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谈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doc

上传人:g****t 文档编号:682047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谈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年谈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年谈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年谈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年谈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3年谈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标题】谈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在现今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会出现一些比拟突出的问题行为,这些问题行为大致可以分为外向性的攻击型问题行为和内向性的退缩型问题行为两大类。课堂问题行为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一大难点,对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是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在对课堂问题行为概念进行界定的根底上,对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以期能对教师有所裨益,使之在为教学目标效劳的同时更能成为一种促进师生互动、融洽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 成因分析 应对策略【正文】一、问题的提出课堂问题行为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那

2、么,阻碍及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这样的行为不仅影响学生身心健康,而且常常引起课堂纪律问题。据观察统计,在典型的课堂里25%至30%是学生有问题行为。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直接倾向,可以把学生的问题行为分为两大类。一是外向性问题行为,这是直接干扰课堂正常的教学活动的攻击性行为。如:争吵、推撞、追逐、讪笑等侵犯他人的行为;交头接耳、切切私语、擅换座位、传递纸条等过度亲昵的行为;高声谈笑、发出怪声、敲打做响、做怪异动作等成心惹人注意的行为;成心模仿教师一些习惯性动作引人发笑等盲目对抗性行为等等。二是内向性问题行为。这是教师不容易觉察,对课堂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不构成直接威胁的内隐性行

3、为。虽然不直接威胁课堂纪律及他人学习,但对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影响很大,对学生个人的人格开展也有极大的危害,主要表现为课堂上心不在焉,发愣等注意力松散行为;胡写乱写、抄袭作业等消极行为;害怕并有意识回避提问、抑郁孤僻等厌恶行为;二、小学生课堂问题行为的成因一学生1认知能力的差异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总是和学生的学习密切联系在一起,而学生学习状况的优劣与其认知开展水平相关,因此认知能力的差异成为课堂问题行为的首要原因。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顾此失彼。一些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的教学要求已经无法满足其要求,他们总喜欢在教师提问时未经允许就抢先说出答案,对教师的讲解不予理睬,甚至

4、在课堂上公然指出教师的错误,让教师难堪。如果这时教师将其种种行为看作学生的公然挑衅,压制甚至责罚学生,必然导致双方矛盾升级,产生更多的问题行为。这就是一些好的的学生也会在课堂上捣乱的起因。另一些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反复讲解和联系才能够接受。由于知识点难以理解,完成作业有困难,而教师又不可能完全满足其需要,在一再受挫后,学生不但会产生对课堂和教师的不安全感和对学习的焦虑,降低自我评价,也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疑心。伯拉格斯和琼恩斯指出在评价情景中,低成就学生会下意识地阻碍自己成功。这些在课堂教学中后进生会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学习本身、教师或学校等外在因素,压抑自己的学生倾向或拒绝学习,回避教师的

5、提问和种种活动,采取捣乱、破坏课堂纪律、与教师作对的方式来保护自尊。2自我表现需要有些学生的问题行为只是为了引起教师或同学的注意。艾里克森Eriksson曾指出需要时刻获得他人的关注是人类的天性。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发现自己无法从学习中获得教师或同学的成认,觉得自己受到他人的关注太少,同时内心就强烈的渴望他人关注。他们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维护课堂秩序对问题行为比拟注意,于是便成心地违纪,表现出问题行为,以引起教师和同学的注意,从而实现起需求。比方,在我上课经历中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一男生不知从何处弄来了一只奄奄一息的蟑螂,并用这只蟑螂去 吓唬女生,引起其他同学的哄笑,使课堂教学秩序失去控

6、制;其实他们并不是真的非要知道不可,更多的 是想引起课堂的哄笑,引起老师的注意。学生在课堂上的这些行为已经直接扰乱正常 的课堂教学秩序,引起教师的重视;同时在课堂上也存在着这样一些学生,他们沉默 寡言、心不在焉、上课发愣等,这些行为并没有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开展,因此在 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将之无视,其实这些学生同样需要我们去关注。3意志特征有些学生的问题行为并不是成心的,只是不能自觉的自我调控。小学生活泼好动,时常会被课堂上的一些无足轻重的事情或事物所吸引。有时会心不在焉的做些小动作,有时会脱口,而出打断别人的谈话,不等老师说完问题,就抢着说出答案等等。这样的急迫行为不是敌意的、带有攻

