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乡文化链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创造性地提出打造“城乡文化链的文化开展战略思路,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城乡文化协调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探索出一些经验。本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根底上,就当前我县“城乡文化链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和推进“城乡文化链建设的对策进行探讨,为县委、县政府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决策参考,也为各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打造“城乡文化链是我县推动县城和乡村文化互动协调开展,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的重要举措。这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系统性工程,对于进一步挖掘地方深厚而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城乡文化资源互动,丰富城乡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开展和经济社会进步
2、,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摸清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实际情况,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工作部署,加快xx县“城乡文化链建设,xx县委宣传部课题调研组就近年来“城乡文化链建设情况开展调查研究。此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通过实地走访、对面交流,重点摸清乡镇、村的文化建设现状(包括文化站、室实际使用面积,室外活动场所,藏书,文化建设投入经费,文艺骨干队伍等)、村级农民文化生活现状以及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需求等,分析当前城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如何推进“城乡文化链建设提出对策参考。 我县“城乡文化链建设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xx县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整合资源,突出“五抓(抓阵地、抓活动、抓人才、
3、抓产业、抓交流),扎实推进“城乡文化链建设,一条贯穿城乡、颇具活力的文化链条正在逐步形成。2023年2023月,被授予全市唯一的“全国文化先进县荣誉称号。 1、抓阵地,文化事业取得新进展。县委、县政府把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年度工作方案,切实加强县乡两级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电影院、剧场、图书馆、体育场、文化馆等宣传文化设施进一步健全完善,全县20个乡镇“镇镇建有宣传文化中心,在乡村、社区共扶持和开展600多个市级、县级宣传文化中心户,现有360多个农民读书社、书吧、文化俱乐部、民间职业剧团、文艺社团活泼在梁鹿大地。近年来,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实现2023户以上自然村播送电视“村村通,
4、全县1442个2023户以上自然村,近12万个家庭共享这一文化成果,得到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国忠的高度赞肯。此外,全县先后投入3亿多元,建成了西湖公园、火山地质公园,完善了赵家堡、诒安城等一批文化旅游景点,形成了以3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9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主要基点的人文旅游带。 2、抓活动,城乡文化活力不断增强。一方面,每年的重大节庆日、纪念日,都组织举办大型文体活动,如:“党在我心中文艺晚会,“金浦大地闹元宵大型文艺踩街,“爱在梁山鹿水间赈灾义演,“平安X8226;开展合唱节,华美超级歌手赛,还有每年一次的元宵大型焰火晚会等,丰富了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另一方面,以文艺轻骑队为龙头,经常性
5、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带动了各地群众文化活动创造性地开展。各地在积极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根底上,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节,寓教于乐,寓理于戏,如:沙西农民文化节、赤湖企业文化节、湖西畲族文化节、杜浔校园文化节、旧镇青年文化节、佛昙屈原文化节、乌石妈祖文化节、赤岭雨霁顶文化节等。此外,xx县立足文化积淀深厚、对外影响广泛的优势,对接上级强势媒体承办了多场极具轰动效应的文化活动,如:东南电视台“走进八闽山水间大型巡演,福建电视台“八闽绝活大比拼,省歌舞团“共铸诚信xx综艺演出、新疆民族歌舞晚会、厦门卫视“闽南走透透大型演出等。 3、抓人才,文化创作精品迭出。几年来,我们着力挖掘、培养、
