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院“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情况推进报告 xx学院充分认识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的重大意义,全面落实省委书记彭清华同志重要讲话要求,在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方案的根底上,做到了“周周有学习、月月有讨论、处处有调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这项工作抓细抓实抓出成效,特报告如下: 一、抓重点、谋特色、促成果 “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经验展示 (一)大学习以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对四川工作重要指示的精神为核心,实现思想和行动的高度统一 1.党政干部“带头学 学校坚持每周一次的党政干部学习,党委书记在全体中层干部会议上带着大家进行学习。党委书记给中层干部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和习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屡次,并组织开展考试,给全校师生员工代表700余人作学习报告1场,还有党总支书记、党支部书记、思政课教师、师生党员模范作各类学习报告。 2.基层职工“系统学 学校建立和完善教职工会议制度和学习制度,实现了中心组、党总支、党支部理论学习全覆盖,党校、团校培训、教职工学习“全覆盖,有组织地开展学习研讨。通过分专题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代背景、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形成了“全过程的系统学习。 3.辅导员群体“重点学 学校在全体辅导员中举行了形势政策教育理论测试和宣讲比赛。2023名参赛辅导员就“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奉献、人类命运共同
3、体、改革开放40年重大成就、当代青年责任等题目进行了现场宣讲。每场宣讲都有数百名师生参加。通过测试和比赛,提升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日常育人和思政教育工作中的能力和水平。 4.全体学生“积极学 学校组织思政教研室集体备课,撰写新思想课程讲义,在所有教学班级讲授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学习内容;辅导员利用每周晚点名时间制定学习提纲,按照提纲进行讲解;各级党总支组织开展了学习分享会、党风廉政宣传月等主题活动,较好地推动了“大学习入脑入心。 (二)大讨论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实现“锦城教育的高质量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4、的要求,结合彭清华书记关于“如何推进四川高质量开展的要求,我校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围绕“如何实现锦城教育的高质量开展了“大讨论,具体落实了以下七方面课题的讨论,并初步形成成果: 1.研讨“如何进一步加快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建设步伐,实现锦城梦。结合学校贯彻锦城2025规划及转型开展的需要,主要领导干部及教职工代表认真研讨了落实我校未来开展目标的举措。学校致力于应用型大学的“双一流目标,即建设成西部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形成一批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一流应用型专业集群。为适应新的开展目标,大家深入探讨和修订了学校及各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标准和规格,并通过“五大
5、开展战略(差异化开展战略、复合化开展战略、国际化开展战略、信息化开展战略、产教融化战略)达成“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实现“锦城梦。 2.研讨“如何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进特色明德教育和思政教育。学校自建校起,就大力推行“三讲三心明德教育,传承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十九大召开以来,学校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作用,近期专题研讨并打造思想政治课堂建设的“五大机制,即实践课堂建设机制、网络课堂建设机制、法治课堂建设机制、书香课堂建设机制、红色课堂建设机制。 3.研讨“如何追踪新技术前沿,探究未来型教育。在当下新技术革命引发教育形态变革的新形势下,我校提出追踪新技术革命前沿
6、,深入研究“未来教育,建设“未来型大学,造就“未来型教师,培养“未来型学生。学校举办“2023年未来型教育论坛,面向全体教职员工开展征文活动,汇编整理印发了锦城学院2023年未来型教育论坛学术论文集。 4.研讨“如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现锦城教育高质量。通过研讨,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123架构整体推进的教改举措,即:一是以“翻转课堂为突破口,进一步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一体化课堂;二是进一步抓好课程与课堂的“两课设计,精心设计每一门课和每一堂课;三是进一步加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的“三大教改。 5.研讨“如何通过人事制度改革,释放人才活力。学校通过屡次召开研讨会,
