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3年提高新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sc****y 文档编号:693981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提高新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提高新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提高新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提高新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年提高新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023年提高新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调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提高新农村中小学教育水平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今年来,我市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重中之重。市政协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个中心工作,组织力量深入农村,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开展专题调研。根据市政协的部署,政协台港澳侨联络委组成调研组,就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现状,采用座谈会、访问、个别谈话等形式开展为期一周的调研活动,深入市教育体育局、鸿山镇、永宁镇、祥芝镇,与分管领导、教委主任、中学校长、部份小学校长和校董进行座谈,个别访问了审计局、教育体育局中教、小教、幼教、器材、计财等科室负责人。调查说明,目前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紧张,学校运转困难,师资力量匮

2、乏,教师队伍难以稳定,外来工子女就学压力加重,存在着不少不容无视的困难与问题。 一、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根本情况 目前,我市共有农业人口23.5万,占全市户籍人口的76.8。农村中小学共68所,占全市各类学校数的41.98%,其中中学11所,小学57所,农村中小学学生27500多名,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45.6%,农村中小学教职工1542人,占中小学教职工总数的40.28%。此外,还有幼儿园(班)63个,就学幼儿6700多名。多年来,我市针对农村教育相对薄弱的状况,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加了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投入,着力做好“二改二加强工作,即着力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改善农村中小学师资教育队伍

3、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学装备,推动农村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区市教育开展,还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 二、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布局欠缺合理,亟需规划调整 一是存在小规模学校的现象。随着方案生育政策的实施,出生人口逐步减少,生源随之减少,农村小规模学校随之出现。据统计,我市生数缺乏200名的小学就有8所。由于农村学校规模小,校本学生人数少,师生比例不合理,办学的规模效益很低,造成校舍设备、教育资金和师资力量的严重浪费,教师无法专职化,教育质量难以提高。当前,拆并校工作仍存在困难,既有并校后学生接送困难、交通平安隐患等客观原因,也有相当局部村委、村民、华侨阻挠并校等主观原因。如

4、:祥芝古浮小学三年前就已缺乏200人,教委三年来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但因50%的村两委和村民不同意而停止。二是存在“多校一地的现象。“三校一地,即银江中学、小学、幼儿园同在中学校园内使用,中学实验室、美术室、音乐室腾给小学和幼儿园办学,无法开展相关课程,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锻炼;“两校一地、一校两地,即中学初二到高中年段在新校舍,初一年段与永宁中心小学同一旧校舍办学;“幼小一地,即普遍存在着幼儿园附设在农村小学的现象。众所周知,各校学生的年龄特点、作息时间、管理方法、教学活动和行为标准要要求不同,这样的“多校一地,不但无足够场所开展活动,学生全面开展受到制约,而且也造成了学校管理十分困难,

5、教学活动互相干扰,教育质量受到不良影响。 上述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前一种是生源太少,规模过小,造成校舍、设备、师资的浪费;而后一种是校舍设施的缺乏,互相影响,制约教育教学的开展。事实说明,我市农村中小学校亟需合理布局,教育资源亟需优化整合。 (二)教育经费紧缺,学校运转艰难 在调查中,教委、学校、校董会纷纷反映:办学经费车薪,学校运转困难。由于办学经费缺乏,有的学校教师差旅费出现困难,无力派教师参加培训,无法进行教研,只能以看cd代替培训;有的教学设施坏了,费用巨大,不能维修;有的学校无力支付维修、保养、更换的费用,因担忧设备、仪器损坏而停止使用,使之成为摆设;有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设施

6、、实验用品等配备缺乏,实验课开设率低,制约了教育质量、学生素质的提高。上述问题的出现,既有改革开展的必然,也有工作不到位的原因:一是农村税费改革的启动,在减轻农民负担的同时,农村教育也出现了复杂的新情况。以前我市农村学校可以收杂费(小学每生每年收90元,中学每生每年收120元)、借读费(小学每生每年收800元,中学每生每年收1300元),但是,从今年起,我市按照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全部免除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借读费后,原来作为教育经费的杂费和借读费两个重要来源的渠道被取消,造成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量出现较大缺口。学校必要的经费来源减少,办学经费得不到保障,农村中小学的开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二

7、是市财政投入只能保证教师工资和学校的根本运转。据教育体育局的统计,03年我市预算内教育经费8033万元,其中教职工人员经费7735万元,学校公用经费319万元;04年预算内教育经费8850万元,其中教职工人员经费8531万元,学校公用经费319万元;05年预算内教育经费8850万元,其中教职工人员经费8531万元,学校公用经费319万元;06年预算内教育经费13405万元,其中教职工人员经费12662万元,学校公用经费443万元,学校设备费300万元。这份数据显示,我市预算内教 育经费虽然做到逐年增长,但主要用于人员工资,公用经费投入少。三是教育附加费没有全额用于教育。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

8、和省政府关于根底教育改革与开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城乡教育附加费足额征收、专款专用,全部用于教育,然而,绝大部份乡镇都没有把所征收的教育附加费全额投入于教育,有的乡镇甚至还采取变通方法挪用。审计局曾对我市9个镇(街道)2023年度征收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的征、管、用进行审计,发现局部镇(街道)支出代征农村教育事业费附加手续费偏高,超过规定的比例,挤占专项资金5万元;有6个镇(街道)扩大教育事业费附加的开支范围,挪用教育事业费附加86万元。2023对全市教育费附加开展专项审计,发现7个镇(街道)共挪用教育费附加88万元。四是村财和社会支持办学力量有限。长期以来,我市村(居)、旅外华侨、企业对

