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开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和关键举措。为全面了解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客观分析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面临的问题,xx年2023月份,组织局部县人大常委会委员XX县区人大农业农村委委员,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开展了问卷调查、座谈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根本情况 与主要做法 我县现有耕地面积xx万亩,水域面积65万亩,水产养殖面积27万亩,2023年
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0235元。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占比一直很高,为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身,我县按照泗办发(2023)113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开展的目标,大力开展精品桃果、设施蔬菜(食用菌)、特色水产三大特色产业,持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有力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打造“五园五带,促调整促增收。按照省市要求以及我县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规划,重点打造国家级现代农业产园、成子湖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渔业产业园、省级生态观光农业产业园、卢集生态农业产业园以及黄河故道沿线蔬菜产业带及林果种植带、沿245省道特色林果产业带、沿330省道休闲观光农业带
3、、成子湖周边精品渔业产业带、卢集生态镇建设农业组团产业带等“五园五带建设,推动每个乡镇建成一个2022亩左右、成方连片、单一品种的农业结构调整示范点,加快形成“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格局。到目前为止,全县共建设19个单品工程,完成农业结构调整面积3.85万亩,占市下达调减粮食作物面积3.75万亩的20232.7%,带动就业人数6787人,通过基地务工与入股分红等方式,人均年收入增加6500元以上。 (二)推广“三种模式,促调整促增收。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模式,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资金、技术、经营模式等方面优势,直接到村里建设生产基地,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里仁乡引进的上海达盛公司
4、,在里仁乡推广种植甜叶菊,切实改变该乡以往单一的农作物种植模式。推广农场主联合开展模式,通过联合组建合作社,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既破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难题,又可躲避经营风险。如庄圩乡“水八仙工程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调动了多方积极性,形成农业结构调整合力。推广阔户带头群众参与模式,发挥大户典型引路作用,可以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易于消除群众特别是低收入户害怕担当风险的顾虑。如来安芦篙基地、三庄多肉植物等工程,通过“股份+现代农业模式,既解决了农户前期启动资金问题,又借助合作社在种苗、技术、市场等优势,让群众获利更多,使产业结构调整更具有内生动力和可持续性。 (三)“三个优先布点,促调
5、整促增收。优先布点沿路沿线地块。从总体上看,沿路沿线地块交通便捷,经过集中连片整理,农田水利设施配套相对完善,土壤得到有效改良,经营主体比较愿意流转。目前,我县的桃树、精品林果、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都是以盐徐高速、省道245、330、267,以及宿泗路、成子河旅游公路等县乡主干道两侧为重点进行布局和调整的,沿路沿线调整19个单品2022亩以上工程,切实做大规模,做出品牌,做成特色。优先布点新型农村社区。“十三五期间,我县先行规划建设李口八堡、庄圩大楼等2023个新型农村社区。李口八堡村结合实际情况,重点开展以草坪栽植、果蔬采摘、莲藕欣赏等为主特色产业,力争通过3年时间,将八堡打造成为集生态旅游
6、、生态农业示范、生态产品生产、农业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多功能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区。目前,2023个新型农村社区调整高效农业工程13个。优先布点省定经济薄弱村。我县明确要求每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都要建成一个产业化工程,目前5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的产业化工程大都启动建设,特别是今年方案脱贫的1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已启动建设55个产业化工程,其中里仁甜叶菊、来安金果梨、裴圩秋葵、高渡扶贫产业园等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程建设速度快,带动群众增收致富效果明显。此外,根据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步伐,年内5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都要完成一个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程,切实促进村集体增收和带动低收入户致富。 (四)“三级书记引
7、领,促调整促增收。坚持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县乡村三级党组织的重要工作,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有压力的“三级书记抓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工作机制。县委县政府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关键环节进行部署安排,主要领导定期听取相关政策制定和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分管领导具体落实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总体规划,整合各类涉农资金,统筹协调、督查推进工程落实。挂钩联系乡镇(街道)县级领导帮助所挂乡镇(街道)定规划、招主体、引工程、抓调整、促开展。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高度重视辖区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牵头制定规划,亲自招引主体,推动土地流转和工程落地;乡镇分管领导具体抓好镇村特色
8、产业规划执行、工程主体招引培育、统筹协调工程实施、督查推进和矛盾调处等工作。村居党组织书记围绕建设特色产业村的目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工程主体,因村制宜组织工程实施,强化效劳保障,积极调处矛盾,切实推动村居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村居集体经济开展。据统计,“支书领头调结构活动中,全县238个支部书记中有221个支部书记完成了工程实施,兴办家庭农场工程的有132个,创办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工程的有66个,领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工程的有23个。 二、存在问题 1.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传统农业思维定势的影响,局部乡镇(街道)基地零碎分散而不集中,集约化、规模化生
