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市环境质量情况调研报告 一、市水环境质量情况 1、根本情况 我市地表水主要包括义乌江(南江)及其17条支流、大陈江、洪巡溪两条浦阳江支流、饮用水源和水库、农村池塘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水环境治理工作作为建设生态文明、改善民生福祉的重大实事来抓,饮用水源水质合格率到达20230%,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经过义乌江流域新三年环境整治(202223-202223),202223年,义乌江出境断面水质类水质占42%,类水质占24%,在2022年以后首次出现类水。2023年和2023年,义乌江出境断面水质都优于入境断面水质,在全省断面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并给予市政府300万元奖励。19条小流域水
2、质以劣类为主,据xx市河(溪)流断面考核结果显示,19条溪(河)流30个断面中,劣类水体202223年占76.6%,2023年占86.6%,2023年占73.3%,2023年占76.7%。农村池塘污染严重,多数失去生态功能。 总体来讲,虽然我市水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遏制,但水质仍然不好,彻底改善需要做大量工作和较长时间。除饮用水源和水库外,主要水体水质仍以劣类为主,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氨氮,主要污染源是生活污水。 2、存在问题 (1)、义乌江环境容量小且水质受外界影响大。202223年,xx市很环保局“义乌生态环境荷载能力与可持续开展战略研究结果说明,目前义乌江氨氮的纳污能力仅为160吨/年,而实际
3、每年排入义乌江的氨氮近3000吨(其中生活氨氮占81%)。同时,义乌江水质受上游来水和降雨影响很大,从近2023年的监测数据看,东阳交给我们的水大多都是劣类水,已经没有纳污容量,自身调节净化能力很低。 (2)、污水管网建设滞后。目前,xx市已建成6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36万吨,实际日处理24万吨,到2023年将新增3个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将到达44万吨。但由于是截污纳管、雨污分流工作滞后,污水处理厂没有很好发挥效用。例如稠江污水处理厂日处理15万吨,晴天时进水量是8.9万吨,下大雨可达20万吨,大陈2万吨,现只有1.1万吨。 (3)、污水处理厂排放不达标问题。由于存在设计、工艺问题,同时由
4、于局部排污企业把不达标废水排入管网,对污水处理厂造成了冲击,目前局部污水处理厂存在排放不达标问题。例如,后宅厂不能稳定达标排放,大陈厂根本不能达标排放,江东、佛堂、稠江、后宅、大陈等二期5个厂运行多年未能完成验收。 (4)、根底设施管理机制问题。我市253个村的污水进行纳管处理,221个村的污水就地处理。但是目前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机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行运维监管机制和管网运维机制尚未建立,管网和农村污水治理治理设施缺乏正常维护。 (5)、生态修复治理措施没跟上。我市小溪流污染严重,19条小溪流,大多成为排污沟,鱼虾绝迹,农村池塘也多数失去生态功能。这些溪流、池塘的治理,除了沿岸截污纳管之
5、外,还需要进行生态修复治理或水循环等综合治理。虽然我市实行了镇街一把手“断面长制度,由于对各镇街的考核力度不大,对镇街领导的触动不大,没有镇街对溪流真正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小流域整治的效果还不明显。 (6)、环境监管力量薄弱问题。xx市大小企业三万多家,而列入重点监管的印染、电镀、造纸等企业只有120多家,花片厂、亚克力、小饰品加工、化装品厂以及一些非法小电镀、小印染等污染企业广泛分布于城乡。目前环境监察大队35人,每年要处理2022多件信访、纠纷,对隐藏在全市的环境违法企业难以全面监管。 3、建议 (1)、针对上游来水差的问题,建议加强与上下游政府间的协调,建立流域联防联控机制。 (2)、开展