9、农村中小学办学给予很大支持,但因相当部份村(居)、旅外华侨尤其是菲律宾经济萧条、企业支持办学没有完善的机制等各种因素,村(居)、社会支持办学和奖教奖学难以保障。 可见,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会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健康开展。因此,进一步调整、完善农村教育投入和管理体制势在必行。 (三)教师严重流失,队伍难以稳定 教师是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整个教育工作链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教师队伍的稳定对于保障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正常开展至关重要。然而,许多迹象说明,我市农村教师队伍存在不稳定的现象,问题较为突出。倘假设不着手解决,将会给

10、我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调查发现,许多教师不安心在农村执教,争相往市区调,优秀骨干教师外流,教师严重流失,师资十分紧缺,学校普遍反映,精心培养的骨干教师纷纷调往市区,农村学校成了市区学校培养骨干教师的基地,从而也影响了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城乡差距明显:一是办学条件差。市区学校的设备已达一类标准,而农村还未到达二类标准,相当部份学校办学条件十分简陋,设备、多媒体、运动场、室、语音室、实验室等专业教室等设备不全。有的农村小学甚至比市区小学落后了50年。二是生存环境差。如:学校周边工业多、环境污染,不适合人居;有的学校没建教师宿舍,教师无处安身,许多教师

11、在市区购置住房,盼望尽快调离,改变环境。三是工作条件差。校舍简陋、配备落后、设施缺乏、家长素质低、生源质量差、班生规模大、工作量多、压力重,制约了教师能力发挥,影响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外来学生剧增,就学压力加重 随着我市农村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外来工纷纷涌入,外来生就学日益增多,给我市农村学校造成巨大的压力和困难:一是数量大。导致教室不能容纳,设备无法配齐,储藏教材不够,班生规模超编,师资力量紧缺。如:鸿山镇福民小学现有学生964名,每学期新增50名外来工子女。每班生数已达54人,无法再容纳外来生。据预计,随着年底工业园区标准厂房建成,近万名外来工将带来 二、三百名子女入学;永宁

12、中心小学教师紧缺,班生数达58人,已经严重超标,教室十分拥挤,等等。二是所占比例大。相当部份学校外来生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有的已超过半数,原来为了本村学生就学,村委、村民义不容辞,捐款助学,但是现在学生结构已发生变化,本地生少、外地生多,村级办学的积极性不高,筹集资金投入教育的力度有所减弱。再者,因村财有限,即使全力投入,也难以满足大量涌入的外来工子女就学的需要。三是流动性大。外来工频繁更换工作,子女随着不断转学,许多学校每周有都外来生入学转入,给学校管理造成十分不便。四是随意性大。中途转学、提前离校或超时归校的现象经常发生,教材版本、进度不 一、语言不通,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困难,制约着农村教

13、学质量的提高。 显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应对我市工业化开展给农村中小学校带来的冲击,妥善解决外来工子女入学问题,切实减轻学校的压力,是一项急迫的任务。 三、建议 (一)作为重中之中,确保优先开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农民的素质决定农村经济社会开展的速度,决定农村文明的程度,决定农村现代化的进度。开展我市农村根底教育,强化我市农村中小学校教育功能,是提高我市农民文化素质的主要手段,也是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大开展农村中小学教育。一是党委政府把农村中小学教育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教育宏观政策制定上充分表达农村教育

14、目前重中之重的地位,切实把农村中小学教育摆在优先开展的战略地位,优先满足农村中小学教育开展的需要,保障农村教育持续健康开展。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发挥好独特作用,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扎实做好农村教育改革和开展各项工作。三是建立市领导挂钩农村学校的制度,把领导挂钩到农村,同时赋予一定的义务、权力、财力,切实为学校排忧解难,积极解决制约农村教育的问题。 (二)优化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 为了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针对我市中小学校布局不合理的现状,建议,一是把我市农村中小学校的布局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整体规划中,按照“立足开展、着眼长远、方便群众、确保平安的原那么,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留有余地,适当调

15、整,合理拆并,改善办学条件,整合教育资源,做到学校布局的整体优化和协调开展;二是把幼儿教育纳入我市初级教育的内容,确保每个镇都在一所初中学校、一所中心小学及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三是盘活被撤销、合并学校的现有资产,所得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三)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培养人才的人才。教师队伍的建设,在整个教育环节中至关重要。师资力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教育质量。各级政府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开展农村教育的关键性工作,采取切实措施,稳定教师队伍,提升教师素质,为农村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一是出台吸引教师在农村执教的配套政策,例如,建设农村教师住房,解决子女上学,提高农村教师的津贴

16、、补助标准,把提高农村教师待遇落到实处,让他们安心农村教育,切实解决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的现状。二是针对农村学校教师紧缺现状,适当放宽农村学校教师配置的师生比,增加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切实减轻教师因缺编而造成的沉重课时负担,防止长期的超负荷运转,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时机学习和研究教学,提高教学水平,适应不断开展和变化的教学需要。三是充分发挥市进修学校的作用,加大对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培训力度,通过一至二年的全脱产进修、鼓励教师自学进修提高学历和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的教学管理经验等途径,整体提升农村教师素质,确保他们适应新的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需要。四是延长支教时间,加大城乡学校对口支援和教师交流力度,增强城乡教育互动融合。也可适当引进高学历的研究生带动教学教研质量的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民生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wnwk.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202405992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