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基层农业效劳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开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实施意见(合发(20xx)1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市农业社会化效劳体系建设,4月16日-20日,市农委对我市三县基层农业效劳体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根本情况 长期以来,我市基层农业效劳机构广阔人员活泼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加强植物病虫害防控、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保障农产品质量平安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主导作用。初步建立市、县区、乡镇三级农技效劳体系,建立一批病虫测报站和土肥监测点,初步构建市、县区两级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并向乡镇、
2、基地延伸,承担一大批国家、省、市科技推广工程和试验示范基地,建立起以农技“12023和“12365效劳网络为根底的农业信息效劳体系,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监督和农资、农机市场监管,加强沼气等农村能源等综合开发利用。基层农业效劳机构已成为科教兴农的重要载体,成为农业社会化效劳体系的主导力量,成为对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成为新时期进行农业和农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托力量。尤其县、乡镇两级基层农业效劳机构,效劳农业、贴近农村、面对农民,在政府必须提供、企业不能承担、农民迫切需要的公益性技术推广效劳上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市现有基层农业效劳机构总数197个,批准编制数1304人,实有
3、人数1176人。全市每万名农业人口中有农技人员4.14人,每万亩农村耕地中有农技人员2.31人,其中种植业农业人员数1.03人。(具体机构及人员构成见附表1) 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我市基层农业效劳体系尚存在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队伍不稳、保障缺乏、功能缺位等突出问题,主要表现是: 1、管理体制不顺。尤其人、财、物三权下放到乡镇,使管人与管事脱节,主管部门无权调配技术人员,只是在业务上简单指导,缺乏必要的调控手段,形成“双管双不管的局面。乡镇缺编空编主要安置分流人员及队伍军人等,专业技术人才很难调进,多数乡镇把为数不多的农技人员随意抽调去搞方案生育、社会治安等工作,或调配到其它行业从事专职
4、工作,造成从业效劳人员不断减少,整体业务素质不断下降,技术效劳功能不断弱化。 2、运行机制不活。责、权、利没有很好的结合,缺乏有效的考核、考评和鼓励机制,难以调动基层农业效劳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一些基层农业效劳体系公益性与经营性不分,甚至企事合一,以企养事,不仅没有促进推广工作,反而导致重经营、轻推广、失监管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削弱农技推广效劳工作。 3、基层队伍不稳。目前基层农技人员中,40%人员参与政府日常事务,30%搞经营创收,20%外出务工,仅有2023%人员从事推广效劳工作。绝大多数农技人员是在方案经济时代毕业分配的,所学专业多为农学、植保、土肥等专业,园艺、特产、农产品质量
5、平安等专业科技人员很少,加之缺乏必要的专业技能和岗位培训,与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展的新形势极不相适应。 4、根本保障缺乏。各级对农技推广效劳经费投入很少,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专项经费很少,农技推广人员的下乡补贴、技术培训、参观学习、试验示范和推广费用微乎其微。一些好不容易争取来的工程由于缺乏配套经费和必要的工作经费难以顺利实施。基层农技工作仅靠“一张嘴,两条腿,原有办公设备多数被平调、租用、抵押或拍卖,现有办公条件十分简陋,更缺乏现代化的检测设施、信息装备和交通工具,技术装备和效劳手段已难以适应新形势对农业效劳工作的要求。 5、监管功能缺位。由于存在上述一系列问题,造成基层农业效劳功能不强,监管功
6、能缺位。当前尤其乡镇仅仅应付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一些简单面上工作,对于农民迫切需要的技术咨询、市场信息、物流效劳、经营决策、示范引导等需求难以满足;对当前农村开展需要的中介效劳、村级财务管理、土地流转效劳和农村能源效劳等不能到位;对新形势下日益迫切需要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农资及农机市场监管、农产品质量平安等监管功能严重缺位。因此,强化需求,加强建设,加大投入,增强活力,着力构建一支与现代农业开展和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基层农业效劳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对我市基层农业效劳体系建设的思考 (一)指导思想、根本原那么和总体目标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
7、开展观,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效劳体系的要求,围绕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加强建设中增活力,在创新机制中求开展。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效劳,加大基层农业效劳体系建设力度,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社会化效劳活动,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开展提供有效效劳和技术支撑。 2、根本原那么。坚持精干高效,科学设置机构,充实一线力量,优化队伍结构,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支持多元化开展,有效履行政府公益性职能,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鼓励进行探索和实践。 3、总体目标。着眼于开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8、村的需要,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优化布局、充实一线、创新机制等一系列建设,逐步构建起以县农业中心为龙头,区域性农业综合效劳中心为骨干,以效劳对象为根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涉农企业和种植大户广泛参与,分工协作、功能完善、效劳到位、充满活力,适应我市现代农业开展的高效化、现代化、多元化基层农业效劳体系。 (二)建设任务 1、科学合理设置机构。 县级机构在现有农业效劳机构的根底上,进一步整合农业技术推广培训中心、植保站、土肥站、农广校、蚕桑办、能源办、检测中心等公益性效劳职能,成立新的农业综合效劳中心。其主要职能是:植物新品种和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业灾害等农情