6、义乌江综合治理。此项工作量大面广,包括出入境的人工湿地建设、河流清淤、污水管网建设、小流域生态修复以及水系循环等,涉及到多个部门,建议成立治理办,制定整治方案,统筹协调各项工作的开展。特别是针对小流域污染问题,要根据每条河流的具体情况分别制定方案,由流域内相关镇街一起实施推进。 (3)、进一步加大城镇及农村截污纳管和雨污分流工作力度,发挥污水处理厂的效用。对能够收集的区域要进行全覆盖,对雨污河流问题,当务之急是要查清内幕,分析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彻底解决方案。 (3)、针对污水处理厂出水不达标问题,建议加快实施污水处理厂改造和提标工程,加快对二期5个厂的环保验收。同时要加大对进入污水厂水质的监
7、督力度,特别是要严厉查处污染企业的偷排、漏排行为。 (4)、进一步完善污水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机制。加快制定污水处理厂绩效考核方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以及污水管网的运行维护机制。 (5)、加大考核力度。针对目前考核力度不大的问题,建议修改完善考核方法,增加生态环保工作在年度考核中的比重(目前生态环保和节能减排列为镇街根底工作进行考核,分值为5分)。同时要修改完善小流域“断面长考核制度,要敢于动真格,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6)加大执法力度。目前,环保局虽然成立了13个环保分所,但编制只有8人,车辆、经费问题也没有解决,环保监管力量薄弱的问题仍然存在,建议增加环保所的编制,保证经费。同时,针对我市
8、存在大量低、小、散作坊式污染企业的问题,建议进行一次全市范围内的大排查,摸清情况,进行专项治理。 二、大气环境质量情况 1、根本情况。近年来,xx市大力开展“蓝天工程,开展了机动车尾气治理、扬尘污染防治和烟尘污染治理等工作,xx市空气质量总体保持稳定。202223年至2023年空气质量api指数(pm2023)到达优良以上的天数比例分别为85.4%、89.8%、87.1天,api指数保持在72左右。但是,从2023年开始采用新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以后,15月全市aqi指数(pm2.5)到达优良的天数比例仅53.3%。灰霾天气逐年增加(202223年为84天,2023年124天),酸雨频率高,20
9、2223年至2023年分别到达98.4%、94.8%和90%。空气环境质量受天气影响较大,每年十一月至下一年二月的空气质量最差。 总体来讲。我市的空气质量整体不高,空气主要污染物为pm2.5,主要污染源来自机动车尾气、建筑工地和道路扬尘、锅炉烟气、工业有机废气、餐饮业油烟以及露天燃烧垃圾产生的烟尘,属于复合型大气污染。由于监测能力有限,我市各项主要污染源的构成比重尚不清楚,一般认为首要污染源为机动车尾气,是否有其他尚未发现的重污染因子还待调查。 2、存在问题 (1)部门联合执法机制未形成。汽车尾气、扬尘、工业废气和烟气、效劳业油烟等污染,需要环保、公安、住建、执法工商等部门协调配合,联合行动,
10、但目前未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存在监管薄弱,职责不清等问题。 (2)汽车尾气污染问题。2023年底我市汽车保有量到达25.3万辆,并以每年一万多辆的速度增加,机动车尾气成为首要污染源。目前我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黄标车问题。我市未划定“黄标车限行区域,没有建立“黄标车淘汰方案。二是对尾气不达标车辆的道路监管、有奖举报等制度未建立。三是清洁能源车辆的鼓励机制尚未建立,天然气、混合动力等新能源车辆推广工作力度不大,加气站等根底设施建设滞后,全市全部202351辆公交车中,使用天然气、混合动力等环保车辆236辆,仅占22.5%。四是城市道路拥堵问题,会加重尾气污染。五是大量外地车辆在我市营