7、击性的,而是不由自主的,不能自控的行为。美国学者巴克利认为,抑制反响功能的开展性落后造成了儿童自我控制缺陷。人的大脑神经接受刺激产生必要的兴奋,但与此同时也要产生抑制,即抑制其他不必要的兴奋。但是儿童在接受刺激后,不能适当地抑制或延迟自己的反响,而是倾向与立即做出反响,这就难免会出现问题行为。例如,在 课堂上,很多学生都会有不同的问题行为,大多数学生是想要引起老师的注意而 成心做这些事情的。就像我们班有一个男生,学习成绩不是很好,老师对他的关注相 对少一点,后来他就在课堂上越来越吵, 一开始我也会批评他,但后来我发现越是 批评,他就越吵,所以我就转向另一种方式,表扬他某些积极的做法,比方某一时

8、段 他上课非常认真,就会及时肯定他的做法,并提出期望,希望他今后继续保持,慢慢 地这名男生的行为有了较大转变,破坏课堂秩序的行为开始减少了。 得到他人的注意与欣赏是每个人的需要,有的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好,始终处于 被教师遗忘的角落,为了引起教师或其他同学的注意,他们会在课堂上做一些负 面的行为以此来到达被别人注意的目的。通过肯定学生的积极行为,对学生 提出期望,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学生的需求得到满足了,课堂问题行为 也就减少了。学生对教师的教育方式不满而产生的抵抗情绪 。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 但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受到挫折或是认为自己缺乏 学习的能力时,学生就会遇到困难而苦恼,其

9、行为就会表现得要么具有消极抵抗的 情绪,要么具有攻击行为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如果遭受的挫折 太大, 或经常遭受挫折, 往往使人产生心理上的痛苦, 从而产生情绪暴躁和行为偏差。 有时看到别人的成功与喜悦,会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有的甚至产生攻击、消沉 冷漠等对抗行为。教师对这些学生不能正确处理和帮助时,学生的问题行为会增加, 强度会加深。4人格因素人格特性也会影响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甚至可能导致课堂问题行为的产生。在目前的关于人格与课堂问题行为关系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引用艾森克Eysenck对人格维度的划分来对课堂问题行为进行解释。A、外倾内倾人格与课堂问题行为外倾的学

10、生不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情绪较冲动且难以控制,爱交际,渴求刺激和冒险,粗心大意,爱发脾气。一旦当那些极端外倾的学生感到课堂缺少新异刺激,无聊乏味时,就可能爆发自己的情绪,做出一些捣蛋和挑衅的举动。内倾的学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情绪稳定、好静,不爱交际,不喜欢刺激,而喜欢有秩序的生活和工作,极少发脾气。因此课堂活动过于频繁,气氛过于活泼,极端内倾的学生那么会产生排斥和抗拒心理,不愿参加到课堂活动和与他人的合作当中。B、神经质稳定性人格与课堂问题行为情绪稳定的学生不易产生焦虑,稳重温和,容易自我克制。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一定的障碍,很难与教师和同学建立良好关系,表现出高度焦虑和恐

11、惧。由于无法正确评价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和鼓励,因此他们会尽力回避问题,防止引起他人的关注,因此这类学生的课题问题行为是内隐的。二教师因素其一、教学不当 教师由于备课不充分,上课时照本宣科,讲课枯燥无味甚至出现错误,而且在一段时间里困死在一个问题上,缺乏教学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或表达能力差而造成教学失误;教学上搞题海战术,对学生进行超负荷灌输,无休止地上课、补课、考试,学生成为分数的奴隶,学习成了无边的“苦海。那么学生就有可能置功课于脑后而捣乱引起来,进而引起课堂问题行为。其二、管理失措 一是教师放弃管教的责任,采取不闻不问的立场,放任学生;二是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行为反响过激。滥用惩罚手段,对学生的