9、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业技术指导、农业公共信息、农村能源建设指导效劳及农民培训教育效劳;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接受农民生产咨询,提供应急求助效劳,协助处置农业突发事件;协调配合政策性农业保险、涉农政策补贴和农业各类扶持工程组织实施等公益性效劳。 进一步整合现有的植保站、土肥站、种子站、能源办等农业监管职能,成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其主要职能是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平安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测和监管。 保存县农机局,进一步整合现有农机站、所、校。其主要职能是农业机械平安监督管理和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与效劳。 乡镇机构在县级以下跨乡镇组建假设干区域性农业综
10、合效劳中心,也可对现有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进行整合的根底上设置区域性农业综合效劳中心,作为县级农业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承担县以下区域效劳职能和委托监管职责。其主要职能是:植物新品种和关键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业灾害等农情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平安快速检验检测;协助对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农业机械平安监督管理和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与效劳;农业技术指导、农业公共信息、农村能源建设指导效劳及农民培训教育效劳;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建立区域农业试验示范基地;接受农民生产咨询,提供应急求助效劳,协助处置农业突发事件;协调配合政策性农业保险、涉农政策补贴和农业各
11、类扶持工程组织实施等公益性效劳。一般每个县不超过7个区域性农业综合效劳中心,每个中心配备15-20人,内设4-6个专业室。原乡镇农技推广机构的去留由各县根据本地实际自行确立。同一县范围内机构设置模式应保持一致。 乡镇农经管理机构不再列入基层农业效劳体系,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管理等行政管理职能列入乡镇政府职责,根据工作任务,保障经费,确保履行好职能。 畜牧、兽医管理和监督机构根据皖政202356号文件精神,合理设置。 农业的经营性效劳由农业社会化效劳组织承担。 建立健全村级效劳网点。以农村党员干部、农业科技示范户、农业生产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重点,每个行政村选
12、配1-2名农民技术员,实行定期培训,逐步建立和标准村级农业效劳网点。 2、完善设施装备 县级农业效劳机构要对现有资源要素进行整合,统一办公地点并配备相应的办公设施设备;建立具有能开展各类培训的多功能培训室;配备开展土壤成份和种类检测、粮油经蔬等作物成份分析、农产品农药残留测试的试验检测室等办公场所和仪器设备;建立配备农业综合执法、农产品质量平安监管、植物检疫的办案设备;建立农作物病虫观测圃和试验示范基地;建立农业信息效劳平台;配置一台农残速测车;配齐交通工具。根据开展工作需要,保证每年人均工作经费。 区域性农业综合效劳中心建立拥有500平方以上的综合办公楼,包括办公用房与农村效劳大厅、农民培训
13、教室、检测与设备室;购置农药残留速测仪、土壤(肥料)养分速测仪、土壤墒情速测仪等仪器设备;购置投影仪、等培训和办公设备;购置科技入户直通车等交通工具;建立20230亩以上区域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购置相关农机设备。保证开展工作需要的人均工作经费。 3、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效劳体系作用的管理体制,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基层农业效劳体系的管理和指导。区域性农业综合效劳中心的人、财、物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的调配、考评和晋升,要充分听取所在效劳区域乡镇政府的意见。县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强化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业务指导。 4、科学配备人员。县级农业效劳机构应确保在一线从
14、事农业效劳人员不低于全县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总编制的2/3,专业农业技术人员占总编制的比例不低于80%,并注意保持各种专业人员之间的合理比例。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人员编制实名制,不得超编配备人员,不得存在人员在编不在岗位,不得与经营性效劳人员混岗混编。 5、完善人员管理。推进基层农业效劳机构用人制度改革,人员的进、管、出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人事管理权限办理。实行人员聘用制度,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那么,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同等条件下,要优先聘用在编在岗农业技术推广
15、人员。完善考评制度,探索建立县级业务主管部门、乡镇政府、效劳对象三方共同考核一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新机制,将其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农民群众对其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改革分配制度,将农业技术人员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 6、创新效劳方式。积极开展多元化的农业效劳组织,放活经营性效劳,鼓励和支持农业科研教育单位、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各类农业经济效劳组织参与农业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培训、技物结合等各类农业社会化效劳,坚持合法经营、诚信效劳、强化信用建设,加强行业自律,着力构建现代农业效劳长效机制。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农委成立xx市基层农业效劳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全面负责全市基层农业效劳体系建设工作。各县农委是基层农业效劳体系建设的责任主体,对建设工作负总责,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及时研究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地要按照省、市的部署要求,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建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环节,认真制订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确保建设工作顺利完成。市农委将基层农业效劳体系建设列入各县农业部门年度考核内容,逐年推进。 2、加强队伍建设。全面贯彻落实XX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切实搞好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设立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