11、运,存在监管难的问题。 (3)扬尘污染问题。目前我市城市开展迅速,建设工程众多,由于建筑工地、运输车辆扬尘防护措施不到位。同时,由于城市建设缺乏总体规划,给城市“开膛破肚现象普遍,造成扬尘污染。 (4)烟尘污染问题。目前,xx市环城路以内含有配套燃煤锅炉重点排污企业有70余家,这些燃煤锅炉对XX县区大气污染的奉献率较大。 (5)清洁能源使用问题。目前我市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很小。工业企业用热、用气几乎全部靠自有锅炉提供(仅华莱氨纶使用天然气),能源利用率低,污染大。工业企业清洁省政府已经明确全省开发区到2023年、工业园区到2023年根本实现集中供热,但我市该项工作进度不快。 (6)露天垃圾燃烧问
12、题。在城市周边,随意燃烧垃圾情况较为严重,难以有效监管。 (7)油烟污染问题。我市路边烧烤摊众多,油烟无序排放,给周边居民造成污染。但目前监管措施还不到位。 (8)有机废气污染问题。目前,我市存在大量塑料粒子加工、玩具、汽车修理厂、喷漆等企业,产生大量挥发性有机物,同时餐饮业、干洗业产生的有机废气,因缺少防护措施,对周边住户造成污染。有机废气污染有待进一步解决。 三、对策建议 (1)制定整治方案。目前,XX省、xx市都已经发布复合型大气污染治理方案,但我市还未制定该方案。当务之急是迅速制定xx市复合型大气污染防治方案,细化大气环境综合整治分工,建立部门联动机制,以2023年为时间点,倒排方案,
13、分类分步推进。同时对照目标要求,进行严格考核,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2)、加快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建议加快建设全市大气污染预警平台,增加空气监测点位密度,提高监测水平。环保局、气象局对空气环境监测数据和气象数据同步实时发布,并发布在空气环境质量处于污染级别情况下的防护建议措施和本卷须知等,切实保障群众身体健康。 (3)强化机动车尾气治理。针对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建议 一是按照省里对“黄标车的整治方案(2023年底前全省县以上城市主XX县区全面划定“黄标车限行区域,力争每年淘汰“黄标车不低于15万辆,2023年底前淘汰全部“黄标车),我市应加快实行“黄标车区域限行,制定“黄标车淘汰方案。 二是
14、加快开展道路红外遥感监测,鼓励群众举报尾气污染车辆,对尾气不达标车辆进行限期治理、限期淘汰。 三是加快公交车、出租车等营运车辆更新换代速度,鼓励天然气、混合动力等新能源车辆投入营运市场,促进低碳运输开展。对市民购置使用清洁能源汽车进行补助,把清洁能源汽车优先纳入政府采购方案。 四加强公共交通建设,减少因交通拥堵造成的污染。建设各XX县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将公共自行车效劳系统纳入整体公共交通体系中。 五是加强外来车辆管理。禁止无环保标志的外地车辆进入本市。 (4)加强扬尘污染治理。积极创立绿色工地,落实施工工地围蔽,做到“六个20230%,即施工现场20230%围挡、工地砂土20230%覆盖、
15、工地路面20230%硬化、撤除工程20230%洒水、出工地运输车辆20230%冲净车轮车身且密闭无洒漏、暂不开发的场地20230%绿化。将施工企业扬尘污染记录作为不良信息纳入建筑企业信用管理系统,定期向社会公布。加强对建筑工地、道路两侧及工业企业内煤炭、沙石、灰土、建筑垃圾、工程土渣等易产生扬尘污染物料的监管。对建筑运输、垃圾运输车辆实行全封闭改装。 (5)加强锅炉烟气治理。XX县区实施“退二进三,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淘汰XX县区内所有燃煤锅炉。加快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煤烟污染。 (6)加强有机废气治理。建议开展重点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专项治理,实施vocs生产使用全过程封闭式作业,确保排气筒排放浓度与厂界浓度双达标。同时尽快制订餐饮业、干洗业有机废气治理实施方案和管理规定,餐饮业、干洗业要安装符合环保要求的油烟净化、处理装置,并建立运行维护制度,确保油烟和有机废气达标排放。 (7)结合西气东输、川气东输等重点工程,大力推进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工作。 (8)对露天燃烧垃圾、餐饮业油烟污染等难题,开展联合专项整治。 (9)加强绿化工作。深入开展“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