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纺织业开展现状调研报告 一、全市纺织工业开展现状及运行特点纺织工业是的传统产业,也是的4大支柱产业之一。经过多年开展,纺织业(含服装工业、下同)已成为拥有最初的化纤原料织造到最终的后整理和服装加工等门类齐全的产业群体,其内容已涵盖化纤、织造、针织、脱漂、服装五个重要的纺织领域。截至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29家,占全市规模工业总数的18.1%,单位个数居市县市区之首,主导产品有棉纱、药纱坯布、医用纱布片、服装、涤纶短纤维、防护口罩等假设干个品种,全市纺织行业已涉及纺纱(6家)、医用纱布(5家)、棉布(12家)、化纤(2家)、服装(3家)等6大门类,现有纺纱能力30万锭(其中:朝阳纺织5
2、万锭、凯达纺织5万锭,中冠纺织11万锭),资产总额9142023万元,从业人员720239人,占市属规模工业从业人员数的30%。年底,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86697万元,其中:奥美、朝阳公司分别突破亿元大关;实现利税总额13000万元,入库税收3000万元以上。主导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年产混支纱3万吨,药纱坯布2.75亿米,医用纱布片7033万包,各类服装500万件,涤纶短纤维3500吨,防护口罩6000万片。与此同时,经过多年的技改上档升级,纺织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织造行业拥有各类织机1500台,其中:喷气织机80台,剑杆织机12023台;拥有各类细纱机480台套(按420锭1台车计
3、算),位居国内领先水平。拥有中高档缝纫机700台套。 (一)产业链条比较完整。纺织业已成为拥有从最初化纤原料织造到最终的后整理和服装加工门类齐全的产业群体。依托丰富的棉花资源进行纺纱织造脱漂制造。朝阳纺织、中冠纺织、森达纺织、金格纺织等4家主要棉纺织企业全年耗用本地棉花1.5万吨,纺纱后链接到下游卫材行业,卫材行业全年耗用棉纱1.4万吨,以此生产制造医用药纱布、帆布,然后链接到服装企业生产服装。 (二)块状特色比较鲜明。XX县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医用卫生材料为主导,江南产棉大镇百里洲镇以棉纺织业为主,仙女经贸区以服装制造业为主,尤其是开发区工业园特色鲜明,已形成织造、折叠、脱漂一条龙生产体系
4、。 (三)纺织行业外向度较高。近几年,我市坚持“工业立市、开放活市开展战略,积极吸引外资,努力扩大出口,外向型经济尤其是纺织产业对全市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年全市纺织服装类产品出口2849万美元,纺织服装业成为我市四大出口创汇支柱产业之一。从我市纺织工业开展现状看,影响纺织工业快速开展的主要问题有四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偏小,缺乏带动行业开展的龙头企业;二是技术装备水平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偏低;三是产品档次偏低、附加值不高;四是创新和市场应变能力不强。 二、准确把握纺织工业开展趋势,合理定位我市纺织行业的开展方向和重点随着社会进步和纺织后配额时代的来临,纺织工业的开展受消费需求变化、国际竞争和科技进步
5、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总体来看,目前国际国内纺织业总的开展趋势表现为四点:工程注重高起点,产品注重高品质,技术注重快创新,产业注重大集群。我市纺织工业的开展必须顺应时代开展潮流,找准自己的定位,合理选择开展方向和重点。 (一)我市纺织行业开展的指导思想未来五年,我市纺织工业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培养优势企业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的,坚持科学开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集约经营,突出开展“专、精、特、新产品及本地优势产业,努力争创名牌,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市纺织工业。 (二)我市纺织行业的开展目标到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纺织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0亿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以上,实
6、现利税5亿元以上,出口8000万美元以上。纺织企业主要生产设备和工艺到达国内先进水平,高新技术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40%以上,新创省级知名品牌5个以上。年销售收入过2023000万元的纺织企业开展到1520家。纺织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总产值/全部职工平均人数)到达25万元以上。 (三)我市纺织行业的开展重点1、加快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纺织工业要追踪国际新技术的开展,继续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围绕品种、质量、效益和提高劳动生产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棉纺织:加快更新改造落后的纺锭生产能力,淘汰有梭织机,提高清钢联机组、精梳机、自动络筒机、电子清纱器、无梭织机等新型技
7、术装备的比重,使60%左右的纺纱设备在室国际20世纪90年代先进水平,精梳纱比重到达30%以上,无结头纱、细支纱的比重到达50%以上。化纤及化纤原料:根据市场需求,通过对现有优势企业的改造和提升,形成技术创新机制,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改造现有装置,调整产品结构,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针对市场需求,适时扩 大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本钱。搞好上下游产业链的结合,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积极开发产业用纺织品,使之成为纺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开展医疗卫生保健材料、环保材料、防护材料、包装材料、汽车内饰材料等。印染后整理:印染后整理的水平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色彩、手感、风格,
8、要继续对其进行技术改造,在引进必要的工艺技术软件的同时,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艺技术。同时,要切实解决印染的环保问题,要选择适宜的原材料和染料助剂,制订较为合理的印染工艺,重点提高化学类(如重金属残留、含氯酚、气味等)、ph值、色牢度、甲醛、azo(禁用偶氮染料)等纺织品生态检测工程的合格率。服装:优化服装加工能力,搞好服装研究设计、流行趋势与生产加工的结合,搞好生产与营销的结合,积极推行品牌战略,提高原创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中的份额,注重开发品牌服装、童装、中老年服装和特种服装,研制开发生态、保健服装,开发适合农村消费的服装,使服装生产适应国内市场多层次消费需求和扩大出口。 2、推进组织结
