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年度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川财证券研究所一、经济篇:经济增长目标不变,调结构为工作重心从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经济工作总体目标的表述来看,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与去年持平,GDP目标增速为7.5%。从潜在经济增速看,如果实际增速高于潜在增长率,资金、商品、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会出现紧张。目前大宗商品、资金价格仍处于高位,劳动力结构性偏紧张, 7.5%的经济增速可能还在潜在增速之上。CPI目标从去年的4%下降到3.5%,并且提出今年通货膨胀压力仍然较大。同时对房价上涨和投机问题持有更强硬的态度,中国银行业表外活动的风险被单独指出。这意味着政府对下半年的通胀形势更为担忧,货币政
2、策放松的空间有限。今年1月M2的增长为15.9%,高于全年13%目标,不排除1月份就是流动性拐点。会议强调要求“开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这在以往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并未出现,与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开展替换以往的“稳保增长的基调相一致。对今年经济工作的具体建议上首条即强调要“大力推进转变经济开展方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开展中也进一步强调了“健康两个字,这与之前的政策表述均有不同,我们认为,这反映了新政府的工作重心在于调结构。环保、节能、医疗、食品安全等两会反响比拟强烈的问题是2023年的投资主线。结构调整的根底动力在于民间投资。中央对于产能过剩、资源错配及潜在增速下滑有着较为清醒的认
3、识,在肯定了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同时也提到根底设施状况大为改善,并且“政府投资对社会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但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小,必须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未来改革的方向或许通过约束政府行为,开展新兴领域基建投资以及促进民间投资的方式展开。二、政策篇:政策表述与实际操作经常背离关于宏观政策的描述没有改变,仍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但从历史来看,货币和财政政策基调的表述方式与实践经常出现背离。比方2023年积极的财政扩张政策,但实际税收却大幅超收,同时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防止借“十二五时期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实际上是“紧
4、财政。比方说“稳货币,2023年与2023年也有很大的不同:2023年信贷配给制、加息、上调存准都在加码,实质上是紧缩型货币政策;而2023年虽说稳健,但社会融资显著放量,货币供应的规模却不少。货币政策目标低于市场预期,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目标高于预期,这将使货币需求保持旺盛,而货币供应再度缩小,因此银行系统之外的利率与借贷利率之间的差额有望维持,甚至扩大,进而加大金融风险。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目标拟定为13%,低于去年的目标14%,也是2023年以来货币增长目标的最低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增长18%,高于去年的目标16%;另外根据媒体报道,20个省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期不低于20%,多个
5、省区投资增速目标到达甚至超过30%。场外资金稀缺使得“影子银行利率居高不下。尽管短期内“影子银行为地方政府及企业的经营提供了资金支持,使得去杠杆的过程得以延后。但是,目前贷款加权利率高于资本回报率,说明单纯依赖盈利难以支付负债利息,也无法降低债务率,更无法依赖于更多债务融资解决杠杆问题。虽然我们观察到2023年社会融资总量增速出现上升,由于仍以债务融资为主,并且本钱往往比贷款利率更高,因此影子银行虽然解决了短期流动性的问题,但同时使得负债率和财务费用进一步提升,债务自身膨胀。监管层如对“影子银行更为严格的监管将迫使回归去杠杆的过程。“进一步强调降低金融风险隐患与“积极财政、稳健货币政策存在较强
6、的逻辑冲突。三、驱动力篇: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中农业相关的内容大幅提前,意味着政府对于农村工作更加重视。这其中提出要将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相结合,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2023-2023年,我国城镇化率从35%快速上升至51.3%。虽然相比兴旺国家70%以上的城镇化率仍然偏低,但是需求角度,过去30年工业化进程驱动城镇化快速开展,目前我国工业化率已经接近45%,远高于德国、日本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国家,快速工业化阶段已经结束,结构调整而非总量提升是未来的趋势,未来劳动力向城市集聚的需求减弱;供应角度,一线城市的交通、环境、房价等
7、“大城市病问题已经凸显,难以承受更加密集的人口流入。城乡、东西部开展的不均衡需要城镇化与区域协调开展共同解决。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城镇化率大致呈阶梯状分布。东部地区城镇化分布更为均衡,以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为龙头均匀分布。而中西部地区,具有辐射作用的特大城市明显缺乏,这也制约了其城市群的崛起。但另一方面,西部地区中小城市开展具有一定的优势。因此,“统筹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开展;提升东部城镇化质量,对中西部条件较好的地方,要加快培育新的城市群,是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区域分布的现实路径。从国际经验来看,城镇化率超过50%之后,人口转移将由农村向城镇转移转变为小城镇向大城市转移,伴随着产业从东
8、部逐步向中西部省会城市的转移,省会城市的规模、消费等级、基建需求将逐步提升。从韩国的城镇化历史来看,城镇化率超过50%之后,大城市的人口占比快速提升,直到城镇化率到达70%之后,大城市人口回流中小城市。随着大城市人口继续上升,城市间的交流更为频繁,高铁、轨道交通等基建需求仍将旺盛。结合国务院2023年12月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列出了18个国家重点开发区域,预计未来中央将给与中西部更大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而省会城市将成为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建设的重点,如郑州、合肥、武汉、长沙、南宁、成都、重庆等。四、增加并引导民间投资民间投资占固定投资比例持续上升,从2023年初的30%左右上升到当前的62%
