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贫困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683481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贫困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3年贫困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3年贫困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3年贫困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3年贫困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3年贫困村基本情况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关于贫困村根本情况调研报告 xx市局部行政区规划调整后设立的xx区下辖金陵、坛洛、双定3个镇和西乡塘等2023个街道办事处,总面积1298平方公里,总人口75万。为了解和掌握全XX县区贫困村根本情况,为XX县区党委、XX县区政府提供决策参考,2023年7-9月,我们对xx市xx区局部贫困村经济社会开展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情况如下: 一、贫困村根本概况 据对xx市xx区金陵镇的三联、居联村、广道村,双定的秀山村,坛洛的合志、圩中村等27个贫困村初步统计,总人口11444人中,处于贫困线下的有8194人,占总人口的72%。其中相对贫困人口7906人,占总人口的69%,而绝对贫困人口287人,占总

2、人口的3%。他们的生产、生活存在的特殊困难和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交通、饮水、用电、住房、通讯等根底设施仍然相当落后。一是交通难。27个贫困村中,未通汽车的有21个。“交通难导致农副产品流通难,市场占有份额低,农产品收购价格降低,农民增收难。二是饮水难。据统计,全XX县区贫困村中还有18个自然村6328人饮水难问题尚未得到解决。调查的27个贫困村中自来水入户仅有320户,大多数群众还没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三是用电难。全XX县区贫困村中虽已不存在无电村,但由于根本未进行农村电网改造,用电损耗大,因此经常缺电。四是人居环境条件差。虽然贫困村中没有稳固住房的只有62户272人,但由

3、于缺乏科学布局,人畜未进行别离,沼气池入户只有775户,入户率仅29.6%,村中卫生条件差,居住环境不容乐观。五是通讯难。调查的27个贫困村中,尚有些村、屯未通 ,未通播送电视。 (二)贫困村可耕土地面积严重缺乏,防涝抗旱能力比较差,缺粮问题比较突出。这些贫困村山多田少,农田水利设施落后,大局部山塘水库等灌溉工程因无资金维修,不能正常运转或带病运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脆弱,因此水田大局部属中低产田,甚至是望天田。 (三)贫困人口科技文化素质低,自我开展能力不强。贫困人口接受新科技、新思想的能力差,思维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十分落后,开展商品生产、开拓市场的能力相当弱。大局部群众还存在着严重的

4、“等、靠、要思想,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致富的劲头。大多数乡镇文化站没有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大局部村没有文体娱乐场所,群众文化生活贫乏,参与“六合彩、聚赌、斗殴等违法现象时有发生。 (四)乡村卫生设施及设备配置欠缺,疾病防控能力差,看病就医难。大多数贫困村乡村卫生医疗机构由于资金缺乏,设备简陋,药品缺乏,有的没有配备合格的卫生人员,一些小病想通过找卫生员或药品解决都很难。 (五)产业结构单一,群众生产技术落后,科学技术普及率低。这些贫困村,主要以种植玉米、木薯、豆类,甘蔗、水稻为主,经济作物除香蕉外品种极少,小局部农户养猪、鸡、鸭、鱼或牛、羊等,但形成不了规模。种养科技含量低,产出效益低,

5、村干部未能掌握实用技术,不能带着群众脱贫致富。 二、导致贫困村贫困落后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和自然原因。从总体上说,贫困村主要分布在偏远地区,人多地少,缺水、行路难,生产和生活条件差。农村根底设施落后,交通不便,通讯缺乏,信息闭塞,农副产品运输通道不畅,加上农副产品开发与市场需求局部脱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群众开发农副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以致难以脱贫。 (二)体制原因。贫困村受方案经济体制的束缚较深,经济体制改革和转轨滞后,市场主体形成开展缓慢,习惯于方案经济的思维方式、领导方式和生产方式,缺乏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观念,开拓市场和开发资源的能力缺乏,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开展。 (三)自身

6、原因。文化教育落后,人口素质还偏低;对新思想、新观念、新科技、新事物、新产业的认识和接受慢,是造成贫困的内在原因。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开展滞后;文化教育的层次和科技普及率低,作为农村主要劳动力的青壮年,文化水平低,缺乏技术。 (四)农业生产根底薄弱,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含量低,尚未形成覆盖农民稳定收入的主导产业。新培育的特色产业因缺乏资金扶持,未形成生产规模,农村经济收入主要靠零星种养和外出务工。 三、解决贫困村现状的对策及建议 加快贫困村经济社会开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xx市xx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因此,为了实现xx市xx区率先跨越式开展的目标,必须要加大对贫困

7、村的扶持力度。 (一)提高对加快贫困村开展重要性的认识。这些贫困村大多数是少数民族聚居村,XX县区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要充分认识民族工作的重要地位和特殊性,为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真正把党的各项民族政策和国家支持少数民族开展的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实。各职能部门在实施农村根底设施、道路交通和生态文明村建设“三大会战中,要加大对贫困村的倾斜扶持和照顾力度,以帮助当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开展特色经济,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二)改善条件,加大投入扶持力度。根底设施落后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开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主要因素,今后要想方设法在公路、农田根