9、产水平不高,制约了农业效益的提升;二是龙头企业少而小。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带动农户不强,小龙头带不动大基地;三是产业开展组织化程度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处于初级开展阶段,绝大多数组织松散,运行机制不健全,小组织带不动大群体;四是产业开发链条短,农产品加工业开展缓慢,加工转化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制约特色农业持久快速开展;五是市场与信息体系滞后,生产与销售信息不对称,没有稳定的营销网络,农户只知道种植不知道市场需求,导致生产出来的东西有时会滞销,打击农民种植、养殖积极性;六是农产品“品牌化程度不高,缺乏闻名全国的农产品品牌,市场占有率不高,竞争力较弱,小品牌拉不动
10、大产业。 2.农业根底设施比较薄弱。尽管近年来不断加大了农田水利根底设施的建设力度,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仍然滞后,沟渠路设施配套不够,抗灾功能发挥受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仍然不强,如遇大旱、水涝之年,容易造成农业减产减收,“靠天吃饭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不少基地交通不便,运输困难,生产本钱较高。加之农产品不易保管和储藏,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抵御风险能力弱,滞约农业企业的进一步开展。 3.农户产业结构调整意识有待加强。农户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比较缓慢,不利于农民自身种植、养殖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户的增产增收。要真正形成特色林果产业大县,除了外引内培大户外,就是依靠家家户户的
11、农业结构调整,这样才能实现产业富民根本之路。同时,要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一代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4.单体2022亩土地流转面积考核力度要加大。由于农业收益周期长,对一些土地流转大户没有相应的补贴政策,使得大户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单体2022亩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面积数量、主体招引、工程落地有困难,考核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三、意见和建议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提升土地综合产出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生态高效开展定位,以“四减四扩(减粮食面积,扩高效作物;减生产主体,扩规模经营;减面源污染,扩生态种养;减初级产品,扩加销能力)为主要抓手,坚持“
12、五化同步(产业高效化、土地合作化、经营农场化、种养生态化、效劳一体化)开展思路,大力推进新形势下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我县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结合泗阳实际,科学制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思路、目标和举措。 (一)确定工作目标,狠抓工作落实。紧紧围绕“生态、高效、特色、现代开展定位,认真贯彻“四减四扩、五化同步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以提高土地综合效益为根本目标,以特色产业(蔬菜、林果、青虾)扩面增量、畜禽产业(生猪、山羊、蛋鸡)转型升级、一二三产融合开展为方向,以土地规模流转、新型主体培育、根底设施建设、绿色品牌创立为抓手,不断加快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目前,全县共有耕地面积xx万亩,其中
13、非粮面积40万亩(具体为:蔬菜种植14万亩、林果5万亩、水生蔬菜6万亩、水产养殖15万亩)。“十三五期间,建议每年开展非粮化种植面积3.5万亩,确保“十三五末,全县新开展非粮种植14万亩,非粮面积达54万亩,非粮化水平到达50%以上。在各乡镇(街道)初步制定农业特色产业开展规划的根底上,由县农委牵头,邀请省市相关方面专家参与,加快制定“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开展规划,形成全县特色产业开展规划布局方案,确定年度目标任务。成立全县农业工程规划实施评审小组,由县分管领导牵头,县农委具体负责,发改、财政、农开、水利、国土、环保、规划、农机等单位为成员单位,定期审定各乡镇(街道)准备实
14、施的2022亩以上特色农业工程,确保各乡镇(街道)农业工程建设按规划执行。经评审小组批准确定实施的工程,在土地指标、根底设施、产业工程等方面予以集中扶持,否那么一律不享受相关政策。 (二)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农户参与。当前,在农业结构调整上,农户参与仅仅停留在土地出租、打工就业层面,跟随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一起经营产业的积极性不高。这既有各类经营主体与农户利益联结度不高的原因,又有农户担忧风险的原因。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必须让农民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使其获得土地增值效益的大局部。建议重点在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农业工程定向扶持等方面,制定特殊优惠政策,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充分发挥
15、带动作用,充分调动农户深层次参与结构调整的积极性。同时,进一步加大农口工程资金整合力度,积极对上争取,允许涉农根底设施工程“叠加建设,减少根底设施建设和农业工程布点的“两张皮现象。围绕破解土地制约,由国土局、农委等相关部门研究上级文件精神,出台设施农业用地使用管理方法。加大向上汇报争取力度,尽快将食用菌、淡水养殖、花生、瓜蒌等具有较大经营规模的特色农产品工程纳入政策性高效农业保险承保范围,切实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后顾之忧。扩大农机购置补贴范围,增加复式新机具补贴比例。要通过政策补贴、工程倾斜等方式,加快创立地理标志农产品(商标),加快创立中国著名商标,提高贵嘴912023大米等品牌知名度,扩大市
16、场份额,提升品牌富民效益,最终到达示范引领、促进创收,利益共享、保障增收,保险兜底、防范欠收,拓展经营、争取多收。 (三)建立三支队伍,提升农业效益。一是建立一支乡土人才队伍。在现有农村经济、农业科技效劳体系根底上,利用农民培训中心平台,聘请专家教授到当地举办培训班,加强对果农、菜农以及各类养殖户“三新技术和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出一批“田秀才、“土秀才、“土专家,专门负责本乡、本村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提高农业产出效益。二是建立一支专业性较强的生产效劳队伍。面向全县,培植一批大专以上农学、水产、食用菌、花卉等专业生产效劳队伍,长期巡回乡镇、街道指导生产,传授科学技术,帮助农户为经济作物提供品种嫁接、改良修剪、疏花疏果、病虫害防治、大棚建设、池塘建设等效劳,为培育泗阳优质高档农产品提供人才保障。三是建立一支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