12、个别问题行为经常做出过激反响。有的教师会中断教学大加训斥,有的甚至不惜花费整堂课时间进行冗长的训斥,这种失当的管理方法往往会激化矛盾,使个别学生的问题行为扩散开来,产生“病源体传染效应。其实,滥用惩罚手段特别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仅不能很好地维持课堂秩序,还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甚至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怨恨情绪,诱发学生攻击性的课堂问题行为。三环境因素其一,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的许多因素,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如一些生活在父母不和或父母离异的家庭中的孩子,在课堂上经常表现得或孤僻退缩,或烦躁不安,或挑衅生事。其实家庭环境 和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根底,是人受教育的第一站。与学校教育

13、和社 会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是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的,最具有直观性,最 富情感性,孩子可以从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工作心态以及社会交际中受到很大的影 响,把自身感受到的道德标准内化为个人的道德品质。因此,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和 教育是儿童产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因素。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行为经过本人对研究对象的研究发现,父母对其的期望水平过高,该学生的学习成绩一直是在及格线徘徊,但其父母却一直期望他能够考得 90分以上,这直接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增大他的学习压力,而无论该生的成绩进步了多少,其父母都没有正 面表扬他,这又造成了学生对自己的不确定。在种种心理压力下,孩

14、子就产生厌学, 焦虑等情绪,课堂问题行为就产生了。其二,学校环境也影响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可以分为校园环境和课堂内部环境。校园环境包括校园的布局,建筑的风格,绿化美化,墙报标语,师生衣着言行, 教师上课的教学风格等,都会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心境有着一定的影响。教室内的布置杂乱,墙壁的色彩过于强烈和鲜艳,容易使儿童在课堂上兴奋好动,注意力分散,不专心听讲。综上,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在原因分析时也需要对其进行综合考虑。在当今信息时代里,社会各种信息通过多种信息媒体大量涌入学校,学生的知识总量中,有一半左右是通过学校以外的群众媒体获得的。学生受不良内容的影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甚至盲

15、目模仿和具体尝试其中的动作与行为,这些行为也常延伸到课堂,比方小孩子看了一些影视后,在上课时经常模仿其中人物的动作,以此来引起别人的注意。但是,有研究说明,青少年期有较严重问题行为的学生,后来大多数都顺利地成长为适应良好的成年人,其中五分之一的人还取得了杰出成就。因此,我们应当用一种积极、开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课题问题行为及出现问题行为的学生,并采取及时有效的策略予以应对。三、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问题行为一旦发生,教师在采取措施时应对的因素进行全面考虑:究竟是什么产生了问题行为;行为发生在正式上课之前,课程进行当中,还是临近下课之时。这些问题行为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阻碍教学活动。对这些因素的明

16、确和了解有助于教师对问题行为进行正确的归因,同时针对具体问题制定和实施多样化的干预政策,以保证决策的公正性和有效性。一直接干预、纠正策略面对学生的课题问题行为继续升级,在对其行为惩罚以前,教师有必要向学生正面指出什么才是正确行为。教师直接干预学生的捣乱行为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向学生提出恰当的行为要求。这类要求应简洁、明快且语气坚决,并需要点出学生的名字,指明他们应该做什么,而不要去描述那些不好的行为。如象“小明,看这儿就比“,小明,别做小动作要好的多。第二种,提醒学生应遵守的规那么以及教师有什么样的期望。规那么提醒和期望的陈述有助于学生接受自己对捣乱行为多应付的责任,从而控制自己的行为。当然教师的陈述同样应遵循简洁、坚决的原那么。二暗示策略课堂问题行为一旦超出一定限度,就需要教师采取措施迅速地予以解决,并保证课堂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所有应对问题行为的策略都应该是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