6、扶持一批优秀专兼职文艺人才,不断壮大城乡文化队伍。成立了书法、美术、诗词、音乐、舞蹈、摄影、剪纸、戏剧、电影、灯谜、文学、民间文学、民间绝活、根雕、盆景等十多个门类艺术团体,目前,全县拥有各类国家级会员50多个,其中就有20233岁中国沿海地区剪纸艺术天才传承者林桃。以举办各类艺术展览活动、艺术培训班的形式来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介人才,例如,继成功举办剪纸艺术节之后,又举办了“庆贺林桃百岁寿辰等活动,使一批剪纸艺术新人脱颖而出,解决人才断层、青黄不接的问题。也催生了一批文艺精品,去年以来,共有70多件(人)次文艺作品(或个人)入选全国性展览或获奖;60多件(篇、人)次入选省级展览或获奖;25
7、0多件(篇、人)次获入选市级展演或获奖。同时传帮带出一批“乡土艺术家,在全县285个行政村和11个场都配备了“文化协管员。 4、抓产业,增强文化事业开展后盾。采用“以文养文、以商养文的方式,鼓励民间资本和非公经济组织参与创办民营文化企业,辐射带动各级各类文化产业的兴起和繁荣,从而为民间文化开展提供经费保障。近年来,共在城乡各地培植扶持了云集堂、古林斋、陈秋日剪纸艺术馆、高少苹剪纸艺术馆、欧阳艳君剪纸艺术馆、小燕子画室、完颜艺术培训中心、小天鹅艺术培训中心、三禾琴行艺术培训中心、金色时光俱乐部,以及各地的民办(芗、潮)剧团等360多家文化经营实体。特别是依托天福集团实力,建成了天福茶博物院、唐山
8、过台湾石雕园、天福茶职业技术学院等一批高规格的文化传播机构。 5、抓交流,弘扬优秀传统民间文化。重点做响剪纸、妈祖和芗剧文化。我县作为“全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注重挖掘剪纸艺术,屡次组团到日本、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斐济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注重开展妈祖文化,2022年应邀赴台湾参加为期126天的环台湾全岛的交流活动,在台湾广阔民众中引起轰动,吸引众多台胞前来xx朝圣,连续举办了四届“乌石妈祖文化节,有力地推动了浦台两地的民间文化交流。积极推广芗剧文化,组建了20支以芗剧、潮剧为主的业余演出团体,使芗剧成为“社戏的主要内容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之一。2022年县芗剧团大车鼓赴台湾演出获得
9、成功。通过一系列民间文化交流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台胞和海外华人对祖国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 我县“城乡文化链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我县的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各地文化事业蓬勃开展,已跻身“全国文化先进县行列。但也应当看到,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我县“城乡文化链建设也面临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1、一些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认识缺乏。调查中,一些领导干部表示,农村文化建设很重要,但在基层具体工作中,文化建设是软任务、软指标,抓经济、抓计生才是硬任务、硬指标。这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一些经济不兴旺地区尤为普遍,一些基层干部一谈到文化建设,就认为这是“
10、花钱的事,看不到农村文化对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作用,造成对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性不高、投入缺乏。 2、资金投入有限。受传统体制观念的约束,农村文化建设投入渠道还比较单一,未能摆脱对政府的依赖,难以形成全社会共同办文化的良好格局。各级政府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十分有限,大局部乡镇文化活动经费根本上没有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向上争取的专项资金对于庞大的农村文化建设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资金投入短缺成为农村文化开展的瓶颈。 3、宣传文化阵地功能和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仍是我县当前文化工作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乡镇文化站场所大多为80年代以前所建,多数在2022年整合成乡镇宣传文化中心。但因