7、切实开展“绩效考核改革、薪酬制度改革、职称制度改革等三大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得的原那么,建立健全以能力建设为主体、以绩效为尺度、以薪酬为动力的动态人才管理模式,激发办学活力。 6.研讨“如何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步伐,效劳教育现代化。按照以信息现代化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学校在数字化校园前期建设的根底上,积极研讨和开展“智慧校园建设升级工作,即建设“新技术融合应用的“智慧学习场,实现校园网改造升级,建设强大的“一张网,初步建成“一站式信息门户效劳平台,综合推进“智慧校园工程建设,有效提升教育信息化效劳能力。 7.研讨“如何落实产教融合,加速提升效劳区域开展能力。学校自建校起就旗帜鲜明
8、地办应用型大学,认识到高校效劳地方经济社会既是使命所在,也是自身开展的活水源泉。本着这一宗旨,学校在原有“产教六项融合(平台融合、硬件融合、机制融合、师资融合、教学融合、成果融合)的根底上,研讨落实“四项协同效劳(人才支撑、智力输出、教育扶贫、培训方案),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开展。 (三)大调研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立足点,实现全面深化改革 学校注重理论学习与实践调研相结合,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近期,通过开展“四大维度的调研,进一步提升改革的能力和水平。 1.政策理论调研。学校紧密学习国务院、教育部等出台的相关政策文件,结合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和配套政策及独立学院
9、政策文件,通过参加专业会议论坛、与同类院校交流研讨和加强自主研究“三结合方式,提出了多份建议书,为我省配套文件的出台提供智力支持,为学校今后治理结构改革打好理论研究根底。 2.同类院校调研: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校建设和开展,破除“盆地意识,4月,学校安排领导干局部组调研沿海兴旺地区和民办教育先进地区的优秀兄弟高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及管理模式、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办学经验。通过考察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西京学院等18所院校,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找到了差距,进一步推动“锦城教育见贤思齐、取长补短、更上层楼。 3.教学满意度调研。学校长期坚持教学质量建设内
10、涵提升为核心目标,近期开展了在校生教学满意度的专项调查,调查对象覆盖了全校所有专业,共计806名学生代表,调查形式包含学生座谈、发放问卷、网络评教等。本次调查共收集到17.5万条数据,经统计,所有工程总平均分为4.79(总分值5分),说明学生对教学质量总体是满意的。当然,通过调查,我们也发现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将进一步落实整改方案。 4.就业岗位调研。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从就业岗位调查出发,开展第二轮岗位调查,经过一年有余的调查,涵盖学校50个专业、2022余岗位的第二轮岗位调查已初步完成,现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4本大学生就业岗位调查报告(第二版)。本轮调查特别将新技
11、术革命带来的新业态、新岗位、新需求及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融入了大学教育中,可以说是一轮“显微镜+望眼镜式的调查。 二、找短板、理问题、提对策“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问题梳理 通过“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我们一方面发现学校自身建设仍存在一定短板,同时也发现民高高校一些共性的问题。 (一)主要问题 第一,民办高校师资队伍不稳定,留住人才难。民办高校教师的身份问题(没有公办高校教师同等的事业编制)、科研政策问题(缺乏与公办高校同等科研工程申报、经费审批、评奖评优的资格)、福利待遇问题(教职工福利待遇没有公办高校吸引力大),导致学校留住优秀人才难,往往成为“公办高校的人才培养基地。 第二,民办高校
12、教师的培养培训、科研能力和社会效劳的水平有待提升。民办高校建校时间短,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师在业务能力和科研能力有待提升,在效劳地方的过程中,科研技术效劳的能力不强。 第三,民办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尽管作为应用型大学和新建院校,民办高校注重教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总体来看,学生知识系统架构、思维方式训练,以及通过产教融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第四,民办高校的学生权益保障缺乏。民办学校的毕业生还存在一定就业歧视,例如:在公务员、选调生等其他用人单位招考方面仍存在与公办毕业生的不公平现象。 (二)对策建议 1.在稳定师资队伍方面。教育和科研主管部门在公费培训
13、、出国访学、科研工程申报、经费审批、评优评奖等方面,落实公、民办学校教师同等待遇;同时,民办高校自身也要通过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职员工福利待遇,为留住人才多想方法。 2.在教师培养、科研提升和效劳社会方面。民办高校自身通过“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要进一步思考如何通过制定鼓励政策、做好教师培训、拓宽交流渠道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科研能力和效劳社会的能力。 3.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民办高校自身应当通过不断研究探讨课程体系设置、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质量保障等方面,来提升学生的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以及局部学生未来继续深造的能力。 4.在保障学生权益方面。建议从政府层面,进一步清理民办学校毕业生就业歧视的乱象,促使民办学校学生的就业资格与公办学校毕业生一致。同时也可以考虑给予民办高校学生一定比例的推免硕士生名额和享有由国家资助公派留学的时机等。 第8页 共8页