9、构调整,创新开展模式,形成整合优势继续支持优势企业、出口骨干企业的开展,鼓励企业按经济规模组织生产,提高生产集中度,增强国际竞争力。加快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强产品开发与设计、市场营销与效劳两个重要环节的建设,提高企业快速反响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跨国投资办厂和推行国际化营销。通过联合、兼并等资产重组方式,支持化纤企业,建成跨地区、跨行业的集团,向下游整合开展,引导化纤面料开发较好、并有一定市场的占有率的纺织企业向上游整合开展,提高生产集中水平、技术先进和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化纤及化纤原料基地。鼓励优势企业在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产业环节上集中精力开展,而对那些不专长,不便于集中管理的环节进行外包,形成
10、一个优秀企业与多个外围企业甚至个体生产这个共生体,共同打造我市纺织行业的核心竞争优势。通过调整,形成23家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业主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中小纺织企业的开展重点是通过调整与重组,向开发型、专业化方向开展,提高与大企业的配套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3、培育核心竞争力面对“后配额时代,纺织行业要想求得长远稳定的开展,必然转变一味追求扩大产能的开展方式,积极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提高产品质量,二是增强创新能力,三是提高快速反响能力。提高产品质量:要从更新设备、应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加强管理、提高技术工种从业人员的素质和劳动熟练程度、注重产品的绿色环
11、保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提升纺织品的质量,创优质品牌,以较高的产品品质在市场上站住脚跟,谋求开展。增强创新能力:一是要加强产学研结合,推进企业技术创新,有实力、有条件的企业要建立企业自己的技术研发中心;二是中小纺织企业要借助大企业的设计研发能力,加强与大企业的联合与配套协作;三是要注重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的设计能力,逐步开展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提高快速反响能力:市场瞬息万变,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反响能力是纺织企业生存和开展的根本。企业要建立自己的市场信息中心,广泛收集国际国内政策、行业开展、市场变化、原材料生产与价格等各方面的信息,根据市场变化,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更好地抓住开展机
12、遇,回避风险。 4、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推开工业化的重要手段。传统产业在加快改造、升级过程中,必须加快推进信息化,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要用信息技术带动纺织工业调整、开展和产业升级,把信息技术渗透到纺织生产全过程。行业信息化根底建设要从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改造纺织企业传统生产、经营和根底管理模式入手,推广应用生产集散控制系统(dcs)、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cad/cam)、企业资源方案系统(erp)、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以及市场快速反响系统(qr)等。建立企业内部信息网络,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和市场反响能力,提高整体竞争能力,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跳跃式开展创造条件。 5、加快工程建设根
13、据国际国内纺织行业开展趋势和企业内在生存、开展要求,我市纺织企业在今后35年要重点加快医用卫材和印染工程建设,拉长延伸纺织产业链,填补“印染链的空白,增强企业开展后劲。 三、加快纺织行业开展的几点政策思考 (一)加快纺织工业园区建设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政府引导、业主开发的原那么,通过高标准规划、培植地方纺织产业集群,进行上下游资源整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开发区纺织工业园,使我市纺织产业适当集中连片,发挥聚集效应;要按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要求,谋划、建设一批重大开展工程。要把开展纺织产业集群作为开展我市纺织工业的重要平台,在开展环境等方面给
14、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二)优化 效劳环境一是抓重点行业、重点产品和重点企业,进一步整治开展环境,为纺织企业创造一个公平、公正和透明的竞争环境,为其开展提供更广泛的效劳。二是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开展资本市场,支持重点企业上市或“借壳上市。三是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引进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扩大利用国内外资金,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形成投资多元化格局。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根底性作用,综合运用方案、财政、金融等手段,对棉纺生产能力继续实行总量控制,防止重复建设。 (三)推进配套效劳体系建设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设立中小企业开展基金,建立中小企业效劳中心,通过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中小企业法律效劳体系、中小企业信息网、中小企业培训体系、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体系等五大体系对纺织行业进行扶持和引导,促进纺织企业快速健康开展 第8页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