11、没有日常活动经费和有效的运作机制,许多乡镇宣传文化中心运作情况不容乐观,有的业务近乎停顿,有的阵地设施闲置一边,形同虚设。有些乡镇宣传文化中心借寄其他单位或无活动场所,面临萎缩的境地。农村黑板报、高音嗽叭等一些宣传设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未能在舆论宣传和引导方面发挥作用,失去了引领农村文化开展的功能。 4、农村文化专业人员匮乏。乡镇机构改革之后,文化站工作人员的人事权归属乡镇,编制相应减少,文化业务管理“乡镇政府无心管、文化主管部门不便管、最后谁也没管。目前,全县只有赤湖、深土、佛坛3个乡镇文化站配备文化专干,其他乡镇文化站干部多为其他部门干部兼任,出现了虽有文化专干的编制而人员并非专职专用,
12、一人身兼数职的现象,大大弱化了乡镇文化站的职能发挥。县级各种文化机构相比照拟健全,但由于编制缺乏或是有编制又进不了人,非专业人员占据位置,同系统其他单位人员占用编制等因素,导致专业人员匮缺。现在县文化馆编制11人,在编人员仅5人,其中兼职1人,到农村挂职1人,长期在编不在岗的1人,另外借用6人。县图书馆,在编从业人员6人。县博物馆,编制9人,在编从业人员6人。县芗剧团人才流失严重,编制60人,目前在编人员36人,其中在编不在岗就有9人。县文艺轻骑队没有编制,编创、演出人员流动严重,面临青黄不济的问题。 5、农村文化协管员未能发挥效应。目前,从聘用的首批村文化协管员来看,有一局部是冲着每年600
13、元的工作补贴来的,整个队伍的素质良莠不齐,有的根本就拿着钱不做事,未能发挥自身组织带头示范作用,未能发挥本地文化中心户等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对本地不健康演出市场、盗版色情等非法音像制品和出版物市场、黑网吧、游戏机等文化垃圾未能进行有效抵抗和防范。 6、还未形成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剪纸、芗剧、书法、美术、木偶、民间舞蹈等传统优势工程,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未得到进一步扶持、宣传和拓展,没有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生命力、吸引力不强。如:民间剪纸随着民俗土壤的消失而“边缘化,老“花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芗剧精品创作力下降,已多年未有如保婴记、母子桥这样的扛鼎之作诞生;书法
14、、美术创作人才分散,得不到政策上的支助,等等。 加强xx“城乡文化链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打造“城乡文化链,目的是通过政府引导,城乡联动,充分挖掘整合社会各种文化资源、各类文化实体,激活镇村宣传文化中心和各家文艺组织,丰富城乡各地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点线结合地传播传统优秀文化,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文化品位,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开展。当前,我县要突出“文明XX县区、临港大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创业宝地、旅游胜地、台资企业密集地的定位,紧抓机遇,积极融入“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解决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着力在阵地链、活动链、产业链、旅游链、人才链等五方面下功夫,实现以城带乡、城乡互动,进
15、一步提升“城乡文化链建设新层次、新水平,推动城乡文化和谐开展。 1、加大文化投入,不断夯实城乡文化阵地链。加强城乡文化阵地建设,是稳固创立“全国文化先进县成果,实现人民群众根本文化权益的根本举措和有力保障。要建立健全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力量参与的文化资金投入保障体制,拓展文化建设投入渠道。县乡两级财政要统筹规划,加大文化建设投入,积极争取中央、省市专项资金支持,主动接受兴旺地区的文化辐射援助,引导社会力量捐助文化事业,为城乡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建设一批有规模、上档次、设施功能齐全、辐射力和渗透力强的文化根底设施。在村一级,要继续推进宣传文化中心户建设,不断加大培育和帮扶力度,通过经费支持
16、、物质帮助和技术指导,切实提高中心户在政策宣传、科技传播、文化娱乐上的中心示范能力,凝聚带动周边群众开展有益的群文活动。在乡镇,要进一步稳固开展宣传文化中心,把乡镇文化站整合起来,充实文化中心管理力量,完善根底配备设施建设,提高乡镇宣传文化中心的效劳运作能力,使文化中心成为集图书阅读、播送影视、宣传教育、文艺演出、科技推广、科普培训、体育和青少年校外活动等于一体的综合文化活动场所。在县城,要进一步加强文化馆、图书馆、体育场、剧场、青少年宫、西湖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运营机制,提高运作能力,高起点、高规格推进县文体中心的规划建设,满足群众享受大型综合性文体活动的需求。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辐射覆盖乡镇、农村的公共文化效劳链条,为广阔人民群众参与和共享文化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