁,而我县是土石山区,拉电、修路、引水、移民等根底设施建设投入大,与丘陵平原地区相比工程量大3倍以上,农村根底设施严重滞后。据统计,全县仍有872个自然
10、村缺路少桥、交通不便。562个自然村农电网络老化,1149个自然村不通自来水,70%的行政村不通有线电视。山区传统农业改造投入本钱高、回报收益低,对各类业主的吸引力不强。优质资源外流,开展后劲缺乏。随着经济社会开展,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农村居民成为推进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主体力量,农村劳动力外流尤显突出。由于农业产业经营比照效益低,以初、高中毕业生为主的农村新生代劳动力,无人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农业兼业化日趋严重,我县烤烟产业经营户,52023亩的种植户逐年萎缩,目前主要依靠2023亩50亩的种植大户支撑。从对调查数据分析来看,我县农民增收渠道单一,主要依赖劳务收入,占家庭年总收
11、入的54.2%。目前,随着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劳工和各类能人进城定居,农村智力、体力低下的“三留守人员逐年增多,另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县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8.54%,人口老龄化农村占大头,致其缺乏生机与活力。生活负担沉重,保障能力滞后。虽然国家逐年加大“三农投入和政策性补贴力度,但从现阶段情况看,社会资金等生产要素仍在加速向城市和二、三产业集中,农村的投入仍然偏少。近年来,虽然医疗、教育、培训等公共效劳向农村不断延伸,但随着农村人口迁移和新生代劳动力就业方式的转变,农村居民共享国家公益效劳在客观上仍有一定局限性。农村外出的普通打工者多数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而客观上随着农村教育、
12、卫生等公益资源整合,一定程度上对遥远村组农户生活带来不便和影响。国家实施农村教育“两免一补政策,但为了方便上学,许多居住偏远的农村家庭不得不在县城、集镇租房,专职照顾子女,无形中加重了家庭负担,特别是有两个子女的农村家庭。所抽样调查的20230户,其中年教育支出户均1.5万元左右,年医疗支出占家庭收入的35.6%,教育、医疗、人情份子等支出仍是农民家庭生活的沉重包袱。综合素质不高,社会隐忧加剧。目前,农村劳动力文化层次主体仍以初中为主,受社会就业大环境影响,多数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不愿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参加系统培训学习,出校门即进厂门,由于技能缺失,多从事高危或低薪工种,成为“农村无根,城市无家
13、新一代漂浮打工族。山区农村家庭多以劳务为主,我县每年约有8万人外出务工,从外表上看年收入高,受年龄、工种等因素影响,一旦不参与打工,或在打工中不幸受伤致残或患职业病等,收入将直接受到影响,有的很快从富裕户滑落到贫困户行列。所调查的双河镇庙沟村,全村因外出打工致残2023人,致死1人,患尘肺病高达23人,仅二组就有15人,这些人多是家庭主要劳力,直接影响家庭生活和农村社会稳定。同时,农村特别是遥远乡村未婚大龄人口较多,仅庙沟村就有35岁以上未婚男性40余人,他们既是需要帮扶的特殊群体,也是潜在的社会问题。干群关系渐疏,“两委作用发挥困难。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展,农村干群关系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
14、,虽然国家惠农政策力度逐年加大,农村生产生活逐年改善,但仍有局部农民“端起碗吃肉,放下碗骂娘,对干部态度漠然,认为“谁当干部都一样,不会为民真办事。这些现象的存在,客观上,由于全县两轮“合村并组之后,村(社区)辖区面积倍增,而村干部职数减少,村干部在管理和效劳上难以周全。加之农村人口大量流动,以及微博等新媒体广泛应用,农民群众思想和利益诉求趋于多元化,在利益分配上表现尤为突出。如在退耕还林、农村低保、困难救助等民生政策落实过程中,由于指标分配不公,公开流于形式,群众意见较大。近几年农村建设工程多,而在招投标及资金监督上,由于程序不到位,导致群众疑虑大。主观上,也有个别干部工作飘浮、素质低等作风
15、问题,以及为民办实事、带着群众致富能力缺乏,伤害了群众感情,导致群众对基层组织失去信任,甚至形成对立情绪。从调查情况来看,我县“三农工作既有良好根底和独特优势,也面临着无法回避的客观困难和现实问题,既给传统农业和农村工作带来冲击和影响,也为新一轮农村结构调整和建设创造必要条件和广阔空间。一是有很好的开展前景。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开展加快,农产品保供给的刚性需求将更为明显,市场前景更为广阔,以农业产业经营为主的专业种养大户预期收益见涨。通过多年开展,我县农业十大主导产业根本形成,产业区域化布局、园区化开展的格局已具雏形,全县已规划建设示范园区35个,示范基地13.3万亩,农村新一轮开发空间大。
16、二是有政策的强力支持。新世纪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年锁定三农工作,国家加大惠农补贴,建设投入持续加大,重点支持农业生产,扶持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随着国家扶贫连片开发、革命老区建设等工程实施,以及省市推进现代农业园区、陕南移民等一系列具体惠民政策的落实,为新一轮农业转型开展,破解“三农问题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保障。三是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我县是“一江清水供北京的水源修养区,既肩负着养山护水的政治任务,同时也是难得的开展机遇,国家生态补偿政策力度会逐步加大,加之移民搬迁以及国家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使农村生态得以很好的休养生息,丰富的山林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成为我县开展生态旅游的潜力所在。随着将来“西康铁路复线、“十天、西康高速连接线的贯穿,以及县镇公路提等升级,汉江安康至白河高等级航道建成,大交通的改善必将为生态旅游业开展带来新契机。四是有丰富的林水资源。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在面临“地由谁来种问题的同时,农村土地出现的“相对过剩,也为推进以农村土地流转经营和农村资源二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