8、本建设、村村通播送电视、沼气池、环境改造和公共效劳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改善贫困村的根本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问题。多组织科技、卫生、文化“三下乡活动,免费为贫困群众传授科技知识,送医送药,加大高新科技投入力度,用新技术、新思维、新理念的思路扶持贫困村开展。 (三)立足于自身,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贫困村的脱贫与增收,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任何外部环境的改善都只是为农民增加收入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农民增加收入最终还是要依靠农民自身,有赖于农民观念的转变,素质的提高和艰苦的努力。一是要继续加大对开展根底教育的投资力度,确保农村的学生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二是在办好初级中学的同时

9、,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造就一支农民实用技术队伍,使农民增强致富的本领,尽快脱贫致富奔小康。三是要加强农业科研队伍建设,建立农业科技推广的良好运行机制,开拓农业技术市场,加强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四是要加强播送电视事业的开展,搞好“村村通工程,提高播送电视覆盖率,让更多的群众从播送电视中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到先进的文化、科技知识。 (四)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结构调整的目标首先要按照“围绕增收调结构,突出特色闯市场,依靠科技增效益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拓展农村经济的开展空间。其次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重点突破。结合本地实际,结构调整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0、第一,优化农业区域结构,加快引进和推广优良品种,开展特色规模经济,大力开发高附加值的名优特产品,逐步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从实践上看,一个村抓住一两个优势工程,一两年就可以见成效。 第二,依靠科技进步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开展优质高效农业,大力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扩展农产品的消费市场,延长产业链。重点培植支柱产业,开展农村特色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同时,还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大力开展民族经济的品牌。如金陵的“金坛王香蕉,已少有名气,要积极加大扶持力度。 第三,加强农作物产后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工作,加强农作物的耕作改制,做好精量播种、配方施肥、节水灌溉等栽培技术,以及畜禽集约化饲养配套技术的

11、研究开发和推广工作。加快现有农产品储运、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步伐,彻底改变农产品重产前、产中,轻产后的状况,使农产品不但产后继续保持优质,而且还能提高其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第四,要优化投资环境,积极“牵线搭桥,引入有实力、讲诚信的企业和个体参与农村经济开发,充分发挥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通过结构调整和工程实施,培育地方财源,增加农民收入。 (五)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第一,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开展具有地方资源优势的特色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使农村经济逐步走出一条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新路子。 第二,抓龙头,力求形成工农联动产业链。坚持以新兴的高

12、科技农副产品加工骨干企业为龙头,建立起以种、养专业村为基地,以千家万户农户为依托的产业链,形成产、供、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工农联动新格局,使一局部农民通过企业加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新的开展模式先富起来,从而到达引导农民开展商品生产,尽快取得经济实惠之目的。 第三,抓表彰,树立一批率先致富的典型。对农村通过正当渠道先富起来的重大典型,要大张旗鼓地予以表彰,要给予重奖。 第四,搞活流通,加强农产品市场效劳体系建设和完善,建立健全农产品生产销售保障机制,以XX县区效劳为龙头,以乡镇效劳为根底,依托农业科技部门的技术指导,为农民提供生产、购销、科技信息效劳,把生产与效劳有机联系起来,解决“种难、

13、“卖难问题。 第五,要发动贫困村农民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本着“宜农那么农、宜林那么林、宜牧那么牧、宜渔那么渔的原那么,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开展各种农作物、开发立体种养,保持生态平衡,走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开展道路。 (六)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从长远看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转移,也是解决农民贫困、农业停滞、农村贫苦的“三农问题的核心环节。主要途径是:一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抓好双定、金陵、坛洛的小城镇建设,促进要素流动和产业重组。二是继续开展乡镇企业,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加快农村非公有制经济开展的步伐,扩大农民就业空间,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三是加大对贫困村劳动者的科学技术和就业岗位培训力度,提

14、高劳务输出组织程度,让局部剩余劳动力走出家门前往广东、上海、浙江等兴旺地区打工,使他们尽快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七)分类帮扶,拓宽增收致富渠道。首先要进一步落实扶贫开发责任制,有关部门、社会团体等有实力的单位与民族村组定点挂钩,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并明确不脱贫不脱钩。努力搞好与兴旺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XX县区机关支援贫困村应采取多种帮扶形式,既要重视捐钱捐物,又要帮助培训管理和技术干部,资助中小学教育,援建科研工程,同时还应利用自身优势,为贫困村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二要通过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把地处遥远、交通闭塞、生态环境差的贫困村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使各项扶贫资金向贫困村倾斜。三要

15、坚持以种植业、养殖业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工程,以劳务输出作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四是大力开展生产效劳工程,辐射带动农民致富。如增加扶贫贷款,支持能够带动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种养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流通企业的开展,以及根底设施建设工程,并积极稳妥地推广扶贫到户的小额信贷,支持贫困农户开展生产。 (八)切实减轻贫困地区农民的负担。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减轻农民负担的各项政策,彻底杜绝以任何借口增加农民负担的行为。狠抓农民“减负不放松,减负就是增收。同时,在农民的筹资筹劳上慎重处理、严格管理。困住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的手脚,使他们不得在农民的负担问题上,有所动作。要精简乡镇村组干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要确保国家用于扶贫的各种资金及时落实到基层,落实到农户,为农民增收和生活的改善提供根本的资金保障。 总之,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开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XX县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高度,重视贫困村建设,实现全XX县区、全社会的共同和谐开展。 第9页 共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