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独家原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691993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独家原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3年独家原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3年独家原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3年独家原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独家原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尊敬的 朋友: 此篇文章由本站老师独家原创写作,版权归会员所有,普通vip会员无权查看,效劳咨询 :202325-6698000。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战略决策,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的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结合农村实际,着力解决农村开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按照“生产开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科学开展观,从农村的当前实际出发,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效的事情抓起,着力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谋求新农村经济开展、立足民生三篇文章。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上下对建设社会主

2、义新农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件大事。 做好新农村文化建设。一是要普及和稳固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按照中央精神,全面落实“两免一补发放范围,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让每一个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民子女都能上学、上好学;要建立和完善各级政府责任明确、财政分级投入、经费稳定增长、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要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素质;要不断建立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长效机制,凡城市教师、医生、农业科技人员评职称,应把一定年限的农村工作经历作为根本条件;要

3、加快高中阶段教育开展步伐,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率先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二是要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大力实施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绿色证书工程,提高农民务农技能;要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实施规模,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要把提高农民的个人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放在与知识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对农民进行“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老实守信、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团结互助成为农民的立身之本,自强自立、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成为农民的立业之基。三是要加强农村文化根底设施建设,大力加强新农村书屋建设,乡镇文化站建设和文化资源共享工程的普及范围,大力实施文化科技下乡活动,进一

4、步创新文化下乡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各种途径将科技文化知识传播到农村,使农民受益。 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促进农民增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目的。 谋求农村经济开展有多种途径,开展劳务经济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整体上看,农民的素质还不够高,农村的根底设施欠账较多,缺乏开展资金,产业支撑较弱,而劳务经济却可以同时解决这两个难题。劳务经济是没有围墙的市场经济大学,经过城市文明的洗礼,外出务工人员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转变了观念,增加了收入。但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致使大批农民工返乡,从而堵塞的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加大解决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是解决农村经济开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培

5、训力度,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学会谋生的本领,努力提高农民的自身素质,在拉动内需保增长的大环境下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积极鼓励农民创业,政府要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对农民创业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力度。要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条件,大力开展地方特色经济,相关部门要切实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随着农村特色支柱产业的开展,将带动大批农民共同致富。 做好农村民生文章,首先要把推进城镇化和工业化的有机结合,努力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要大力开展民营经济,引导企业和要素集聚,改善金融效劳,增强县级管理能力,开展壮大县域经济;要引导乡村工业向城镇聚集,农民向城镇流动;要着力开展县城和在建制的

6、重点镇,从财政、金融、税收和公共品投入等方面为小城镇开展创造有利条件,吸纳更多的农民在当地的县城和小城镇实现转移和就业。其次,要不断推进城乡二元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农民市民化的体制和机制。 一是要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中小城市和城镇要适当放宽农民工落户条件,大城市要积极稳妥地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户籍问题,对农民工中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和高级技工以及其他有突出奉献者,应优先准予落户; 二是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要根据农民工最紧迫的社会保障需求,坚持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优先解决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障问题,逐步解决养老保障问题。要根据农民工流动性大的特点,保险关系和待遇能够转移接续,要兼顾农民工工资收入偏低的实际情况,实行低标准进入,渐进式过渡,调动用人单位和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 三是要建立农民工管理和效劳工作的保障机制,城市要将涉及农民工的劳动就业、方案生育、子女教育、治安管理等有关经费,纳入正常的财政预算支出范围;四是要完善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在金融、邮电、通信、用电等政策上尽快实现城乡同等待遇。五是要构建农民进城务工和长期居住的体制保障,改进农民工居住登记管理方法,在大城XX县区建立经济适用的农民工社区,并充分发挥社区管理效劳的重要作用,促进进入城市的农民融入城市生活,与城市居民和谐相处。 第4页 共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