9、左右。分行业来看,民间投资比重较大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采掘除油气、制造业、农业等。在油气行业,金融,公用事业和基建,社会事业领域中占比拟少。对于民间资本占比拟高的行业,民资进一步进入空间不大,主要包括采掘除油气、制造业等,局部行业的民资占比甚至已经超过90%。民间投资中相关的受益方向可能包括民间资本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且具有技术及效率优势的行业,如文化教育娱乐业、计算机行业等;另外对于当前民间资本进入很少的领域,一旦具有政策扶持那么可能会存在一些突破性的时机。去年出台的“新36条细那么涉及金融、市政、铁路、能源、水利、电信等多个领域。除此之外,基建投资的新兴领域中,国务院在国家重大科技根底设施建设中
10、长期规划提到的16项优先重点规划方向有望成为值得关注的方向。附录:历年政府工作报告比照表格 :历年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开展目标和政策取向 年份 GDP增速目标 通胀目标 新增就业目标 失业率目标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20237.5%3.5% 900万 4.6% 积极 稳健 20237.5%4.0% 900万 4.6% 积极 稳健 20238.0%4.0% 900万 4.6% 积极 稳健 20238.0%3.0% 900万 4.6% 积极 适度宽松 20238.0%4.0% 900万 4.6% 积极 适度宽松 20238.0%4.8%1000万4.6% 稳健 从紧 20238.0%3.0% 900万
11、 4.6% 稳健 稳健 20238.0%3.0% 900万 4.6% 稳健 稳健 20238.0%4.0% 900万 4.6% 稳健 稳健 20237.0% 积极 稳健 资料来源:中央政府网表格 : 近三年政府工作报告对未来一年工作的部署2023202320232023增长目标GDP增长7.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GDP增长75%。GDP增长8%; “十二五期间:GDP增长7%;城镇化率51.5%,研究与试验开展经费支出占GDP 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到达20
12、%左右。GDP增长8%。调控目标CPI同比3.5%左右。财政:赤字1.2万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8500亿元,代地方发债3500亿元,赤字率在2%左右。货币:广义货币增长13%。CPI同比4%。财政:赤字8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5500亿元,代发地方债2500亿元,赤字率下降到15%。货币:广义货币增长14%。CPI同比4%。财政:赤字90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7000亿元,继续代地方发债2023亿元并纳入地方预算,赤字率下降到2%。货币:广义货币增长目标为16%。CPI同比3%。财政:赤字10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赤字亿元,继续代发地方债亿元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货币:广义货币增长
13、17%,新增人民币贷款7.5万亿元。增长严守18亿亩红线;未提及具体“三农投入拟安排资金;城镇保障性住房根本建成470万套、新开工630万套。积极财政:1、适当增加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2、结构性减税3、优化支出结构4、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稳健货币:1、宏观审慎2、金融资源优化配置3、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三农投入拟安排12287亿元。高端装备、节能减排;继续地产调控,保障房500万套,新开工700万套以上。“三农投入拟安排9884.5亿元。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重点开展公共租赁住房,中央财政预算拟安排补助资金1030亿元。“三农投入
14、拟安排8183亿元。保障性住房专项补助资金632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300万套,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280万套。分配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资料来源:中央政府网表格 : 近三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一年的工作总结2023202320232023增长“十二五GDP从26.6万亿元增加到51.9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公共财政收入从5.1万亿元增加到11.7万亿元;累计新增城镇就业587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9.9%;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GDP增长92%;财政收入增长248%;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4%;
15、农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14%。2023年,GDP增长10.3%,CPI同比3.3%。“十一五期间:GDP年均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9.7%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8.9%。GDP增长8.7%;财政收入增长1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5%。宏观调控两年新增4万亿元投资,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26万亿元;新建各类保障性住房1800多万套,棚户区改造住房1200多万套;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23年的2.8%降到去年的1.5%左右;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从2023年底的8.4%提升到去年底的13.3%,不良
16、贷款率由6.1%下降到0.95%;坚持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不动摇,遏制了房价过快上涨势头。预调微调;结构性减税;保障性安居工程;房地产市场调控;地方政府性债务全面审计。增长结构农业:中央财政“三农累计支出4.47万亿元,年均增长23.5%。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五年累计7.79万亿元,年均增长21.58%,2023年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到达4%。中央财政用于科技的投入五年累计8729亿元,年均增长超过18%。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开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由2023年的1.4%提高到2023年的1.97%,企业研发活动支出占比超过74%。问题:开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本钱上升和创新能力缺乏问题并存;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和政府刚性支出增加的矛盾凸显;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